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
湖北武汉亚心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心排血量不足难以满足及代谢需要,并伴随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而且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弱,很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需重视对患者的住院护理,尽早消除感染,保证疗效[2]。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从环境、生理、心理等多个角度干预,保证最佳护理效果。为此,本次研究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患者84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2例,均经心脏超声、心电图确诊心力衰竭,肺部CT检查确诊肺部感染。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1岁至74岁,平均(56.42±3.42)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1岁至72岁,平均(56.05±3.34)岁;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及相关禁忌症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包含促进排痰,预防并发症及基础护理等。
1.2.2 观察组 结合上述护理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病情严重,活动受限,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避免情绪异常波动加重症状,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排解,指导其身心放松方法,告知其稳定情绪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提高治疗依从[3]。②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光线、噪音刺激,并注重病房清洁,床上用品更换及消毒;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及肌肉按摩,密切监测受压部位,预防擦伤或压疮。③对症护理,尽早完成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适宜药物,并给予用药指导,病情自我监测指导等,促使患者能够自主感受到治疗效果,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显效为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机理恢复正常;有效为肺部症状缓解;无效为肺部感染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评价两组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78.57%,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完全依从率83.33%高于对照组54.76%,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最严重阶段,预后差,若合并肺部感染易导致患者死亡,而此时患者肺部淤血、气体交换不足及器官功能减退等特征均易诱发肺部感染。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需注重抗感染治疗,且需加强可靠护理措施的落实,如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注重切断感染途径,增强患者防御能力,并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疗效[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率83.33%高于对照组54.76%,差异显著,P<0.05,提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信任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有积极作用,护理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