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丽萍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分娩是育龄妇女一项特殊的生理过程,但这一过程非常痛苦,除了会带来巨大的生理疼痛外,还会引起应激反应及负面情绪,将孕产妇的适应性及平衡性改变,进而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当前,如何有效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积极提高自然分娩率,已成为临床产科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以我院产科96例孕产妇为例,通过对部分产妇实施无痛分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
1.1 一般资料 选取96例于2017.5~2019.6期间来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0至32岁,平均(26.8±4.7)岁;孕周为36至42周,平均(39.3±2.8)周。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1至34岁,平均(27.3±4.9)岁;孕周为37至42周,平均(39.6±3.0)周。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不大,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分娩,也即指导产妇接受孕期检查及培训,教会其正确的呼吸及用力的方法,帮助其分娩。
观察组则实施无痛分娩,待产妇的宫口开至3cm左右时,采用镇痛泵进行静脉镇痛。在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在蛛网膜下腔注入5μg舒芬太尼,观察产妇各项指标,无异常后常规硬膜外置管,置管深度为5cm左右,然后连接管道与自控式电子镇痛泵。用药2h后,经镇痛泵注入5ml浓度为1.0%的罗哌卡因+2ml的舒芬太尼+1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剂量为5ml/l,如果产妇疼痛较为剧烈,可适当追加药量,每次追加4ml。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结局(包括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1 产程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差异不大(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min)
2.2 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大(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分娩结局(Mean±SD)
产妇分娩时,其宫颈会不断扩张,加上子宫收缩,会出现持续、剧烈疼痛。临床上将整个分娩过程分为三个产程,其中,第一产程指的是宫口扩张期,此时,疼痛最为集中,特别是当宫颈扩张至7cm左右时,产妇的身心均会受到影响,胎儿的内环境也会发生紊乱,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分娩疼痛给产妇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负担,因而不少产妇在无剖宫产指征时,也会选择剖宫产分娩。在此种形势下,为有效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改善其分娩结局,就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技术[2]。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施无痛分娩的观察组产妇,其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接受常规分娩的对照组,但自然分娩率更高(P<0.05),进一步证实了无痛分娩在临床产科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采取无痛分娩的方式,可将产妇产程有效缩短,充分提高自然分娩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