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萍 王立平 王爱庆 王明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激增和温室效应的出现,京津冀地区成为资源型缺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基于统计学的分析视角,介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配置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配置;一体化;研究;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7-0048-02
一、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配置现状
《201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年均降雨量590毫米,天津年均降雨量为581.8毫米,河北更少仅为507.6毫米,而该年度全国年均降水量682.5毫米,京津冀三地在此数据方面低于全国水平,属于降水偏少地区;2018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32立方米,北京为165立方米,天津为182立方米,河北为241立方米,京津冀三地在此项数据方面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很多(如下表所示)。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该区域在水资源供需上存在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在水资源的供给方面,总体降水量偏少,且不同年份变化较大,总体水供给量不足以支撑该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显著,是著名的漏斗地区;另一方面,在水资源的需求方面,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增长,用水量在逐年增长,需求持续增加。因此,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制约着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水资源一体化配置方面,由于河北省位于京津冀的上游地区,对京津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地。上表中数据显示,2018年河北供水总量占京津冀供水总量的72.93%,说明为了支持京津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每年都需要从河北获得水源支持,这样才能解决京津两地由于人口密度过大带来的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缺口。河北省地下水源供水占供水总量中的58.19%,而河北地区受到多年超采地下水的影响,导致地下严重不足,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水环境恶化,这一方面威胁着城市的防洪、防潮和排涝,另一方面也对京津冀三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一体化配置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规模以及生态建设水平差异突出,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而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承担的角色也不同,因此,在水资源一体化配置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1.区域内统筹配置制度不完善。尽管水利部于2016年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要求京津冀地区构建统一的水资源调配管理平台,对三地一切来源的水资源进行联合统一部署调配。但近几年的合作多是部分领域、阶段性进行的,尤其是三地长期形成了水资源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无法统一各方观念和认识,最终使得该统一管理平台形同虚设,建设缓慢,互相推诿。且缺乏三地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各方在一体化配置中的态度不积极。
2.水资源一体化配置规划不合理。统一有效的制度规范和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实现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配置的重要保障。由于京津冀三地已形成的水务系统中三地各自为政,在水资源一体化配置中各方的责、权、利划分不明确,分工不合理,无论是在配置的方式、方法,还是在目标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加之三地经济实力不同、发展极度不平衡,相关补偿机制不健全,无法协调各方利益,进而导致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配置难度增大,难以实现协调发展。
3.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利用不平衡。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增长,该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再加上没有集约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存在大量浪费现象,工业用水设施又相对比较落后,这都导致了本就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利用效率低。更为重要的是,水资源条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布局不相适应。
4.水资源统筹配置资金不充足。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实现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一体化配置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支持经费短缺,成为制约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的重要因素。而且要协调统筹三地的水务等相关部门,从达成意向到开展合作的协调成本较高,对经费的需求巨大,大大降低了三地政府参与的积极性。
三、实现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一体化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1.构建完善的区域内一体化统筹配置制度。要想解决区域内水资源的统筹配置,就必须发挥集体的优势,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统筹规划京、津、冀三地的水资源关系。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指导思想,构建完善的统筹配置合作机制。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京津冀三地区要建立统一的、长远的规划目标,实现地区间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第二,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水资源统筹配置制度,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如协商、参与、调配、监督和控制反馈等多种机制有效结合,才能使各方积极参与;第三,从区域整体出发,通过共享信息和经济协同发展,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目标;第四,明确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一体化配置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分工,制定整体规划,统筹谋划,整合资源;第五,加强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长期合作,努力实现在水资源一体化配置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合理原则。
2.优化和调整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了有效緩解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效途径是优化和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为了优化该区域的产业结构,需要对三地的产业进行转移承接,转移的前提是要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适当合理优化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其中北京作为转移方,要把部分高耗能的第二产业向外转移,主要发展第三产业。而河北和天津作为产业的承接方,尤其是河北省需要做好承接第二产业的增加工作,这对于水资源供需本就矛盾突出的河北而言,压力倍增这就需要严格控制第二产业中高耗水产业发展的比重,与此同时也要适当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京津冀产业结构协同发展中,对天津的水资源以及减少用水需求量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天津一直致力于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这样就面临着人口增多带来的用水压力骤增。因此在人口迁移过程中,天津应该更加注重其功能定位,促使其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3.实现京津冀区域间水资源补偿机制一体化。在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合理优化和协同调整的过程中,势必会使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结构以及产业需水结构发生变化,势必会加大河北的供水负担,因此有必要建立该区域内有效的水资源一体化补偿机制。而为了有效解决京津冀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合理水价是切实可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合理的水价机制纳入到补偿机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河北天津因产业承接而增加的用水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还可以为河北在节水、用水、供水等方面的技术改进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提升河北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功能布局,真正实现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的一体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郭旭宁,李云玲,回晓莹,孙素艳.多水源多渠道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供水安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11).
[2] 中国水利部.201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站,2019-07-12.
[3] 席丹墀,许新宜,韩冬梅,杨中文.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项目:2019年度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1904A090)
作者简介:杜艳萍(1974-),女,河北滦平人,中级统计师,从事水利管理、统计学研究;王立平(1975-),女,河北滦平人,中级统计师,从事水利管理、统计学研究;王爱庆(1973-),男,河北滦平人,中级统计师,从事法律援助、统计学研究;王明磊(1985-),男,河北滦平人,中级统计师,从事统计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