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阳,周佳雨,蒋李志宏,张永奇,罗健辉,曾 川,蒋 伟
(成都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实际施工工程需翻山越岭、跨江跨海,桥隧比占比较大,对桥梁结构跨度、承载能力及建造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斜拉桥是由受拉索和承弯梁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跨越能力大、造型美观等优点[1-2].我国高速铁路中众多关键性工程都采用斜拉桥,如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中的甬江特大桥[3-4].目前最大跨度的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通沪铁路中的沪通长江大桥[5],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6]、川南城际铁路中在建的临港长江大桥[7]以及近期设计方案通过评审的甬舟铁路中的桃夭门大桥[8]等也采用斜拉桥.
混合梁斜拉桥与传统斜拉桥相比,边跨采用混凝土梁,不仅增加了桥梁整体刚度,还能避免在跨中荷载作用下支座产生的负支反力[9-10].混合梁斜拉桥跨中采用钢箱梁、边跨采用混凝土梁,两者的结合部一般被称为钢-混结合段[11].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性能差异较大,要将各种内力在钢梁和混凝土梁中平稳传递,因此,钢-混结合段的设计合理性尤为重要[12].钢-混结合段结构形式复杂,一般包含外部钢箱梁、内填混凝土梁、剪力键、预应力钢束及承压板等结构.根据对已建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研究,因结合段设计各异,并未形成统一的结构形式.相关学者对各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开展了大量研究,刘荣等[13]对鄂东长江大桥钢混结合段建立局部有限元模型,对其受力分布和传力比例进行分析;唐亮等[14]结合钢混结合段受力特点,建立结合段局部简化有限元模型,对其受力特点及各结构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霍学晋等[15]对重庆永川长江大桥主桥钢-混结合段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承压板、剪力钉及PBL剪力键传力比例等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某大型混合梁斜拉桥为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钢-混结合段局部仿真模型,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同类型工程参考.
某大桥钢-混结合段设计长度为7.35 m,并设置了5 m长的刚度过渡段,结合段采用变高度过渡设计法,为承压板-有格室式构造,如图1所示.该钢-混结合段内设置预应力钢束和普通钢筋,并设置3道横隔板,格室纵向隔板上开4孔、顶板开3孔便于混凝土浇筑.结合段采用剪力钉和PBL剪力键共同传力,格室顶板和底板设置规格为Φ22的剪力钉,即直径为22 mm,间距为150 mm布置;侧板上设置PBL剪力键,其开孔直径为Φ60mm,并贯穿直径为Φ25mm的钢筋以增强抗剪能力,混凝土采用C60膨胀型混凝土.为保证传力平顺,在刚度过渡段内顶底板设置了U型加劲肋和T型加劲肋.
考虑到该桥钢-混结合段截面巨大,构造复杂,不利于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且根据有格室式结构各个格室的独立性等特点,选取某一格室建立ANSYS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受力特性进行分析.有限元模型中钢结构部分,包括钢箱梁、横隔板及承压板采用板壳单元SHELL63模拟,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SOLID65模拟,预应力钢束采用杆单元LINK8模拟,剪力钉和PBL剪力键采用梁单元BEAM44模拟.考虑到承压板、剪力键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约束方程将承压板结构、剪力钉单元和混凝土单元节点耦合,变形协调,钢结构的其他部分和混凝土则模拟为分离状态,将两者间的粘结力等设为安全储备.结合段钢结构部分和混凝土部分三维有限元模型图如图2所示.
图3~5为在最不利工况作用下斜拉桥钢格室顶板、顶板及侧板沿桥纵向应力云图.
由图可知,沿顺桥向钢格室顶板、底板及侧板压应力沿结合段逐渐减小,应力过渡平顺.顶板、底板和侧板的最大压应力值分别为-82.6 MPa、-50.8 MPa、-87.4 MPa,都出现于与承压板焊接的端部.由于此处是结合段开始传力的端部,且顶板、底板及腹板在此处与承压板焊接,应力环境复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和疲劳现象.因此,此处施工中应避免焊接残余应力等产生.同时,与底板相比,顶板上设置有混凝土的浇筑孔,侧板上也设置了孔洞方便混凝土流通.从应力云图中可以看出,底板传力较均匀,而顶板和侧板因开孔其应力下降较快,底板及底板上设置的剪力钉起主要传力作用.
结合段设置3道横隔板,从钢梁到混凝土梁方向按顺序分别称为横隔板1、横隔板2及横隔板3.图6~8为3道横隔板等效应力云图.
由图6~8可知,横隔板应力水平较低,最大等效应力仅为9.3 MPa,应力较大位置出现于与钢格室顶底板、侧板焊接位置,最大应力出现于横隔板、底板及侧板焊接处.总的来说,横隔板对结合段传力影响较小,但可以增加结合段整体刚度.
图9为混凝土正应力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凝土部分最大压应力为-27.5 MPa,出现在与标准混凝土梁段接触处.由于此处为钢-混结合段,标准钢箱梁段已将内力全部传递到标准混凝土梁段,内力全部由混凝土梁承担,所以混凝土梁内压应力最大.
将钢-混结合段中结合面混凝土单独提取出来,其正应力云图如图10所示.
从图9和图10看出,在承压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混凝土与剪力键接触部位、预应力钢绞线通过混凝土的部位,均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从图10中可知,钢-混结合面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为-7.4 MPa,混凝土截面整体受力水平较低.
图11~13为底板、顶板及侧板沿顺桥向应力水平变化趋势图.由于构造原因,在顶板和侧开各开了3处和4处孔洞,便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流通,导致钢格室各板在应力传递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突变(图11~13中已标注).在距承压板端部600 mm范围内,由于侧板高度的变化,此时侧板压应力随着距承压板距离增大而减小,底板和顶板压应力水平则稍微增大.接近顶板和侧板第一个开孔处,由于此处截面的削弱,顶板和侧板压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之后开孔处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图12、13为开孔应力变化趋势图.由于顶板较侧板和底板短,在图11中可以明显看出,沿板长方向4 475 mm,在顶板长度方向结束处底板压应力有增大的趋势(见图11中第2处标记),而此处正对应侧板第3处开孔位置,从图13可以明显看到此处侧板压应力水平较第2处开孔位置大,说明侧板应力也有增大趋势.总的来说,从图中可以看出钢格室整体应力水平较低,且过渡较平顺.
本研究以某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为例,建立其钢-混结合段局部ANSYS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钢格室整体受力水平较低,在局部钢板焊接部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合段中横隔板对传力影响较小,但可以增加结构整体刚度.
2)结合段内混凝土梁应力水平较低,在与承压板、剪力键及预应力钢绞线接触位置会出现应力集中和较大拉应力.通过分析钢-混结合面处混凝土受力状态可知,结合面整体处于受压状态,受力合理.
3)结合段钢格室各板沿纵向应力变化较平顺,应力水平较低.但在混凝土注浆开孔处,截面被削弱会增大此处各板应力水平,减少了与混凝土梁的接触面积,导致减弱了其传力能力,因此,需合理设置注浆孔的位置、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