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的SWOT 分析

2020-04-12 17:24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息化政治

邹 娣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模式开始影响各行各业。笔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近几年在研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和探索多元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依然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运用SWOT 分析法,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内部劣势(Weakness)和外部机会(Opportunity)和外部威胁(Threat)等,全面、系统、准确地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机会(Opportunity)

1.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2010 年7 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12 年3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通知》强调“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016 年6 月7 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018 年4 月18 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从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主要领跑的“教育信息化1.0”阶段升级为以大数据、智能化领跑的“教育信息化2.0”,不仅是技术的跃升,更是人类学习的更深刻的革命。

2.移动互联技术的大力发展

4G 网络、WIFI 全覆盖等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大学生中的100%普及,使得移动信息化教学成为日常教学可能。各大教育公司纷纷开发了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平台、软件、App,如雨课堂、微助教、课堂派、UMU、班级优化大师、学习通、云班课、91 速课等。这些移动教学平台,都可以上传课件、文档、多媒体等教学资料;也有如弹幕、讨论、头脑风暴、评价、测试等互动功能;同时还具有如分组、组内协作等课堂管理的部分功能。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将硬件、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使资源共享、信息传递、课堂交互更加可行。

3.移动终端是“Z 一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

现今的大学生出生在1995 至2010 年间,国际上通常将他们(即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后出生、年龄处于22 岁以下的人群)称作“Z 一代”。他们出生时即有互联网,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Z 一代”被称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喜欢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络、借助各种移动平台进行娱乐、休闲、搜集信息、获取知识。2014 年9 月,国外调研机构Harris Poll 发布了关于大学生在移动设备使用方面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81%的大学生认为平板将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82%大学生认为应鼓励学生用数字教科书取代印刷书籍,74%的受访者表示平板让学习更有趣[1]。

(二)外部威胁(Threat)

1.教师对移动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只注重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忽视对现代教育理论、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方面的学习和提高。部分教师对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操作不够熟悉,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在线学习时出现的问题,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不能得到完全发挥。还有部分教师布置的在线学习内容多,学生在线学习任务偏重,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有怨言,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根据观察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在线学习任务时,自主性不高、自觉性不强、自控力弱,都是一边播放教学视频,一边在做其他事情,并没有真正听课学习,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课堂教学环节,师生利用手机进行全员互动时,也存在有部分学生用手机玩游戏或聊天等情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内部环境分析

(一)内部优势(Strength)

移动信息化教学利用富媒体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不用仅仅限于课堂,可以较为自由地开展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软件会记录学生学习、互动的情况,汇总学生的经验值,在经验值的驱使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帮助下,学生作业时间降低32%,而学习兴趣提升30%,焦虑情绪下降20%[2]。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所记录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加强教学的即时互动反馈,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与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比较见表1。

表1 传统教学模式与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比较

(二)内部劣势(Weakness)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彰显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人文性、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既是道德知识教育课、思想启迪课,更是意识形态导向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课,需要做到知识的传授、情感的培养、信仰的树立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其本身的内在逻辑远比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要复杂,需要在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其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构建意义的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的不充分,线下的课堂内讨论难以深入,教师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而无法充分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的作用。

2. 移动信息化教学中的全员深度互动给教学带来挑战,处理不好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利用移动信息化新媒体新技术,教师提出问题,全班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能同一时间呈现在教室的投影屏幕上。这种全员互动能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但也给教学带来了不确定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处理不好,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知识理论储备,针对同学们形形色色的答案,往往会不知所措。有些教师粗浅点评,不能点出问题的实质;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不予点评,直接进入到下一主题的讲授,让学生有“空忙活”的失落感,影响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体系完备且意识形态导向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课,如果有学生发表了不当的思想观点时,但教师不能当场指出,并予以合理的分析批判,这将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移动信息化教学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SWOT 模型见图1。

图1 移动信息化教学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SWOT 模型

三、基于SWOT 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的优化路径

SWOT 分析法的战略选择,是将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遇、威胁两两结合,构建出四种类型的战略:优势—机遇(SO 增长型战略)、劣势—机遇(WO 扭转型战略)、 优势—威胁(ST 分散风险型战略)和劣势—威胁(WT 防御型战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虽存在“价值引领”不足、给教学带来挑战等问题,但完全可以通过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可操行性强的具体优化路径来实现教学环节的突破。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基于SWOT 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分析矩阵”(图2)。

(一)推进移动信息化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SO 路径)

深度融合不仅仅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移动信息技术手段,绝不能局限于移动信息技术方法的开发,而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核心目标,将移动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各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有效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处理好移动信息化教学内部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积极统筹好线上智能化教育与线下直观性教育的协调,促进学生重塑学习理念、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二)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ST 路径)

对于教学而言,技术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离开了人的主体性,最终只能导致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需要不断适应当下时代背景的需求、需要不断学习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灵与灵魂的碰撞。爱因斯坦曾说:“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4]在移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成为设计者,设计如何在情感交流基础上实现智慧培养与德性浸润。

其次,教师要提高移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最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它在教育环境中就毫无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成为指导者,要发挥全过程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等移动信息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利用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大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WO 路径)

斯马尔蒂诺强调:“如果使用得合理,现代教学技术也可以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有人性色彩。”[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会留下大量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数据[6]。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很多具体的情况,比如: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态度;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度和对新知识的期待度;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及问题类型、占比等。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的动态调控,做到按需施教、精准施教。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WT 路径)

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实践活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处于劣势与威胁并存的状态时,高校应及时通过教学评价体系来收集负面信息、及时规避潜在问题,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7]。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很难有量化的体系标准来加以衡量[8],无法研判每个学生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践行状况。利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以综合考评内容、考评方法和评价过程,实现自评与他评、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增强评估的接受度。比如,线上考核采取同伴互评、计算机自动评分、教师评价的方式,从课堂章节测验、线上发言讨论、单元测验以及单元作业测评等环节进行考核。而线下通过期末考试、课堂评价等环节,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移动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信息化教学尤其要注意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教学相长,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多元的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社会[10]。正如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的“教育信息化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强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在路上,还需要继续下更大的力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移动信息化教学方面还得求真学问,下“真功夫”。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息化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