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琳,杨婷婷
(信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二科,河南 信阳 464000)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偏瘫作为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以上,受到医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1]。脑卒中偏瘫患者因自身肢体活动障碍,加之康复时间较长,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低下,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医务人员逐渐认识到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中的重要性。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是通过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目标,激发患者自身潜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将护理目标演变为患者个人需求及追求目标。本研究选取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析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女15例,男26例,年龄59~78岁,平均(68.52±4.5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16 h,平均(11.48±2.15) h;对照组女16例,男25例,年龄60~78岁,平均(69.00±4.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17 h,平均(12.04±2.45)h。两组年龄、性别及发病至入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及康复训练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沟通与交流。待患者病情稳定2 d后,查阅其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个体特征,评估负性情绪、遵医行为情况,与患者充分沟通,共同制定针对性阶段化干预目标。(2)阶段性目标。将患者康复训练目标分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其中近期目标为肢体体位置于生理功能位,做好准备由卧到坐、坐到走;中期目标为于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下,进行由坐到走行为转变;远期目标为于家属协助下,可独立行走,进行日常生活。(3)护理措施。①心理干预。根据患者负性情绪程度及产生原因,予以行为、认知干预、家庭及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引导患者倾诉,宣泄情绪。②体位摆放。指导患者摆放体位,如侧卧时,肩关节屈曲及踝关节背伸均为90°、膝关节屈曲10°、髋关节屈曲20°;平卧时,肘关节屈曲90°、肩关节内旋15°、外展45°、腕关节背伸25°。③患肢被动活动。指导患者借助健侧肢体挟制患肢进行腕关节背屈伸、前臂旋转、患肢上举、抬高等训练,每次15 min,每日3次;按摩患肢,加速血液循环,每次20 min,每日1次。④床上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起坐、翻身、站立、抬腿、活动指关节、关节抗痉挛等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⑤步行训练。指导患者下床直立,扶拐行走,他人搀扶下行走,独立行走,根据患者训练情况,适时调整目标,确保训练有效性。⑥日常生活训练。计划性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如洗漱、更衣、进食等,由健手开始,直至患手康复为止。
1.3 观察指标(1)负性情绪。干预前后由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负性情绪程度越低[2]。(2)遵医行为。以医院自制遵医行为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包括4个条目,共4~16分,分为完全依从(12~16分)、部分依从(9~11分)、不依从(4~8分)。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自理能力。干预前后以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自理能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良好[3]。
2.1 遵医行为研究组完全依从31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2例,遵医行为率为95.12%(39/41);对照组完全依从19例,部分依从13例,不依从9例,遵医行为率为78.05%(32/41)。研究组遵医行为率(95.12%)较对照组(78.05%)高(P<0.05)。
2.2 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干预前,两组HAMD、HAMA、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机制为高位中枢系统调控神经受损,致使其丧失对机体运动系统指挥、协调能力,最终引发偏瘫症状[4]。以往,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并未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制定阶段性训练目标,加之训练多为被动康复训练,干预效果时效性及针对性较低。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原因在于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强调对患者自我评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阶段管理目标,更加贴合患者现状,可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行为,缓解负性情绪。此外,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中,及时向患者展示康复训练效果,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同时以近期目标为基础,重视中期目标衔接,增加目标的可实现性,激发患者主动训练热情。研究组干预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