鲜大立
(广州市黄埔区组织文化中心,广东广州 510715)
文化原本很简单,是西方错误理论的误导给搞复杂了。现代组织文化研究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如果日本行,为什么我们不行》电视纪录片在美国播出并引起轰动,内容揭示了日本战后30年经济成功背后的秘密,也是后来美国经济重振的成因。1950年,戴明博士受邀到日本讲授质量统计原理,多年的努力,他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实现了落地生根,推动了日本制造业的质量崛起,让很多领域成为了美国强大的竞争对手,质量意识的提升对战后日本经济重建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的成功让美国开始反思,经专家现场研究后发现,日本企业中有一种软的力量,全面质量管理的镜像文化被认为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因,随后出版了很多组织文化管理方面的书籍,才有“企业文化源于美国,根在日本”的说法,企业文化建设从此风靡全球。
数年后,这部电视片让美国社会开始清醒,它让人们不但认识了戴明,也对影片中的TQM(全面质量管理)呈现出了与日俱增的兴趣。希望设立一个类似日本戴明奖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指导美国企业提升管理质量,提升竞争力。1987年,在时任美国商务部长波多里奇的努力下,“全面质量管理是美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强大的关键因素”成为了社会共识,由里根总统签署了“1987年马尔克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用质量标准评价形式表彰美国企业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统计结果表明,TQM对提升全美质量意识,改进管理与产品的质量实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先后设立了TQM质量奖,用以推进本国组织的竞争力。
由于不清楚TQM与企业文化二者间的镜像关系,在各国都致力于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用PDCA持续改进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我们却选择了企业文化这个行为感知作为管理抓手,反让全面质量管理与我们擦肩而过,错过了先进的质量管理发展时机。虽然21世纪初我们也搭建了TQM的全国质量奖平台,在提升企业文化和质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它只是一个协会性质的奖项,企业自愿为主,对全社会的质量推进力度不大,其作用力和影响力远远满足不了对国家整体的发展需要。
只有说清楚了文化作用机理,我们才能正确的认识文化。
经考证,拉丁文culture“文化”是个动词,有“耕种”和“驯养”的意思,指“远祖们”为了生存,将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加以驯化和培养,使之成为“符合人类需要的品种”。“文化”一词意指这种行为的镜像,是人类“耕种”行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它与更多的类似行为一起积累成了“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产生了文化”,说明实践、认识循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过程,它存在于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遗憾的是,今天culture的解释已经完全脱离了原义,虽然还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耕种”“驯养”“照料”的意思,但已经退居为次。离开了原始的拉丁文“耕种”,文化就失去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行为本质,“农耕文化”就失去了实践与认识的行为根基,反而成了需要实践才能落地的精神物质,完全违背了文化行为的规律,是造成文化实践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原始思想属于前沿科学,作为思想的基础需要大量实证性理论才能支撑,原始创新必须要尊重事实,不能随意揣测先入为主。眼下,很多专家理论得出的十分随意,甚至都不能自圆其说,对公众思想起到一种误导作用。很简单,文化是一个大多数人参与的行为,文化基础理论必须先有标准定义和作用机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否则就难以说服组织推广应用。当前,文化研究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定义没有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没有定义就等于没有规律,对实践与质量要求更高的文化尤其如此。如果不是现代人建设文化需要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在组织的质量文化建设中需要用评价推动,文化定义的问题可能还不会摆上桌面。很显然,必须要跨过文化定义研究的坎,否则文化的建设管理行为就是虚的。
政府是组织、军队是组织、企业是组织、部门、班组等等都是一级组织。组织文化是这些组织的共有文化,由于组织文化不需要把所有组织类型都罗列出来,因此,组织最具文化的代表性。在众多类型的组织文化中,由于生存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是比较好的,原因是企业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有更强的文化建设需求,这是一种规律。组织有寻找规律,规划长远,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文化基因,这是组织自我管理的基础。由于在文化认识上存在误区,人们一直纠结于文化建设理念如何落地、文化管理思想如何实现、文化评价行为如何实施的方法上。却不知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先有实践、再有认识和管理评价的行为循环。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所有组织文化的集合,是车间、部门、班组在生产、质量、安全、成本上的管理文化矢量和。延伸到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军队、社会团体,是组织内部各单位组织的管理质量行为,即组织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建设引领,如果我们只单纯的建设企业文化而不是各基层组织的质量文化,企业文化是永远建设不好的。
从人类原始“耕种”行为的起源分析,人与动物最大区别是因大脑的发达,人可以感知并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人们一旦掌握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就可以让这些规律为我所用,通过耕作方式的创新收获劳动果实,实现人类从采摘到耕种的历史性跨越。研究表明,主观能动意识循环是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一种文化基因,是人类做什么、如何做、做的行为、以及对结果内容的改进循环组合,简称“道、术、器、法、势”。其中,“道、术、器”是行为的基础,“法、势”是行为的质量与趋势,只要在实践中具备了循环与创新的条件,就会自然形成一种文化。而我们认识文化是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可以感知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并判断这些行为的动机和趋势,主观能动地实现某种创新。这是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一种心智基因,王阳明心学讲的就是这种基因作用。另外,从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得出人类系统的对主观能动文化行为的循环机理描述,说明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形成了先进的文化理论。《心学》与《道德经》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尊重,是因为它是几千年前古人的《文化管理学》,讲的都是做人做事的规律,是人们“悟道”,“行道”,不能“违道”的标准,它不用“文化”一词来表达,但字里行间讲的都是先进文化管理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组织文化管理之道。
毛主席教导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指出主观能动循环是人的文化本质,是产生更高一级文化行为的基本形式,“农耕文化”就是在“耕种”行为循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军事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等等都源于一种形式的主观能动循环,最终成为了一种文化类型。
文化行为是一个矢量空间的概念,其内容也是全方位的,是从一个创新点开始,通过循环与更多创新点结合发展的锥体模型。文化可以像水一样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思想行为关系总和。文化即可以让所有的行为分类划小、划细,划实,成为量子化“认识、方法、行为的能动循环”,简称“道、术、器、法、势”。反过来它又可以被放大后展开,成为概括人类所有行为与内容的文化积累,具有“广泛性”“基础性”“系统性”和“群众性”的鲜明特征。文化基因主要由镜像神经元和主观能动的综合循环组成,有主动感知、判断动机、预测规律、了解思想、自我学习、能动创新的功能,是我们常说的心智。它把众多门类的行为都归结成了“道、术、器、法、势”,如何想的与为什么这样想,如何做的与为什么这么做,做的结果与质量评估,形成的循环发展趋势如何等等,是人们认识、推广、建设先进文化的有力武器。
主观能动性也称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类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文化行为是无意识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呈现出多元、无序、发散、很难统一的显著特点。人们热衷于把无意识的文化行为转变成主观能动意识循环,以方便组织应用。我们建设文化的目地是提高组织文化基因的质量,从而提升基因循环的质量和形式内容的发展趋势质量。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文化基因的每一次循环都会有一个自我评价,其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更高一级的程度。组织文化管理就是利用这个文化力矢量,在众多组织和领域开展“道、术、器、法-势”循环,它等同于“PDCA-势”循环,是一种组织管理质量改进的习惯。文化基因的作用是让组织形成基于镜像神经元的主观能动循环习惯,使文化行为的方式与内容不断提高,让组织文化力的矢量和达到最大。 “道、术、器、法、势”是组成文化基因的最小结构单元,任何人类行为都源于文化基因循环,它是行为与内容的综合体,我们用文化行为的最小单元定义文化,是因为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文化都由无数的文化基因所组成,任何行为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因子的作用,任何文化行为最终都可以归结成这个结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无意识的文化行为变成主观能动,让组织清楚质量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先导,组织要用循环创新成就文化的未来。
文化行为即源于实践又能够指导实践,核心是要不断提升实践与认识循环的质量,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镜像神经元的感知作用发挥到极致。“道、术、器、法、势 ”是质量改进的“PDCA”,按规律办事,循环渐近的持续改进行为是推动质量文化建设的法宝。可能说“道生万物”是2500年前的全面质量管理,而“道法自然”是今天的组织质量文化,文化能够让我们穿越历史,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思想认识。从组织文化的角度说,“悟道”是寻找事物的规律,“德育”是教育人们按规律办事,“悟道是德”是指“德育”要走到教育前列,每个人都要尊“道”、守“道”是做人原则。把“术”的制度方法和“器”的实践结果结合,用“法”评价质量,“势”评价结果,实现现代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从这个角度看GB/T32230-2015《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从“道、术、器、法”四个方面分别对“质量文化定位是道”“组织与管理是术”“质量文化推进是器”“测量、评价与改进是质量趋势”的成熟度实施评价,通过分析“PDCA”的管理成熟度,追求卓越绩效600分以上的素养与习惯,实现质量文化的建设目标。
“文化是人类‘道、术、器、法、势’的行为方式与内容”言简意赅,博大精深的是行为,包罗万象的是内容。正如不清楚文化是什么一样,我们同样不清楚在人类的行为中什么不是文化,用行为界定文化,而不是通常的用文化界定文化,让文化定义成为可能,也解决了游离于各学科边界的文化定位问题。即人类学的“道、术、器、法、势”、行为学的“道、术、器、法、势”、社会学的“道、术、器、法、势”、科技的“道、术、器、法、势”、企业的“道、术、器、法、势”等等。组成了不同组织、不同学科的行为形式和内容,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让文化定义与基因理论直接指导文化建设,让文化思想深入人心。例如“文化是一个群体管理的道、术、器、法、势循环”“文明是文化基因的质量表现”“先进文化是有质量的文化”“精神信仰、宣传教育、风俗习惯是文化的三种主要类型”“道是哲学、是组织的意识形态”文化自信是组织发展“道、术、器、法、势”的自信,“悟道是德”,“文明”代表组织行为的质量,等文化标准,对西方文化思想实现了颠覆性创新,对推进新时代的质量文化发展意义重大。见表1。
表1 几个文化概念的精义
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是“道”,道是人类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间万物运动规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客观事物都是一种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存在。“道”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宇宙自然的敬畏,“天人合一”是人类最早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一种智慧。它教导人们要在现实环境中,不违背自然规律,要顺应和掌握规律,才能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这是持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行为准则,与西方信仰的上帝有着天壤之别。
文化是一种以激活组织成员镜像神经元为目的管理,它围绕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感知他人先进的思想行为,不断创新本组织的管理实践,达到用心声参与对话,让改进成为习惯的质量文化管理境界。
大道至简,悟者天成。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道生万物”的文化管理思想。今天,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发展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探索更加遥远的未来。在今天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更趋于一体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已经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要让文化理念更加先进,文化行为更加高效,文化趋势更明显,加快实现高质量的国家发展的战略。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灿烂的文明发展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发展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思想最科学的一个民族。从留传下来的老子、孔子、王阳明等诸多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几千年前就有的文化与文化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实践指导作用。如果我们用“心智”替代镜像神经元 , 用“道、德”替代主观能动文化,我们会更加明白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如何用于组织的管理实践。举例说明,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企业文化管理是对内部所有组织的整体管理,是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主观能动质量改进。通过提升组织成员镜像神经元的心智使之符合发展之“道”,是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主要目的,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要求文化理念落地的被动行为,而是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实现本级组织的自我管理创新,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的镜像感知与创新。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道生万物”的思想基础,无论组织多么庞大复杂,最终都是从方式和内容上提升各领域“道、术、器、法、势”的质量。从美国波多里奇奖每二年修改一次标准,以及日本企业精益管理文化方式和内容的发展得出,经过半个世纪的戴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组织长期开展的质量文化建设行为,此时,文化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让文化管理行为的形式与内容不断提升。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新时代是质量的时代,是文化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在原有特色基础上的质量提升,而文化时代是人的心智感悟能力明显加强。注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文化思想传递,各级组织要在具体行动上落小、落细、落实,通过“以道驭术”推进到班组与个人的组织终端,思想是镜像神经元的能动循环,方法是追求卓越的全面质量管理。
必须承认,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地球村,无论你是否承认,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和则共存,斗则二败,这是一种规律。虽然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创新实现了领先,让资本主义在组织形式、管理形式、产品形式、发展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带来的勃勃生机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快速发展。但人类历史是不断前进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今天,经过70年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一个面向未来的合作共赢文化思想更加突显,中华民族无论是传统思想还是现代理念都已经融入了世界这个大格局,成为了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类很快面临一个“整体发展还是独自为大”的重大抉择,这将决定国家发展的未来,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新时代是质量的时代,是文化的时代。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与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二个100年等等,都是新时代的中华先进文化思想,表达了出全球华人的心声。长期以来。海外华人秉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有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是当今世界优秀的组织管理形式,它与西方民主制度不同,是21世纪国家意志和力量的集中表现,有着很好的方向性、传承性、持续性、基础性、群众性的文化基因,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要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争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就要用卓越思想促进高质量的发展。要以实现全球参与高质量治理为目标,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抓手,通过提升全球华人品质,实现民族的强盛和世界的发展。从全球治理的文化视角看,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了组织卓越的国际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围绕各个组织职责,都要先做好自己,再超越自己,达到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是文化管理用心智感知他人行为思想,实现自我学习的追求。
二是文化整合了哲学的“道”、方法的“术”、行为的“器”,是“以道驭术”的趋势管理。
三是文化是PDCA的空间矢量,文化管理是对矢量大小和方向的管理。
四是明确了全面质量管理是组织文化的建设载体,持续改进让文化更有质量。
五是文化依据规律开展对未来的预期,实现对工作的事先评价。
六是全社会形成悟道、行道、不违道的良好氛围。
七是管理只做一件事,对质量形成持续改进,大道至简。
八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实现组织自我驱动的管理。
九是主观能动意识循环形成闭环,改进与创新成为常态。
十是评价敏锐度,培养成熟度、整合合拍度、促进创新度。
文化行为的本质是主观能动意识与镜像神经元的综合循环,而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形成文化发展趋势。镜像神经元是将感知行为转化成认识和方法,通过主观能动行为实现超越的“道、术、器、法、势”,让文化持续循环发展。“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准确地反映了文化的几大特点,从实践中来、遵从客观规律、形成思想认识、创新质量趋势,这是文化管理的作用机理,是人类无意识的文化行为通过镜像神经元实现了文化思想的转化。而“道、术、器、法、势”综合了以上二者的行为特点,终结了文化无法定义的魔咒,让文化有了管理行为的定位,颠覆了西方“文化”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文化思想,开启了组织文化管理创新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