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血池遗址北斗坊马牲饲养方式及相关问题

2020-04-14 03:38:08陈相龙杨苗苗陈爱东杨梦菲左豪瑞
考古与文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肋骨同位素骨骼

陈相龙 袁 靖 杨苗苗 陈爱东 杨梦菲 左豪瑞 马 颖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3.北京科技大学)

陕西凤翔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的北斗坊地点2017 年的发掘共发现34 个祭祀坑。除个别为空坑外,绝大多数坑内出土了动物牺牲的骨骼,个体数量不等[1]。经现场鉴定,马的数量最多,少数黄牛和绵羊,牙齿萌出、磨耗及骨骺愈合情况显示这些动物多属于未成年个体[2]。这些动物骨骼保存情况较差,大多糟朽,徒有形貌而无法提取。根据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可知,北斗坊地点2 个马坑的年代范围集中在公元前4 世纪至公元前2 世纪;2 个牛坑的年代偏晚,大概是公元前2 世纪末至公元前后[3]。众多遗迹中,埋葬有马、牛、羊的祭祀坑占大宗。其中尤以马的数量最多,这与殷墟以来高等级祭祀礼仪中以马为尊的用牲制度相符合[4],为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国家祭天礼仪中马牲的选用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研究材料。本文以北斗坊村北祭祀坑中出土的动物骨骼为研究对象,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测试,来重建祭祀用牲生前的食物结构,重点分析马牲的饲养方式,并据此讨论其征集与管理等问题。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所选样品包括马63 例,黄牛8 例,绵羊2 例。因肋骨代谢速度要快于其他骨骼[5],对于9 例骨骼状况保存稍好的马牲同时选取了肋骨和肢骨或头骨,以对比同一个体不同时期食物结构的异同。样品的出土单位等详细信息参见表一。每例样品取量约1 克,机械去除样品表面的污染物后,加入0.5 molL–1盐酸于5℃下浸泡,每隔2 天换新鲜酸液,直至样品酥软无气泡为止。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加入0.0125mol L–1氢氧化钠,室温下浸泡20 小时,再洗至中性。置入pH=3 的溶液中,70℃下明胶化48 小时,浓缩并热滤,冷冻干燥后即得胶原蛋白。最后称重,计算胶原蛋白得率(骨胶原重量/骨样重量),列于表一。

表一 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动物骨骼取样及测试结果信息表

样品胶原蛋白 中C、N 元 素含量和稳定同位素的测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同位素实验室完成。测试仪器 为ElementarVario PYRO 元素分析仪串联Isoprime100 稳 定同位素质谱仪。元素含量的测定,采用磺胺(Sulfanilamide)作为标准。C、N 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试,采 用IEAE-600、IEAE-N-2、IEAECH-4、USGS-40 和USGS-41 以及实验室自制骨胶原标样(δ13C=-14.7 ‰,δ15N =7.0‰)作为标准。其中,USGS-40 和USGS-41 进 行C、N稳定同位素比值校正,其他标样用作进程监测。C 同位素的分析结果以相对美国南卡罗莱纳州(Caroline)白垩系皮迪组箭石C 同位素丰度比(PDB)的δ13C 表示,N 同位素的分析结果以相对氮气(N2,气态)的δ15N 表示。样品的C、N 含量以及C、N 稳定同位素比值皆列于表一。

续表一

二、结果

稳定同位素分析原理前人多有论及[6],最近又有学者撰文综述[7],此处不再赘述。本次实验所得骨胶原的C、N 含量范围分别为32.1~46.1%、11.7~16.7%、C/N 摩尔比值介于3.1~3.2 之间。根据未污染骨胶原的C、N 含量与C/N 摩尔比值范围,这些样品均可以用于食谱重建[8]。

整体上看,黄牛(N=8)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分别为-16.9~-9.3‰、6.4~9.5‰(图 一),均 值 分别 为-13.1±3.2 ‰、7.7±1.1‰,这意味着黄牛个体间食物结构差别较大。检视数据发现,BDF50与BDF70 主要以C4类食物为食;其余个体食物中同时包含C3和C4植物,其中BDF49、50 与52 食物中C4植物应多于C3植物,而BDF43、57 吃了更多的C3植物。2 例绵羊个体均同时取了2 块骨骼,每个个体2 块骨骼的同位素比值非常相近(表一),在仪器检测的误差范围内,均呈现出以C3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食谱特征。

与黄牛和绵羊相比,马的食物结构较为复杂。代表63 例个体的72 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分别是-19.8~-10.8‰、3.2~8.2‰,这意味着这些马的食物结构个体间差异较大:既有以C3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个体,又有基本以C4植物为食的个体;少数马牲较高的氮同位素比值可能与吮奶效应有关[9],而部分表现出较低氮同位素比值的马则意味着它们可能食用了氮同位素比值较低的植物,如豆科植物。概之,马牲个体间生前的饲养方式有较大差别。

图一 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动物牺牲骨胶原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散点图

以坑为单位对马骨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统计发现,同一祭祀坑内马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差别均较大。其中,K7 内马肋骨(n=6)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是-18.7~-12.8‰、3.8~6.0‰,T0252-K5(n=6)内马I 趾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是-16.7~-11.4‰、4.0~8.0‰。这意味着,即便是同一个祭祀坑的马牲,部分个体间的食物结构差异相当大,其生前的饲养方式也很可能并不相同。以K7 为例,从肋骨δ13C 结果来看,坑内的马8(-18.7‰)与马10(-12.8‰)的食物分别以C3植物和C4植物为主。

研究表明,肋骨的代谢速率高于其他部位的骨骼,肋骨的同位素比值代表了个体生前较短时间内的饮食情况[10]。因此,通过对比肋骨与其他骨骼的同位素比值,则可以重建个体生前较短周期与长周期食物结构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针对9 例马牲同时检测了肋骨和肢骨或头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统计发现同一个体两类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相比,除K3 马7 以外,其余个体肋骨的碳同位素比值相对较高,而氮同位素比值则差异并不大(图二)。配对样品T 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结果表明,肋骨与肢(头)骨的碳同位素比值差异显著(p=0.01<0.05),两组数据的氮同位素比值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23>0.05)。因此,马牲生前最后阶段的食物结构与之前相比曾发生过变化,被宰杀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马牲食物结构中C4植物的比例明显增加。

图二 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不同骨骼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对比图

三、讨论

从北斗坊发掘出土动物骨骼的组合来看,马骨最多,牛、羊较少,这与商周以来高等级祭祀活动中多用马牲的习俗相符[11]。再考虑到本研究能够获取的有效数据大多来自马骨,下文将主要讨论马牲的饲养问题。

马的饲养是马政的重要内容。《周礼》载“春除蓐,衅厩,始牧”[12]。王世红等据简牍材料对此进行了考证,认为秦汉时期马的圈养时间大致是从夏历的十一月初至一月底,期间所需草料全部来自饲养者的供给;入春之后开始放牧,白天以采食牧草为主,但夜间仍需给食草料,且食用量几乎与白天相当[13]。当时,喂养马匹的草料有精、粗之分,精饲料主要是以赋税征收的粟、黍、稗、麦、菽等谷物,或称之为“秣”,粗饲料分别指代饲草和农作物秸秆的“刍”“茭”和“稾”等。对于粗饲料的征缴,秦简和汉简中均专门列有“刍稾之征”,规定受田者除向国家缴纳田租外,每顷需另交刍稾或刍稾钱[14]。另外,汉简常见“伐茭”“买茭”“入茭”等记载,说明当时边郡地区时常派人收割和购买“茭”作为牲畜的饲料[15]。这些记载也得到了考古发现的支持。如秦始皇陵东侧马厩坑便曾出土了谷子和饲草等精饲料和粗饲料,有些谷子专门还放置在陶盘中[16]。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规定,“收入刍稾,县各度一岁用刍稾,足其县用,其余令顷入五十五钱以当刍稾”[17]。《睡虎地秦墓竹简》载:“乘马服牛稟,过二月弗稟、弗致者,皆止,勿稟、致。”[18]可见,秦汉时期地方上征收刍稾目的主要是作为“乘马服牛”的饲料[19]。考虑到不同地区谷物种植情况、饲草种类以及植被类型的不同,各官营苑厩饲养马匹所用精饲料(谷物)的种类以及粗饲料中禾秆和各种饲草的比例也会有差异[20]。前文已述,北斗坊马的年龄普遍偏小,基本是在2 岁以下。据学者考证,西周时期已出现“执驹”之礼,为年满2岁的马驹初系马具,在此之前不受拘系的马驹随母马生活,其食物应主要取决于母马所在苑厩提供的饲料[21]。如此,我们推断北斗坊马牲个体间同位素比值的差异反映其饲料种类不同,这可能与它们被征集作为牺牲前所属苑厩的分布有较大关系。

据考证,两周时期甘肃东部至陕北一线的边郡地区,以及宝鸡等关中地区分布有官营的养马苑厩;西汉时期,汉武帝夺取河西与河套等地区之后,酒泉、张掖、居延、上郡等西北和北方边郡亦成为西汉主要的良马产区[22]。因此,结合马牲食物结构较大的差异我们推测,在北方长城沿线及关中地区苑厩饲养的马驹可能都曾被征集用作国家级祭祀活动的牺牲。这一推断也可从传世文献中找到依据[23]。如《周礼·天官》载,“(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郑司农曰:“祀贡,牺牲、庖茅之属。”王引之曰:“以供王祭祀之事。”[24]可见,当时确实存在为祭祀活动征集牺牲的制度。

《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凡祭祀共其牺牲,以授充人系之。凡牲不系者,共奉之”,“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25]。有学者曾从文献学的角度多方征引,对牺牲被宰杀前的饲养做了考证,认为从选牲到郊祀用牲之间大概要经历三个月的时间,此间牺牲由充人“殊养之”,别于一般的牲群[26]。如此,便可以解释北斗坊马牲肋骨与其他骨骼相比碳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也即是说,北斗坊马牲存祭祀之前曾被特殊饲养了一段时间,此期间所用饲料主要C4植物,也即是文献中常见的被用于饲养马匹的粟、黍这类C4类农作物的谷物或秸秆。

四、余论

根据对北斗坊马牲饲养方式的研究可知,雍城郊外祭天活动所使用马牲生前的食物结构差异较大,这种现象应当是马牲来源地多元化的反应,其背后当是国家掌控的庞大的祭祀用牲征集系统。根据对马牲肋骨碳同位素比值系统性的高于其他骨骼可以认为,马牲生前最后一段时期与之前相比食物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食用了更多的粟(黍)类食物。这恰与《周礼》所记载的牺牲在祭祀前“则系于牢,刍之三月”“殊养之”相符。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这类仪式性活动在巩固既有社会规范、强化社会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从征集马驹到杀殉祭祀的整个过程则反映出雍城畤祭礼仪在秦汉祭祀礼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祭祀权力的垄断、祭祀礼仪的制定、祭祀活动的主持,精英阶层借以敦行伦理教化,凝聚人心,而祭祀牺牲的征集与管理、祭祀仪式的组织和实施,则是社会动员能力的重要体现。

[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20(6).

[2]胡松梅,等.凤翔雍山血池遗址2016~2018 年祭祀坑三牲骨研究[J].考古与文物,待刊.

[3]唐自华,等.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牛、马牙釉质的锶同位素研究[J].考古与文物,2020(6).

[4]a.崔大庸.初论两周时期车马埋葬制度[C]//夏商周文明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215-239.b.冈村秀典.商代的动物牺牲[C]//考古学集刊(15).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216-235.c.袁靖,傅罗文.动物考古学研究所见商代祭祀用牲之变化[C]//科技考古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64-174.

[5]Cox G,Sealy J.Investigating Identity and Life Histories:Isotop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ation of Slave Skeletons Found on the Cape Town Foreshore,South Afr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1997,1(3):207-224.

[6]a.蔡莲珍,仇士华.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J].考古,1984(10).b.胡耀武,王昌燧.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J].农业考古,2005(3).c.张雪莲.应用古人骨的元素、同位素分析研究其食物结构[J].人类学学报,2003(1):75-84.

[7]a.Hu Y.Thirty-Four Years of Stable Isotopic Analyses of Ancient Skeletons in China:an Overview,Progress and Prospects[J].Archaeometry.2018,60(1).b.陈相龙.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与农业考古研究新进展[J].农业考古,2017(6).

[8]a.Ambrose S H.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one and tooth collagen for isotopic analysis [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1990,17(4).b.DeNiro M J.Postmortem preservation and alteration of in vivo bone collagen isotope ratios in relation to palaeodietaryreconstruction[J].Nature,1985,317(6040):806-809.c.vanKlinken G J.Bone Collagen Quality Indicators for Palaeodietary and Radiocarbon Measurements[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1999,26(6).

[9]Fuller BT,Fuller JL,Harris DA,Hedges REM.Detection of breastfeeding and weaning in modern human infants with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ratios.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2006,129(2):279-293.

[10]Cox G,Sealy J.Investigating Identity and Life Histories:Isotop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ation of Slave Skeletons Found on the Cape Town Foreshore,South Afr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1997,1(3):207-224.

[11]同[4]a:215-239.

[12]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2014:693-694.

[13]王世红,衣保中.论简牍中所见秦汉时期马的饲料与饲养考察[J].中国农史,2016(4).

[14]a.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释文[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21.b.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 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79.c.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十七号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41.

[15]a.王子今.汉代河西的“茭”——汉代植被史考察记[J].甘肃社会科学,2004(5).b.赵岩.由出土汉代的马食[J].农业考古,2009(1).

[16]秦俑考古队.秦始皇陵东侧马厩坑钻探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80(4).

[17]同[14][c]:41.

[18]同[14][a]:23.

[19]牛文翰.从出土简牍看秦汉政府对马牛的管理——以《云梦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6).

[20]同[15]a.

[22]a.余华青.秦汉边郡牧师苑的兴衰及其影响[J].人文杂志,1984(1).b.同[21].c.陈宁.简牍所见秦马政[J].兰州学刊,2008(11).

[23]刘涛.《周礼》中所见天神祭祀考论[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68-74.

[24]同[12]:37-39.

[25]同[12]:273-278.

[26]吴土法.先秦天子大祀牺牲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猜你喜欢
肋骨同位素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28
骨骼和肌肉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7
迷人肋骨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46:32
深空探测用同位素电源的研究进展
电源技术(2015年7期)2015-08-22 08:49:04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日安,白天
《同位素》(季刊)2015年征订通知
同位素(2014年3期)2014-06-13 08:22:28
硼同位素分离工艺与生产技术
同位素(2014年2期)2014-04-16 04:57:15
稳定同位素氘标记苏丹红I的同位素丰度和化学纯度分析
同位素(2014年2期)2014-04-16 04: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