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迎春 张金烨子
【摘 要】本文阐述在礼仪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目的为深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信息化技术在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简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反思。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高职 礼仪课程 通用礼仪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84-02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其目的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不仅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推崇的教育方式,也成为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统称为“我校”)通用礼仪课程充分利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超星”教学平台),将线上线下、课外课内有机结合,解决了时空限制的难题,方便学生学习,便于老师检测,使师生的交流沟通、提问答疑更加便捷。这样的礼仪教学能满足学生在一个学期,甚至在校三年,不间断地进行礼仪学习,既符合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一、在禮仪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目的
(一)利用信息化平台,深化教学内容
提到礼仪课程,一般人都认为是教学生求职就业的技巧,简单机械地教学生站坐行蹲、指引、握手、递物或接待时的迎来送往、乘车乘电梯、端茶倒水、排位就座,等等。其实,这是对礼仪教学的一个误解,也是众多学校教学的一个误区。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在公共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的约束。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教育,礼仪是大学生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礼仪让人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得体地对待赞美与批评;还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仅仅学形式不可能解决大学生走向社会时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因此,礼仪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通常的言谈举止与职场应对等规范形式的讲授,应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修养与内涵。
我校通用礼仪课程课内学时仅有16学时,要在16学时内把礼仪的理论知识学好、仪态礼仪练好,难度较大。因此,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礼仪,丰富礼仪知识,利用“超星”教学平台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课外时间,拓展学生的礼仪知识。教师将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学生在线下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课程基础模块,在线上学习三个拓展模块,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礼仪知识。
(二)增加教学资源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网络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后通过看课件、视频等重复学习线下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不间断地学习线上的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平台,将原来仅有16个学时的课程在课外进行极大的延伸,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随时在有网络的情况下进行在线学习,学习方式变得灵活,老师检测也十分便捷。同时,师生还可以通过平台手机端“学习通”进行交流沟通,开展即时反馈互动教学(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实现学生有资料学习、有地方咨询,学习情况可监控,学习效果可检测的良性循环。
二、信息化技术在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线下教学内容和线上自学内容。
线下教学内容即学生在线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对概述、仪态、仪容、服饰、工作交往、聚会、语言七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个人和职场礼仪规范。教师则通过礼仪操和情景剧的实操考核,考核学生的言谈举止与职场应对等规范。
线上自学内容有学习资料、题库,可以满足线上学习。我校充分利用“超星”教学平台,建立三个拓展模块的学习内容,将课内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拓展对礼仪知识的学习。
第一模块:校园礼仪。这一模块是帮助学生在求学生活中,学会更为规范地与老师、同学等交往,遵守学习、生活场所的规则。内容包括校园生活礼仪和校园学习礼仪两个部分,校园生活礼仪涉及学生日常交往、仪表、宿舍、用餐等方面的礼仪;校园学习礼仪包括学生在课堂、实训场所、图书馆、各种活动场所等的礼仪。
第二模块:现代礼仪。这一模块是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现代礼仪的规范,提高个人求职的成功率和就业的稳定性。现代礼仪的学习内容包括个人仪容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交往礼仪、仪容修饰、服饰穿搭的要求,以及坐姿、站姿、走姿、蹲姿、手势指引等仪态礼仪的规范。
第三模块:“一带一路”礼仪。“一带一路”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职院校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提升竞争力。目前,我校已有部分专业学生到东盟沿线国家实习、就业。在此背景下,应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礼仪常识的内容,帮助学生抓住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机遇,把握国家政策,利用地域优势,扩展礼仪知识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这一模块“一带一路”礼仪的内容主要是东盟10国和南亚8国礼仪。
(二)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发布完整教学ppt,各个礼仪动作及礼仪操、情景剧的教学视频、资料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上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围绕校园礼仪、现代礼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礼仪展开。教师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布置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ppt,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行线上理论考核,线下学习以实训为主,教师在学生理解礼仪动作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该礼仪动作的重点、难点加以指导,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加以练习,进行线下实操考核。
2.充分发挥微课的辅助功能,帮助学生课后进行碎片化学习。教师根据需要制作或搜集相关的微课视频,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适用于移动设备移动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完成学习任务。
3.充分利用“超星”平台手机端“学习通”,搭建学习和检测的平台。有了手机端,课前课后、课上课下,老师都可以利用“学习通”发布讨论、作业、考试、提问,学习变得十分便捷。此外,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站坐行蹲、递物指引等基础礼仪动作练习时,鼓励学生用手机拍照、录像,练习结束后查看照片、录像,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再次练习时更有的放矢。编排礼仪操、情景剧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拍照、录像后发到“学习通”,通过自评、师评、生评的方式,互帮互助,合作探究,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实现了学生不受时空限制的不间断学习。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平台,原来仅有16个教学学时的课程在课外得到极大的延伸,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随时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在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
2.创设了自主学习的园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品质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终生受用的。借助网络的便利性,以及学习平台、软件等载体,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他们依托学习平台,创设了自主学习的园地,自觉地学习、检测,久而久之,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3.最大限度实现形神兼备、知行合一。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认识世界、认清自己。学习礼仪就如同带着一面镜子,随时检查自己,随时照到世界,最终做到形神兼备、知行合一。如果说,教会学生如何优雅地在生活和职场中展示站坐行蹲、指引、握手、递物等是“形”的教育,那么,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修养与内涵就是“神”的教育。礼仪的学习往往是知易行难,要达到知行合一,必须依靠“神”的教育作为支撑,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丰富的知识成为内驱力。通过信息化技术给学生提供学习更多礼仪知识的机会就是给他们推动“形”的规范,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形神兼备、知行合一。
(二)反思
我校通用礼仪课程教学在整体设计上有不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大多数职业院校礼仪课停留在形式和局部知识点的学习上的弊端,走出了长期以来众多职业院校把礼仪教学简单机械地等同于教学生仪表仪容仪态常识的误区。教学设计更符合人文素养养成的规律—— 人文知识一定是要经过内化才能转变为人文素養,内化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渗透和浸泡,绝不是立竿见影的,要达到举手投足都体现出个人的修为和涵养,需要丰富的礼仪知识的支撑和不断的礼仪渗透。此外,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通用礼仪课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信息化技术以及线上线下的结合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一方面,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空间越宽广,越容易出现时间管理差,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需要学生自觉和合理地进行时间管理。因此,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授时间管理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的各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所不足,在课堂上面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此外,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对将会出现的问题预案不足,缺乏应急措施或随机应变的能力,无法极好地操控局势,给信息化教学的施行带来阻碍。因此,加强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提高其应变能力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建.《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N].经济日报,2017-06-05.
【基金项目】2018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一批”校级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立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农迎春(1972—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礼仪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高职教育教学、礼仪文化;张金烨子(1993—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