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德玉 王竞翌,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据CB Insights 风险投资数据公司于2019 年对101 个初创失败的案例进行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42%的初创者因为难以准确定位市场需求,识别正确创业机会,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因此,识别创业机会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亟待科学的理论指导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机会识别,使大学生对创业机会有着辨别能力,降低盲目创业导致的失败的情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在早期,社会学家已经将社会资本概念化,社会资本就是个体或者团体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也可以被理解为人际关系网络或者社会网络。虽然社会资本已经被概念化,但是这个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范式出发,如微观层面或中观层面,最终导致社会资本的概念出现了不同差异。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创业者,从微观视角讨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所连接起来的一个宏大网络(张玉利等,2011)。本文借鉴了Nanapiet 和Ghoshal 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从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三个方面分析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
1979 年,奥地利学派著名经济学家Kirzner 提出了创业警觉性这一概念,在他的文章中,创业警觉性指一种不进行搜寻就注意到此前一直被忽略的机会的能力。Tang(2012)则认为创业警觉性是创业者对信息的一种追踪能力,此能力有助于创业者获得其周围环境中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王沛和陆琴(2015)的观点,创业警觉性是个体对创业机会的一种敏锐洞察力,其本质是创业者对周围环境(如社会环境、竞争环境、行业环境等)变化的复杂认知框架。汪忠、李姣和袁丹(2017)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创业警觉性的作用识别未满足市场需求的创业机会。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创业警觉性定义为创业者基于现行环境(如技术、市场、政策、竞争形势等),依托其经验对市场上仍具发展潜力、但未被完全开发的机会的敏锐洞察力,且不同个体具有不同水平的创业警觉性。
2.1.1 结构资本
结构资本指个体或者团体之间联系的网络总集合,即谁与谁有着联系及这种联系强度(朱秀梅,蔡莉,2007),就研究对象——大学生创业群体而言,他们的社会网络主要包括社会、学校、亲朋等。Villena(2011)在一项研究中将社会网络结构作为对研究社会网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经过大量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模拟并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为大学生的网络规模愈大,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愈有指导意义。而姜萍(2015)将社会网络分为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网络关系强度这三个因素。其中,个体或组织与社会网络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和亲密程度代表了网络联系强度,即关系强弱程度。由于但大学生多为初创者,人脉渠道较窄,更多充当信息接受者角色,即在社会网络中,学习借鉴创业成功者的宝贵经验。人脉渠道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故大学生在四年时间内难以在组织中有较高话语权。因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结构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第一,网络规模。表示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初创者联系、交流对象的范围。第二,网络联系强度。大学生在识别创业机会的过程中与其社会网络内成员交流信息的强度可以用来衡量网络联系的强度。
2.1.2 关系资本
张梦琪(2015)在她的一研究中指出信任是关系维度的核心。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结交甚少,以家庭和朋友支持较多,因而其社会网络主要基于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而建立。信任对网络成员之间共享信息和资源的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王玉帅,万懿,刘子君,2017)。在一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团结信任,互动增多,利于知识信息有效传播,并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想法的产生。随着大学生创业者对其网络成员信任度的提高, 他更乐于交流、交换创业信息。另一方面,不同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相异,成员之间引荐与交流,使得大学生创业者结交与其有共同创业目标的新朋友,带来社会资本总量增加,促进其识别可行性更高、前景更好的创业机会。相反地,当成员之间缺乏互动,信息闭塞难以流通,会形成低信任度,创业者个人闭门造车等现象出现,降低组织内部创新思维运转效率,不利于机会性识别。
2.1.3 认知资本
认知资本被认为是网络成员间相互理解的程度。因而,共同目标和认知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嵌入社会网络中,便利网络成员间信息交换(王玉帅,万懿,刘子君,2017)。大学生创业者经验匮乏,创业信息搜集渠道窄,需要依靠志同道合者帮助,而在其社会网络中可交流对象较多为对相关问题有研究的高校创业园或孵化器项目部、风险投资公司、有意合作企事业单位、老师、同学、朋友,甚至家长,大学生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信息主要依靠他们传递。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做如下假设:
H1: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正向影响。
2.2.1 社会资本对创业警觉性的影响作用分析
①结构资本对创业警觉性的影响作用分析
创业警觉性是创业者个体基于所掌握资源,其本身对市场潜力具有的一种感知力和敏锐洞察力,因人而异。创业者对创业机会所具有的警觉性建立在个体所获取的信息基础上。一般而言,一个创业者个体或者团队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即其可联系的人愈多,能搜寻到的创业信息愈全面;再者,一个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社会网络关系强度越高,表示其与网络成员间交流越频繁,相互之间越信任,更有利于创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并且从交流中获取更为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创业者还可以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现有信息中发现新的机会。因此,获得更多创业信息且频繁交流的个体(高结构资本的创业者)相较于获得稀少创业信息且交流缺乏的个体(低结构资本的创业者)而言,更具创业警觉性,更能洞察其周围环境变化,捕捉到更有价值的创业机会。
②关系资本对创业警觉性的影响作用分析
关系资本利于网络成员间建立信任。网络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搜集和获取信息的成本,便于成员间创业信息的沟通与转换,促进知识共享。再者,在一个信任氛围较浓厚的社会网络内部,成员间互动频繁,各个成员可以分享自己所用的社会网络,成员间互相引荐,利于社会网络扩大,形成更加成熟的关系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
③认知资本对创业警觉性的影响作用分析
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表现在网络成员间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网络成员之间熟悉对方所需要的信息,减少冗杂创业信息沟通,使信息交流与传播更具效率,减少信息搜寻和解读的成本,增进彼此间互相学习和相互理解。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就体现在对信息的积累、转换与选择上(Mehran Rezvani等,2018)。因而,创业者认知资本越高,其创业警觉性能力越强。因此,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做如下假设:
H2: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警觉性具有正向影响。
2.2.2 创业警觉性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作用分析
创业警觉需要创业者个体主动感知、发现,指创业者基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信息、市场、资源等),对市场需求敏锐洞察力(尹剑峰等,2017)。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机会识别,前提是得获取与所识别机会相关的信息,包括市场环境、竞争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环境等显性知识信息,以及其他无法观察或表述的隐性知识信息(袁丹,2016)。由于创业者知识面不同,并非所有大学生都能发现创业商机,对信息的搜寻能力进一步缩小可进行机会识别的大学生创业者群体,只有具有较强信息搜集能力的大学生创业者才能进一步开发潜力。具有高度警觉性的创业者对周围信息更具敏感性,更能把握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其中的发展潜力,识别创业机会。因此,本文作如下假设:
H3:创业警觉性对大学生创业者机会识别具有正向影响。
2.2.3 社会资本通过创业警觉性对大学生机会识别的影响作用分析
首先,对初创者而言,社会资本是其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有利于获取关键资源以及培养认知能力(Omrane,2015)。结构资本帮助初创者扩充信息交流的范围,关系资本辅助初创者降低信息沟通成本,认知资本支持初创者增进理解,增强共同愿景。因此,初创者在机会识别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创业警觉性,在丰富且日新月异的信息中捕捉符合自身认知结构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识别创业机。汪忠、李姣和袁丹(2017)采用实证研究得出,社会资本对机会识别具有正向影响,并把创业警觉性作为中间变量,研究证实创业警觉性在社会资本与机会识别间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本文作如下假设:
H4:创业警觉性在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识别理论,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学者Nanapiet 和Ghoshal 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三个维度,假设社会资本对初创者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正向影响,以及创业警觉性作为中间变量,从而构建机会识别理论模型。本文的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模型
本文在对创业机会识别等理论进行补充的基础上,引入创业警觉性为中间变量的机会识别理论模型。但本文考虑的自变量仅为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较片面,缺乏具体企业案例分析以及创业者个人异质性、创业经历等因素分析,更缺乏数据进行支持,虽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帮助,但仍需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