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卡片法的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策略初探

2020-04-12 08:30车雯婧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策略

车雯婧

【摘 要】高考成绩是检验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客观学情既定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提升成绩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探究将基于卡片法的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卡片法;思维导图;高考复习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120-02

在之前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笔者曾遇到种种问题:学生不会将材料描述的现象与所学知识关联、在二三轮复习中成绩提升困难、学习认真踏实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等,而这些问题困扰着笔者。因此,笔者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进行了基于卡片法的思维导图的尝试。

一、高三历史复习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欠缺

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系统,对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能力层面看,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欠缺。做题读不懂材料,抑或能读懂材料,但无法使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内容进行表述;知识运用能力弱,对于同一知识点,换种问法、转换思路,学生往往无从作答。这些情况的存在,给应对核心素养下的高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克服困难,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关键能力,提高考试成绩是当务之急[1]。

(二)传统高三复习课低效现象依然存在

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率是教师的追求。笔者在高三复习课中,也曾以依托选定的复习资料为主,采用旧课新上的办法,对必修一至必修三各个专题的知识进行重新讲解。笔者曾认为学生基础差,夯实基础就应该如此,尤其是针对艺术生的授课更是如此。这样的授课方式在复习之初是有效果的,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但是它的弊端暴露在二轮三轮复习之中,在后续复习中,学生成绩提升困难,无法在考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来自于教师的灌输,除记忆量大之外,知识点繁且多、分散、整合困难。面对综合性或者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难以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面对一些看似与所学无关的新材料、新情境时,学生无法将材料内容与所学知识点关联,也无法分析出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往往有“学过的都不考”“考的都没学”之感。

(三)记笔记方式有待革新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复习资料已设置基础知识的梳理,所以是否记笔记也成为师生纠结的难题。笔者曾尝试用传统的边讲边记的方式,让学生做笔记。以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为例,梳理知识、记全笔记至少需要四至五节课,还不算解读重点知识、引入真题练习等时间。而当下的课改和高考更侧重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传统的花费大量时间记笔记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因此,笔记怎么记、记什么、如何快速记笔记,也是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基于卡片法的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效率不高。学情是客观存在的,高效教学的前提是承认并接受学生存在各种问题。对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授课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探究提升课堂效率的策略。首先要引领和帮助学生科学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中学历史认知体系,为之后的学习和应试打好基础。为此,笔者采用通史体例进行一轮复习,大通史小专题,以卡片法思维导图为抓手展开复习[2]。“卡片”在《辞海》中的释义为“登记资料、编写目录或作请柬、名片等用途的硬纸片”,而本研究中提到的“卡片”指具体用来记录高中历史知识的厚纸片,有固定的尺寸和硬度,可打孔以便装订和携带。所以,卡片法,即使用卡片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思维导图,简单理解即“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基于卡片法的思维导图在高考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指在高考歷史复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将历史知识点绘制在卡片上的应用研究。它的突出特点为简洁、醒目、分门别类、随时补充、便于随身携带。而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情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制作卡片,代替笔记,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在常规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早读课中进行的部分尝试。

(一)常规复习课

1.树立整体意识,重视主干和主线

这涉及知识的层级问题,需要先把握整体后主攻细节。在原来的复习课中,笔者习惯于先主攻细节后把握整体,即事无巨细地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面面俱到,认为只要交代清楚了,那么学生就掌握了,实际不然。教学内容过于琐碎、不成体系、没有整体意识,使学生根本无法适应高考从宏观角度命题。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应先根据时间轴对其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告诉学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先秦政治制度和秦至清的政治制度,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对照课本在卡片上列举出具体政治制度的名称,初步完成思维导图的雏形,使学生在复习具体知识之前,在脑海中勾画并呈现出对该问题的整体认知。在对先秦、秦汉、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进行具体复习时,也应先引导学生尝试制作阶段特征的思维导图。

2.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分层绘制思维导图,分类整理卡片

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所以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对他们的要求要有所不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对照课本自主梳理;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由教师给出提示词,学生根据提示词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极个别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全程帮助下完成。每次完成的卡片由课代表收集后交由教师检查,并挑取好的卡片向学生展示。一轮复习之后,让学生将卡片分类整理,有归纳卡(主干知识、阶段特征等)、名词解释卡(如科举制,正面绘制思维导图,背面依据高考试题高考整理出评价的常用语句)、知识结构卡(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题型卡(针对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等,这样在二、三轮复习中还可以继续补充[3]。

(二)试卷讲评课

在试卷讲评课上,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将相关知识关联。如题:概括当时德国的社会政治问题及其应对途径。面对这道题,学生看过材料后普遍不知从哪儿入手解答。笔者引导他们分析材料,“材料中的‘各邦国‘繁多的关税‘必须经过10个国家等词语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国家不统一。”笔者又问:“我们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点哪个与德国统一相关?”答案呼之欲出。为什么老师提示后问题就变得如此简单呢?根源在于学生不清楚考点是什么,无法将所学知识与问题关联。笔者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以德国的相关知识点为圆心,以向四周辐射的箭头為半径,把学生按座位分为三大组,找出高中课本中所有提到德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写到每个箭头后面,之后让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列举出了宗教改革、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经济危机与二战、冷战时期德国的分裂、欧洲经济一体化等知识点。笔者继续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思维延伸,在原图上进行简单标注,将二级的思维导图向三级、四级延展。这样学生在复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明白知识间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即当实在不会做时,列举出该时期或该地区发生的大事件,找到知识点,再去看材料,题目就迎刃而解了。这个方法更适用于选择题。如全国二卷第32题的出题点基本在希腊或者罗马。凡在材料中看到希腊时,其对应考查的知识点就是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然后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同这两个知识点的相关性。如果人文主义关联性高,那么就找与人文主义相关的选项。这对有一定基础知识、但经常徘徊在两个选项间难以选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选择题准确率的重要方法。

(三)早读课

在复习课上运用基于卡片法的思维导图后,早读化背为讲。笔者将早读分为两部分:前二十分钟,由教师指定专题,学生对照课本和卡片,自主梳理知识脉络并补充卡片信息;最后十分钟,以同桌为单位、组成一组,对照卡片互相讲述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联。为了保证效率,每天课间,笔者会随机选取三组学生到办公室讲给笔者听,在检查的同时帮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在早读课上睡觉、聊天等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学习风气日浓;梳理和讲述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同时,讲述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使学生历史识记困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初步的实践证明,高三历史教学中基于卡片法绘制思维导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有效改变了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为教学增添了众多思维碰撞的元素,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提升,使其历史知识的识记困难也有所改善,使其知识运用能力有所提升,这些都是学生提高成绩的有效助力。笔者会将本研究深入下去,继续探寻教学效率的提升之策。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核心素养导向的上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

社,2018.

[2]吴筱玫.核心素养导向的备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

社,2018.

[3]周靖,罗明.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