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建设时期关于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研究

2020-04-13 02:57林志生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治局毛泽东中央

[摘要]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了若干中央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扩大会议以及中央全会,这些中央会议从调查研究、参会方式、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人员以及会议主题等六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但在地方召开若干中央会议,这确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特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与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建设的环境以及党的工作方法密不可分。

[关键词]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地方;中央会议

[作者简介]林志生(1995-),男,四川巴中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D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3-0007-04

十年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十年。这一时期为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就重大问题统一全党认识,毛泽东在全国各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次主持召开各级各类的中央会议。通过仔细研究这些中央会议的性质和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以及考察在地方召开若干中央会议的原因,对深化关于十年建设时期的党情、国情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的性质和内容

十年建设时期,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了若干中央会议,从性质上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中央工作会议

如1958年1月11日—22日,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中央部委、地方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即南宁会议,会议主要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国家预算及工作方法等问题。1958年3月9日—26日,毛泽东在成都主持召开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即成都会议,会议重点研究经济建设、整风反右、工作方法等几十个问题。1958年11月2日—10日,毛泽东在郑州主持召开有中央和地方部分领导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建设若干问题,毛泽东批评了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开始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进行反思。1960年3月24日—25日,毛泽东在天津主持召开有中央领导人、华北五省市自治区、东北三省、湖南湖北甘肃的第一书记参加的会议,即天津会议,会议主要就四化问题、公共食堂问题、人民公社问题等17个问题进行讨论。

(二)政治局扩大会议

如1958年11月21日—27日,毛泽东在武昌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人民公社问题和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1959年2月27日—3月5日,毛泽东在郑州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点讨论人民公社所有制、劳动力分配、消费资料分配和干部下放等问题。1959年3月25日—4月1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点就工业问题、人民公社问题展开讨论。1960年6月8日—18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际形势。

(三)政治局常委会及扩大会议

如1958年8月24日、27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和各协作区主任会议,重点讨论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3月25日、29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政治局扩大会议议程和国家机构领导人的人选问题。1960年6月9日、16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中苏关系和向金门打炮问题。1961年3月14日、21日,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的修改问题。

(四)中央全会

如1958年11月28日—12月10日,毛泽东在武昌主持召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主要讨论《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题的决议》和《关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两个文件。1959年4月2日—5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党的八届七中全会,重点讨论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检查农村人民公社的整顿工作,决定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候选人的提名。1959年8月2日—16日,毛泽东在庐山主持召开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主要讨论修改指标的问题和路线问题。

二、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的特点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既不同于这一时期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也不同于其他时期在地方召开的会议,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领导干部亲自深入调查研究

对于每一次会议,毛泽东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调研,就人民公社、工业钢铁指标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为会议的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如从1957年12月8日离京到1958年1月11日召开的南宁会议,毛泽东历时一个月,通过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与寻常百姓交谈,了解实际情形和具体情况;先后到济南、南京、杭州、长沙、南宁五地与当地领导人深入交谈,听取有关工作的汇报;还多次通过主持召开华东五省一市党委第一书记会议等工作会议,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等问题展开反复讨论。另外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和各中央局,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党政负责人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也纷纷深入各地进行重点调查。①

(二)参会交通方式以专列为主

毛泽东外出考察有3种交通方式,这些方式的选择多半受距离因素、安全因素和调查方便性等影响。如南宁、成都、广州等距离较远的地方毛泽东会乘坐飞机前往,1958年3月在重庆时则乘游轮顺江而下到达武汉,但从历次在地方召开的中央会议可以看出,毛泽东基本上都是乘坐专列边走边调研,到一个地方后从专列下来进行实地的走访调查,当然有时直接在专列上听取工作汇报。乘坐火车,既比较安全,同时也是因为停靠方便,利于随时随地进行考察,大概是由于这方面的考虑,所以1960年1月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前夕,毛泽东就致信刘少奇、邓小平:“一律要坐火车去,不能坐飞机。”②

(三)会议时间不一

十年建设时期关于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从时间上看有三个特点。第一,从横向来说,中央工作会议时间长短不一,有最短的1天,也有最长如1960年7月5日—8月10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长达31天;政治局扩大会议时间长度基本为一到两周;政治局常委会及扩大会议基本为1天,但围绕一个问题,同一时间段次数比较频繁;中央全会多为10到15天左右。第二,从纵向来说,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中央会议主要集中在1957、1958、1959年三年,这一期间会议次数比较密集,1960—1963年相对较少,1964、1965年则几乎没有在地方主持召开中央会议。第三,实际会议时间基本上与预定会议时间不严格一致,有时会随着会议主题和参会人员的变化而缩短或延长。如南宁会议计划于1月20日结束,实际到22日晚上才完全结束,1957年7月在庐山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原计划开半个月,而实际却开了一个月之久。

(四)会议地点不固定

通过仔细梳理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可以看出不同中央会议召开的地方有较大差异。关于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主持召开次数最多的地方就是杭州,其次是广州、青岛、庐山、武昌等地;关于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召开次数最多的地方就是上海;关于政治局常委会及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召开次数最多的地方就是北戴河,其次是庐山和上海;关于中央全会,毛泽东分别在武昌、上海和庐山各主持召开一次。总之,这十年间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中央会议时,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就城市而言主要是北戴河、庐山、上海、杭州和武昌。另外,关于会议场所,通过梳理发现,既有地方会议室、招待所,也有客舍、宾馆、饭店,还有游泳池、专列和游轮等。并且会议场所也是不固定的,有时最开始几天是在专列上,后来随着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到来和会议的扩大,又会改到省委招待所等地进行。③

(五)参会人员范围广且多变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其参会人员主要包括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部分中央领导人,彭真、谭震林、陈伯达、李先念、李富春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柯庆施、陶铸、欧阳钦、林铁、李井泉、张德生等六大协作区主任委员,以及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湖北省委书记张平化、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浙江省委书记江华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但具体参会人员往往根据会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先是从山西、甘肃、陕西、河北、河南五省扩大到包括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在内的九省;后来,各大协作区主任参加进来;最后,刘少奇、陈云、邓小平、谭震林、杨尚昆等也赶到郑州出席会议。”④

(六)会议问题意识强且主题多样

每次会议重点是就当下关注的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研讨,然后作出决议,如1957年、1958年重点是讨论反冒进;1958年冬到庐山会议前重点是纠“左”;随着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1959年底毛泽东的注意力开始由国内转向国外,重点关注中苏关系和国际局势;1960年下半年开始讨论调整指标,重新纠“左”。所有这些会议整个涉及的讨论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四大类,分别是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政治方面主要是讨论阶级路线、反右派、知识分子、基层整风、国内矛盾、工作方法、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等问题;经济方面主要讨论财政收支、国民经济计划、工农业发展、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跃进”、所有制等问题;军事方面主要讨论边境问题、台湾金门问题等;外交方面主要讨论国际形势和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等。当然有时随着人员的增加、会议时间的延长,实际会议主题会比既定主题有所增加,讨论的内容也有所扩大。另外有时会议主题还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如1959年7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总结1958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统一全党对形势的认识,调整部分计划指标,以实现1959年的继续跃进”,⑤然而党内许多干部对形势的估计和对问题的看法,存在很多不同意见,彭德怀因写信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导致会议主题急转直下,由纠“左”变成了反右。

三、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若干中央会议的原因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的政权以来,除特殊情况外,所有中央会议均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召开,而只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文革时期会出现经常性地在地方召开若干中央会议,而尤以十年建设时期最为显著。这确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特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有一定关系。一方面,毛泽东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有召开会议和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因此在地方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都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会议通知,确定会议地点和参会人员,规划会议时间,提出讨论问题,并指导相关决议的通过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不管是南宁会议的反冒进还是第一次郑州会议的纠“左”以及庐山会议的反右倾,这些会议主题的变化基本都是由毛泽东起主导作用,由他引领会议的方向;会议地点是在中央还是地方,是在哪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在专列上还是在招待室,也是由毛泽东决定;并且,会议时间定于哪一天开,开多久,参会人员包括中央和地方哪些同志,也都是由毛泽东决定。如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记载,南宁会议前,毛泽东起草了一个关于召开南宁会议的通知,要求“吴冷西,总理,少奇……共二十六人,于十一日、十二日两天到达,在南宁开十天会,二十号完毕(中间休息两天到三天,实际开会七天到八天)。”⑥另一方面,党规党章和国家制度条例并无明确规定中央会议是在中央或是地方召开,因此毛泽东的这一行为并不违反规定,因而会得到全党同志的认同。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民主和法制的健全以及党和国家规章制度的完善,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

其次,通过召开各项会议来统一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推动党中央政策落到实处。由于受苏联影响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从1957年9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毛泽东就开始批评反冒进,主张推动工农业迅速发展。为了促使全党上下转变“小脚女人走路”的保守思想,毛泽东先后召开杭州会议、南宁会议、成都会议等中央工作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围绕国民经济计划和工作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毛泽东在这些会议上多次严厉批评反冒进,提出了“保護热情、鼓足干劲、乘风破浪”⑦,三年面目全改等口号,制定了一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但毛泽东在河北河南视察时发现,人们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为了让大家冷静下来,正确认识所有制和供给制等关系,解决高指标和浮夸风等问题,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在郑州、武昌、上海等各地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始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指导各地的纠“左”进程,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就相关问题在全党上下达成共识,推动各省市加快中央政策决议的贯彻。然而庐山会议引发的反右倾运动一直到1960年春才基本结束,这时国民经济已出现严重困难,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心再次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1960年、1961年、1962年这三年连续在各地召集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人开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局常委会及扩大会议,就是讨论如何纠正“共产风”、调整工业指标等问题,以求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正如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目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向广大干部讲清道理,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使他们得到真正的了解,然后我们和他们一起,共同妥善地坚决地纠正这些倾向”⑧。因为在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重大决议后,各级党员干部受思想上、认识上的局限,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并不能完全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了把各级党员干部真正动员起来,消除他们的思想障碍,毛泽东就需要及时地来统一思想,督促各地切实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

最后,毛泽东和党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科学决策的重大法宝。毛泽东曾鲜明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⑨,情况不明,一切都无从着手,正确的政策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革命年代这一优良作风,并多次向领导干部强调调查研究是工作的基础,不能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因此毛泽东亲自带头深入实际,到全国各地实地了解情况。至于为什么在地方调研就直接选择在地方召开若干中央会议,经过初步分析,大概有如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就指出:“小型会议最好商量问题,我对小型会议很感兴趣,时间不长,就地召开,这种形式最好。”⑩毛泽东在地方调查时,不管是非正式的工作汇报,还是正式的中央工作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等,毛泽东都比较喜欢就地开展这种人数比较少的小型会议,因为通过召集相关问题的中央和地方有关负责人,集中研讨,从而可以提高效率,有效解决问题。第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党还没有丰富的经验,对于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就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讨论,才能增强它的科学性。毛泽东就多次批评各级第一书记忙于事务性工作,满足于在会议上听取报告或看书面报告,而不亲身去作调查。毛泽东指出不亲身调查就不会了解具体情况,就不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只有“调查研究一下,使自己心中有数,好作指导工作”?。因此,在这十年间,毛泽东分别去了河北、河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全国众多省市自治区,每年都用大量时间在地方考察,仅1958年一年就有6个多月的时间不在北京。并且由于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会通过一次会议就能得到近于正确的结论,需要反复作讨论式的调查,对一些不完善的内容,需要“再观察、再交换意见,再思再想”?。因此毛泽东总是在各个地方多次召开各级各类会议,以求把一些问题弄清楚,而不是回到北京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集中解决众多复杂问题。第三,历次会议的经验证明,在地方召开有各级干部参加的会议,“能够集中智慧,暴露矛盾”,“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毛泽东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进行深入调查,听取地方领导汇报并与地方领导深入交谈以及召开相关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因为一些问题既要听取各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的看法,也需要广泛征求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最真實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1959年3月毛泽东在郑州会议期间指出,“有些观点需要同志们给我以帮助,加以补充、修正及发展。我的这一套思想,是一月二月两个月内逐步形成的。到天津、济南、郑州,跟三省同志们交换意见,对我有极大的启发”?。各个中央部门、省委、地委、县委、企业党委的人比较接近下层,应当比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同志更加了解情况和问题,并且他们站在各种不同的岗位,可以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毛泽东才总是会在地方召开包括有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参加的中央扩大会议,而不是在北京召开只包括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会的会议。

总之,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地方主持召开的若干中央会议,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独特之举,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77-582.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四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98.

③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09.

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39.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1-12.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77.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

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118.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78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15-2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85-86.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三十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5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8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13-114.

猜你喜欢
政治局毛泽东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退休常委公开活动需在中办报备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陈毅没有出席中共中央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