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 图像特点

2020-04-12 05:34郭会利张国庆张翔亚张斌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显像剂冠状全身

杨 静,郭会利,张国庆,张翔亚,张斌青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影像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B)又名骨纤维结构不良,是最常见的骨肿瘤样病变,解剖影像学(DR、CT、MRI)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多[1-2]。近年来,SPECT 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骨显像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疗效评估等方面逐渐增多[3-5],但有关FDB 应用价值的文献报道较少。回顾性分析2008 年12 月至2017 年12 月我院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65 例FDB 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 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 例中,56 例经病理检查证实,9例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并经过6 个月以上的随访影像学证实。65 例中,男28 例,女37 例;年龄13~76 岁,平均(32.3±3.45)岁;其中42 例合并肢体畸形及轻度疼痛,23 例因其他疾病行全身骨显像偶然发现(8 例恶性肿瘤史,6 例骨折,9 例因其他疾病就诊)。65 例(共126 个病灶)均行全身骨显像,其中76个病灶行SPECT/CT 断层融合显像。

1.2 仪器与方法99Tcm-MDP SPECT/CT 采用Siemens Symbia True point SPECT/CT 仪。裂变型99Mo-99mTc(钼-锝)发生器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扫描前3~4 h 静脉注射99Tcm-MDP(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原制药厂)740~1 110 Mbq,先行SPECT全身骨前位及后位平面骨显像。扫描参数:能峰140 keV,窗宽20%,矩阵256×1 024,床速20 cm/min。采集完成后患者保持体位不变,以显像上显像剂异常浓聚部位为中心行局部SPECT/CT,矩阵128×128,放大1 倍,360°采集,双探头各旋转180°,6°/帧,20 s/帧。SPECT 断层采集完成后,行CT 扫描,扫描参数:110 kV,50 mA,层厚1.5 mm,螺距1,采用机器自带软件融合SPECT/CT 图像。

1.3 图像分析 由3 位具有丰富阅片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全身骨显像观察内容包括:病灶部位及显像剂浓聚程度(与胸骨代谢程度比较,分为高、中、低3 级)。SPECT/CT 图像病灶分为囊状型、硬化型、混合型3 型[1-2]:囊状型,CT 示正常髓腔密度消失,代以磨玻璃样高密度或与肌肉相似的软组织样低密度影;硬化型,病灶区内见丝瓜络样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混合型,不规则斑点状、条带状高密度影与低密度影同时存在。CT 主要观察病灶是否膨胀,以及病灶的边界、密度、周围软组织等征象;图像融合观察显像剂浓聚部位及程度。

2 结果

65 例中,单骨型51 例(78.46%),其中股骨21例,胫骨14 例,肋骨5 例,锁骨4 例,髂骨、肩胛骨各3 例,下颌骨1 例;多骨型14 例(21.54%),其中单侧肢体11 例,双侧肢体3 例。65 例99Tcm-MDP 全身骨显像示病灶处显像剂异常浓聚,在附肢骨及肋骨表现为沿骨干走行的条形异常浓聚,在颅骨及中轴骨表现为团块状异常浓聚。51 例单骨型mTC-MDP 全身骨显像表现为中、高度显像剂异常浓聚,其中38 例均匀异常浓聚(图1a),13 例不均匀异常浓聚(图2a)。14 例多骨型患者显像剂不均匀异常浓聚,其中中、高度不均匀异常浓聚(图3a)9 例,低、中、高不均匀异常浓聚(图3b)5 例。

76 个病灶行SPECT/CT,6 个合并骨折,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端骨质显像剂异常浓聚,周围软组织肿胀;病灶均发生于骨髓腔,骨皮质均完整,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CT 示囊状型病灶11 个(股骨6 个,胫骨3 个,锁骨及髂骨各1 个),融合图像示显像剂无明显浓聚3 个,轻度浓聚5 个(图2),高度浓聚3 个(图1b,1c),病灶边缘均可见异常浓聚;硬化型病灶32 个(颅骨13 个,椎体12个,髂骨4 个,锁骨1 个,肩胛骨2 个),其中20 个异常浓聚整体均匀,12 个不均匀(图3);混合型病灶33个(颅骨9 个,椎体9 个,股骨及髂骨各3 个,肱骨、胫骨、肋骨、肩胛骨各2 个,锁骨1 个),图像融合示显像剂不均匀异常浓聚,不规则斑点状、条带状高密度病灶处异常浓聚,囊状低密度病灶处无异常浓聚(图3)。

3 讨论

FDB 临床上较常见,病因不明,多认为是由于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大量增殖的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骨组织。该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多见[6],病变可单一骨骼或多个骨骼同时发病,如合并内分泌症状,如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等内分泌紊乱则称为Albright 综合征,其中单骨型占75%~80%,多骨型占20%~25%[1-2]。本研究中单骨型占78.46%(51/65),以附肢骨受累多见,其中下肢骨受累最多见;多骨型占21.54%(14/65),其中单侧肢体11 例,双侧肢体3 例,与文献报道相似。FDB 进展缓慢,症状隐匿,临床表现因病变发生部位及大小不同,可表现为局部骨区畸形、肿胀、疼痛及病理骨折等,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给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一定难度[7-9]。本研究23 例为其他检查时偶尔发现。

核医学骨显像以成骨显像为主,骨质代谢活跃、血流旺盛的部位,表现为显像剂异常浓聚,一次全身骨显像,可准确、灵敏地发现全身FDB 病灶及其累及范围[9-10]。本研究14 例多骨型FDB 病灶均一次全身骨显像发现,表现为显像剂异常浓聚。因此,如临床及影像学怀疑FDB 时,可行全身骨显像,为临床确诊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所含纤维组织和骨组织比例不同,FDB 可分为囊状型、硬化型及混合型3 种改变,X 线及CT检查常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晰且骨皮质完整,恶变时骨皮质不完整,周围可出现软组织肿块[1-2]。X 线、CT、MRI 对FDB 的诊断及分型应用较多,但均显示的是病灶解剖结构改变,无法提示其具体病理生理改变。有学者[10-13]认为依据FDB 显像剂浓聚的程度及部位可为组织活检部位提供参考,也可帮助术后复发的探查。笔者总结FDB 显像剂浓聚影像特点如下:①囊状型病灶,病灶中央仅表现为轻微或无明显异常浓聚,显像剂主要浓聚于病灶周围骨质硬化区,提示此时病灶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新生骨组织无或相对较少,周围显像剂浓聚为病灶反应性成骨所致。②硬化型病灶,表现为显像剂异常浓聚,提示此时成骨活跃,骨质持续旺盛。③混合型病灶,具备上述两者特点。④年龄较小、病史较短者,显像剂浓聚程度较重;年龄较大、病史较长者显像剂浓聚程度较轻,提示该病随年龄增长具有自愈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显像剂异常浓聚,原因可能为:①多数研究[2-3,7]提示病程较长的FDB 患者骨质代谢相对稳定,但其易造成骨骼畸形,影响人体的正常力学,为适应力学改变而骨质代谢活跃,从而表现为显像剂异常浓聚。②该病进展相对缓慢,表现为成骨活跃,显像剂浓聚;但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图1 女,13 岁,右侧股骨疼痛6 个月 图1a SPECT 全身骨显像,示右侧股骨上段沿骨干走行的条形显像剂高度异常浓聚 图1b CT 冠状位示右侧股骨上段髓腔囊状膨胀,磨玻璃样密度影增高,骨皮质完整图1c SPECT/CT 冠状位示病灶显像剂明显异常浓聚 图2 女,62 岁,肺癌复查 图2a SPECT 全身骨显像示右侧股骨上段显像剂中、高度异常浓聚 图2b CT 冠状位示右侧股骨上段髓腔囊状病灶且周周硬化,股骨颈及转子间混合型病灶 图2c SPECT/CT 冠状位示股骨上段囊状病灶轻度浓聚,股骨颈及转子间混合型病灶不均匀异常浓聚,囊状病灶无明显浓聚,硬化病灶明显浓聚 图3 女,27 岁,左侧肢体畸形10 余年 图3a SPECT 全身骨显像示左侧颅面骨及左侧肢体显像剂中、高度异常浓聚 图3b CT 冠状位示左侧颅骨硬化型病灶,左侧肱骨混合型病灶 图3c SPECT/CT 冠状位示头颅骨硬化型病灶处显像剂明显异常浓聚;肱骨混合型病灶处显像剂不均匀异常浓聚,其中囊状病灶无明显浓聚,硬化病灶异常浓聚

总之,全身骨显像对FDB 病灶部位及累及范围显示敏感,局部SPECT/CT 断层显像集解剖影像学与功能影像学的优点于一体,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不同的解剖影像学分型可表现为不同的显像剂浓聚。

猜你喜欢
显像剂冠状全身
胎儿期冠状窦宽度与孕周的相关性分析
做PET/CT检查时喝的几瓶水有何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石榴全身都是宝
二成份硒鼓Auger Mark问题浅析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用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25例产前诊断体会
经肘前血管神经间隙入路结合微型钢板治疗冠状突骨折
一种实用显像剂的研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