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山下话龙冲

2020-04-13 10:01郭淑坤
闽南风 2020年4期
关键词:魏征龙王溪流

郭淑坤

龙冲,又称龙充寨、龙清,是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一个自然村,位于乌山支脉九侯山脚下,东邻九侯岩,西至西潭乡鲤鱼山脚下,南连湖内溪(古称长田溪),北邻后陵山及亚湖水库,距县城二十五里,是诏安县乃至潮汕地区群众经溪东前往省级风景名胜区九侯岩朝圣必经之地。龙冲虽是个小村庄,但因是乌山匪首、福建省第五行政专区(漳州)保安司令部独立大队长沈东海的家乡,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是一个让闽粤赣边区军民耳熟能详的村庄,是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地方。

龙冲是个古老的村落,村内有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的龙蟠楼、南峰楼和延庆楼三座土楼和龙山、龙清两间保障庙,这些土楼、庙宇是2019年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的湖内村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冲村庄地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加上东、西、北三面位于九侯山上的三块大石头,像三只从空中俯冲而下的雄鹰,宛如“三鹰戏凤”,惟妙惟肖。

古时候,龙冲是吴、陈、李、沈四姓的混居地,吴、陈、李姓早于沈姓在此立足,后县城东城沈姓陆续有人迁移龙冲,沈姓人口逐渐变多。明代,吴、陈、李、沈四姓共有300多户人家。期间,吴、沈二姓有过冲突,吴姓的一座庙宇“龙清保障庙”被沈姓从东、西两侧强行各缩小1米重新改建。之后,吴、陈、李姓人口逐步迁出龙冲,不知去向,至今只有沈姓居住。解放初期,龙冲只有46户190人,目前有115户422人。

龙冲名称的来历,一说是乌山支脉九侯岩山脉(民间称山脉为“龙”),由北向南、从高到低延伸至此村,故称龙冲(充);一说是“九侯山的传说”里,禹的9个儿孙大战乌龙,乌龙从天上冲下来的村庄就叫龙冲。而龙清,则因当地有座“龙清保障庙”而得名。

自古以来,龙冲都属于湖内管辖。据史料记载,元、明时期,为三都四图长田保管辖,清康熙年间为三都长田约管辖,清宣统年间为东湖乡长田保管辖,民国时期为东湖乡湖内保管辖(“湖内”在元、明、清时期称为“长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饶和埔诏县苏维埃一区东湖湖内乡管辖。解放后至1961年5月,湖内先后改称“乡”“村”“管理区”“大队”时,龙冲均属湖内管辖。1961年6月至1964年4月,湖内大队拆分为湖内和湖中两个大队,以湖内溪为界。溪流以北为湖内大队,溪流以南為湖中大队。龙冲因在“湖泊外”,虽在溪流以北,仍划归湖中大队。其时,湖内、湖中两个大队均属城关人民公社管辖,当时,为了实现“亩产万斤稻”任务,龙冲从湖中大队拆分出来,单独成立“龙充大队”,但因未能实现“亩产万斤稻”任务,大约维持一季稻谷生产期,“龙充大队”取消并入湖中大队。1966年,湖内、湖中两个大队重新合并为湖内大队,龙冲又回归湖内管辖。1984年10月湖内大队改称湖内村。

龙冲在“湖泊外”,是因湖内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湖内四周环绕九侯山、乌山形成盆地,状如湖泊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狮象把(拦)水”和“湖内(长田)九大、龙沖列外”的说法。“湖内(长田)九大”是指湖内于湖泊内的九个村落——长田、岩仔头、东坑尾、茂林、田中央、樟仔脚、宝树楼、峭墘,而龙冲不在湖泊内九个村落之列,而在湖泊外。“狮象把(拦)水”就是湖内区分湖泊内与湖泊外的地理分界线。从乌山奔流而下,流经初稽山的溪流是为初稽溪,流经湖内是为湖内溪,经过九十九个湾后汇入诏安母亲河东溪。“狮象把(拦)水”位于五分(湖内废村)西侧、九侯岩脚下的象山与茂林的狮山相对隆起、形成峡口处,因象山的象卷与狮山的狮脚蹄均临湖内溪,似有拦截湍急的溪流之势,故称“狮象把(拦)水”。时至今日,龙冲人到湖泊内其它村落依然习惯称“去湖内”。

龙冲所属的湖内,古时地域范围较大。据清康熙年间的《诏安县志》记载,长田约是三都十八约之一,三都的地域范围为现时的南诏、西潭、白洋、建设、深桥、桥东六个乡镇。九侯山全境和乌山东南麓大片山地包括初稽山、檺仔林山及十八硐以及奇金峰都在湖内村内。旧时,湖内溪流出龙冲后,溪流以北、东溪以东及如今亚湖水库流域溯流而上及与云霄交界、靠湖内一侧的大片农地、山林,均属于湖内管辖。旧时湖泊外,还有大大小小十八个村落,称为“湖内十八乡(村)”,(古称“长田(保、约)十八乡(村)”,以下简称十八乡(村)”。十八乡(村)包括随湖内溪流出方向依次分布的龙冲、长脚湖、福鼎金、硕(新)兴寨、龙潭东以及随现时亚湖水库流域溯流而上依次分布的虎叉、亚湖寨、圆潭、杨厝寨、小溪头、新兴楼(圆寨)、塔山寨、赤竹坪、蛟走寮、北蔗等十八个村落。

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国民党的疯狂围剿,湖内十八乡(村)北蔗先后有20多户人家搬到龙冲及湖泊内居住,其中,有一个叫张阿兴至解放后才搬回北蔗,其余,有的或搬回北蔗,有的则搬到其它村庄定居。因年代久远,很多记不清他们的名字。

解放后,新成立多个乡镇、林场并重新划界,加上1953年复查土改中的“山改”;1955年初级社“土地拉平中的山林、果树归公”;1957年高级社和1958年公社化“土地大拉平”运动。湖内村原有的大片农地、山林划归西潭乡、红星乡及湖内国有林场管辖。其中,长脚湖、福鼎金、硕(新)兴寨、龙潭东划归西潭乡,赤竹坪、北蔗和西山岩的一部分划归红星乡,新兴楼(圆寨)、塔山寨、蛟走寮一带山林划归湖内国有林场,其余废村均被新修建的亚湖水库淹没。而与云霄坪水交界原属于湖内的长田凹,则划归云霄县管辖。

十八乡(村)的地理分布宛如藤蔓延伸,民间有“瓜仔穴”的说法。龙冲是十八乡(村)的“瓜仔头”,北蔗是“瓜仔尾”,其余村落状如瓜藤延伸结出的“瓜果”。

元、明时期,十八乡(村)人口众多且河洛人与客家人混居,非常繁荣。明、清时期,十八乡(村)有七个人考取秀才,称为“七领蓝衫”,在十八乡(村)流传了许多故事。位于“瓜仔头”的龙冲其东南侧有一个码头叫石埔潭,码头边有一个集市叫埔仔脚圩。石埔潭码头是湖内溪流经龙冲形成的天然码头,宽百余米、长数百米,船工用六七米长船杆往往还难以撑到溪底。码头可同时停靠数十艘船只,分客运和货运,货运在上、客运在下,日夜有船只进出。埔仔脚圩不分单双日,日日开市。码头是各路商旅人马过往“长田径”和十八乡(村)从水路往来溪东、县城的必经之地,也是村民把木材、木炭等物品挑去交易以及购买日常生活物资最便捷也是唯一的集散地。1939年,日伪军侵犯诏安时,诏安多处寺庙10多个大古钟(铜质)运抵龙冲,沉入石埔潭避险。之后,因水土流失和农业学大寨石埔潭被填为田地,10多个大古钟被埋在田地中。

十八乡(村)的大部份村落位于乌山。据清康熙《诏安县志》记载,旧时进入乌山只有四条路径,“一路通平和,由笼床石而进;一路通云霄,由水晶坪而进;一路通本县(诏安)四都由马洋、长田径而进;一路通本县(诏安)三都,由溪东、龙冲而进。皆丛山幽谷。”长田径是自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官府修建的经过长田(即旧时的湖内)所属的九侯山、乌山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就经过龙冲。旧志的记载印证了龙冲作为十八乡(村)的中心村落和陆路、水路交通枢纽的存在以及码头集市的繁荣。

然而,自明、清和民国以后,十八乡(村)繁荣不再。由于瘟疫、山洪、火患、盗匪以及战火等多重原因,十八乡(村)逐渐衰落,人口骤减,剩余人口四处迁徒,其中一部份迁回龙冲及湖泊内。解放前,这些村落已成废村,成为三不管地带。因大部份处于乌山,“乡”与“间”又谐音,所以十八乡(村)也称为“乌山十八间”。

十八乡(村)大部份村落衰败的原因,有两个故事广为流传。

其一,是“沈介庵‘猴仔咬藤败长田(湖内)十八乡(村)的故事”。

明代进士沈介庵(诏安县人)游十八乡(村)杨厝寨、小溪头、新兴楼、塔山寨一带时,要探访杨厝寨的“龙头井”,因口渴向村民讨要茶水受到怠慢甚至羞辱,他见村民生活富裕,却山野习性太重,没有开化,不善礼节,决定败十八乡(村)。沈介庵是诏安出了名的地理玄学大师,他爬上山顶一瞧,十八乡(村)是“瓜仔穴”,于是设计使人在塔山寨旁边修建一座石塔,塔尖处放置一只石猴,猴子桀骜不驯咬断瓜藤,使藤蔓枯萎,从此十八乡(村)开始衰落。

其二,是“龙头井与少年杨令公的故事”。

原来的湖内十八乡(村)中有一个村叫杨厝寨,人数不少,全都姓杨。据说,北宋名将老令公杨业就出生在这个杨厝寨。

唐朝初年,有一个算命先生叫袁守诚,精通卜算之术,在长安街头设摊占卦。一位老渔夫按照他的指点去泾河捕鱼,每次都可网住大量鱼虾。泾河龙王十分恼怒,于是化作书生模样来到袁守诚摊前。龙王说:“你既然算得精准,那么我们来打个赌,明日会在何时下几个点数的雨,如若你算得精准,那么金银财物随你要,如若你输了,那我要砸了你的卦摊、招牌,你从此不得再看相算卦。”袁守城满口答应,说出了第二天下雨的时辰、点数。龙王一回宫,天庭恰好降旨要明日下雨,时辰和城内城外应下的点数与袁守诚所讲的一点不差。龙王慌了,但转念一想,我就是掌管下雨的人,哪能轻易认输?于是将城内城外的雨量互换,增加了下雨的点数,还改变了下雨的时间。随后仍打扮成前日模样来到摊前,准备动手砸袁守诚的摊位。此时,袁守诚冷冷地说:“慢着,你私自改变了下雨的时间、点数,已犯了抗旨的天条,必被处死,你神气什么?”龙王这才慌了神,作揖赔罪说:“求先生指条活路,定有重谢!”袁守诚见龙王诚恳就告诉他:“宰相魏征醒时处理当今朝政,睡时上天庭当监斩官,你可去求告唐皇某一日午时三刻别让魏征睡觉,时辰一过,监斩任务无法执行,你就可以活命了。”龙王急忙赶回龙宫,备下厚礼去见唐王。太宗皇帝满口答应。

那一天,散朝以后太宗皇帝拉住魏征下棋,一局接一局地下个不停,就不放魏征回家。棋下了很久,最后一局刚下了一半,魏征好像忍不住困倦,低下头趴在棋桌上,唐皇心想,魏相操勞朝政十分辛苦,让他眯一会儿,谅也无碍大事。不料魏征闭眼伏身只一会儿口中就喊道“杀!”唐皇心知坏事了,忙问:“魏卿,你喊杀什么?”魏征说:“陛下,臣刚才去天庭监斩了泾河龙王。”唐王怔住,好久说不出话。

就在魏征喊“杀”的当下,空中落下一个血淋淋的龙头,不偏不倚砸进湖内十八乡村中杨厝寨的一口水井中,这就是被魏征监斩的泾河龙王的头。杨厝寨村民无不惊骇异常,不久后村民发现,凡是喝过这口井水的人,全身力气剧增,从此村民都称这口井为“龙头井”。村民抬来一块一千多斤重的石板盖住井口,不想让外人轻易喝到井水,同时全村老幼严守着这个秘密。到了北宋时期,老令公杨业自出生在杨厝寨后已长成十几岁的大孩子,多次与别人一起喝过井水,浑身充满了力气。

后来,诏安邻县广东饶平有一势力很大的匪帮,匪首黄天霸侦知杨厝寨富有,决定智取。他先派一批能言善辩的人进入寨里假意寻宗问祖、攀亲、交友,与杨业和族长头人交好,同时在外面花巨资请久负盛名的戏班、名旦到杨厝寨各个角落日夜演戏。杨厝寨男女老幼比过年还开心,每日不停吃喝看戏,时间一长都十分困倦,体力下降。匪帮看准时机里应外合,杀死大部分村民,奸淫妇女,洗劫了大量财物。杨业跟乡亲一起抵抗,但寡不敌众,只得落荒而逃,只身辗转流落到北方,后来却成为北宋名将。

猜你喜欢
魏征龙王溪流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溪流到了大海
溪流到了大海
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身后的落寞
担当
龙王爷爷发怒了
溪流小熊的烦恼
格子龙
李世民为何砸了魏征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