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多模态教学探究

2020-04-12 11:27王芳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应用型人才现代汉语

王芳

摘   要: 应用型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课程难度偏大、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信息化手段利用不足等。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使现代汉语课堂更生动活泼、易于掌握,使现代汉语课程与相关学科更容易关联,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现代汉语课程的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评价层面,都可以贯彻多模态教学和评价模式。本文以“汉字的形体”一课为例展示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多模态教学   应用型人才   教学设计

现代汉语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学好古代汉语、语言学等课程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好普通话口语、语文教育等课程的工具性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下,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观察、分析语言现象,对母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横向上为后续的语文教育教学、新媒体策划设计管理操作、非遗保护传承与研究、品牌维护发展与创造等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纵向上为有志于考研,继续语言学研究深造的同学提供专业基础支持。

各高校现代汉语课程都已经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考核系统,能够保证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总会产生新问题、新困惑,需要老师勇于打破陈规,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一、应用型高校现代汉语课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难度偏大。高校现代汉语课程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在理论的系统性、涉及面、深度上都有很大提升。教学中,经常有同学反映如下问题: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太多,掌握不了;语法的一些项目如兼语句的特点较难理解;专业术语和中学阶段不一致……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

(二)课程尚未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社会在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传统的中文专业较难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各应用型大学都会将实用性、技能性融入学科教学目标中。在此基础上的学科教学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作为专业核心课的现代汉语课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大纲设计、教学设计、考核设计都朝重技能、重实践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但从学生反映来看,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环节仍然侧重理论传授,忽视技能实践。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学业深造是多样的,学习需求也是多样化的,现代汉语课程应当思考如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帮助。

(三)课程与相关技能课程的关联不足。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理念决定了现代汉语教学是基础和核心,应向语文教育教学、新媒体策划设计管理操作、非遗保护传承与研究、品牌维护发展与创造、播音主持等多领域拓展,并为学生考研深造提供支持。现代汉语课程与多个职业技能领域有直接关系。如: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理论知识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知识;修辞、语法、汉字规范的掌握是新媒体写作必备的基本功;方言知识是非遗学习的重要内容;词汇、篇章的学习是品牌学科的知识铺垫......但在实际教学中,现代汉语课堂跟这些领域有意识的结合并不密切,讲授现代汉语知识时,缺乏知识发散与学科间链接。

(四)课程对信息技术利用不足。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的学生对崭新的技术手段有天然的好奇与亲近。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深耕专业内容外,还应注重教学技术的更新,才能丰富、强化教学效果,吸引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当前的慕课、云班课、超星学习平台、哔哩哔哩站点等,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教学辅助技术,充分利用好这些网络资源,再加以教学App、EV录屏软件的使用,可以让教学和评价更生动有趣,更贴近个性化培养目标。

面对当前现代汉语课的既有经验及不足,应当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深化现代汉語课程教学改革。多模态教学应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用。

二、多模态教学及与现代汉语课程结合的必要性

(一)多模态概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模态理论成型、发展。按照G·克瑞斯的说法,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的运用,都是人跟外界互动的方式和通道,也是我们所说的模态。多模态是人跟外界互动的多种方式和通道。目前多模态除了在信息学界备受重视外,在高校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也越来越受关注。

(二)何谓多模态教学。多模态教学是教学中将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构建的多模态系统组合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并指导学生使用多模态手段构建学习。对教学而言,综合利用多种模态,让教学效果更显著。传统教学方式更倚重视觉与听觉。多模态教学方式不仅全面启动多模态,在视觉、听觉方面因为有了信息社会的背景,呈现出了全新的模态形式。即不再拘泥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讲台下看。运用电子产品、网络、各种教学音像资料......听说这两种模态呈现出生动丰富的面貌。目前,多模态教学在国内外的中小学、高校都有运用,高校更多见于英语学科教学。汉语言文学类的学科教学,包括现代汉语,运用较少。

(三)现代汉语课可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包括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多模态教学,不是因为不需要、不适合,而是相比较而言,英语教学通常比作为母语的汉语教学在方法探求上的步子更快一些。现代汉语要解决上文所说的不足,强化教学效果,就应该学习外语学科中的好经验、好方法。

1.多模态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现代汉语知识更易理解

现代汉语知识的传授如果只限于文字形式,有一部分内容就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如讲解语音发音要点时,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不能只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还应通过视频、图片展示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老师还可以用行为示范和叫学生模仿、实操的方式区别两种发音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使用了文字、图片、视频、行动的多模态教学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增强学习效果。

2.多模態教学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文华学院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历来为社会称道,因为学校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倡因材施教。在现代汉语学习上,学生同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差异,多模态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菜单式学习方式。比如,对方言感兴趣的同学、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库,自学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教学体现出个体性,而随后的评价与考核也可以有所依凭。

3.多模态教学可加强现代汉语与多种相关学科的关联

将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语文教学案例、新媒体写作运营案例、品牌建设案例的视频资料按照现代汉语的知识点归类,放在学习平台资料库中,学生就可以围绕现代汉语课程拓宽视野、了解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与结果。老师更可以布置一些模仿性实操,如调查家乡方言戏曲文化、方言特色词汇等,以此增强方言知识和非遗文化的学习。

4.多模态教学让现代汉语课堂形式更丰富生动

多模态教学建立在信息技术手段基础上,相较于传统的教材、PPT的学习,显然从内容到形式都更为丰富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激发。从认知角度来看,多种模态的输入和输出,比单一的文字输入,理解与记忆的效果更好。

三、现代汉语多模态教学与考核

现代汉语多模态教学包括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的多模态。教学由相对静态的理论知识教学和相对动态的实践操作两部分构成。

(一)理论知识的多模态教学。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分为汉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五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在慕课、哔哩哔哩站点上有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国家级精品课、名师课。教师可以参考这些视频课程,将重点难点部分剪辑整理,以便学生课前课后复习巩固。可以让学生接触名师优课,深入理解重点难点知识。

除了教学视频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素材库,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比如讲到方言,可以用方言地图、地域纪录片、方言电影、方言视频、音频等材料,通过视觉、听觉方式综合呈现方言语音、词汇特点。

对于抽象、理论性较强的语法点,如“把”字句,可以结合语料库,展示“把”字句丰富的特征表现,让学生的学习从形象感性出发,上升到抽象概括的语法规则。

(二)实践操作的多模态模式。如果说理论知识的多模态教学,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的话,那么现代汉语课程的多模态实操课,就是调动起多种感觉基础上的表达能力与思考习惯的培养与发展。

如学习词汇时,学生不仅应当通过视频、PPT等手段知道词汇具有随时代变化的特点,还应当在老师引领下,观察真实社会,探究词汇变化的具体过程。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不同时期的电影,找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与社会共变的规律;还可以通过自编自演小话剧,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在词汇、语句上的表现。这类具有实操性质的学习是多模态的、生动的,更容易被学生内化为真正的认知。

(三)考核评价的多模态模式。通常课程评价是单一的,教师出题,学生答题,分数就是唯一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这样的考评显然是肤浅的,无法反映出学生除记忆片段知识外的其他能力。现代汉语课可以使用多模态考核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互评,学习平台数据记录等,使考评更全面,更具个性化;考评手段也可以不限于卷面问答,还可以使用语音提交、视频提交、课堂任务完成等多模态考评。

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选任务完成,系统记录数据,以此作为评价依据。课堂分组完成任务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些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弥补了试卷问答的不足,能全面立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张雪涛.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3]常国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4]陈黎明,温欣荣.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5]严岳峰.多媒体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2(8).

[6]魏永秀.大学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15).

[7]刘丹.现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8]王慧君,王海丽.多模态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

基金:文华学院质量工程立项项目“文华中文+框架下现代汉语教学创新研究”基金支持。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应用型人才现代汉语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