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霖霖,陈广新,杨宝军,向 橙,汤奉琼,周 晶,王汝良
(1.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3.云南省曲靖市第一医院放射科,云南 曲靖 655000;4.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放射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胸腰椎压缩骨折常伴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PLC 血供不丰富,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MRI 目前被认为是诊断PLC 损伤的金标准[2-4],但检查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相对较长。CT 因其诊断准确性高,价值相对低廉,被认为是脊柱骨折诊断的首选检查。文献[5-6]报道,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tic deformity,LK)、棘突间距增加值(increased interspinous distance,IISD)、椎体楔变角(superior inferior end plate angle,SIEA)等参数提示脊柱不稳定。但从生物力学角度解释PLC 损伤的受力机制及CT 骨性参数尚未有报道。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9 月至2019 年7 月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段损伤(T12~L2)患者68 例,均行CT 及MRI 扫描。其中男38 例,女30 例;年龄18~55 岁,平均(44.11±8.44)岁。T12损伤15 例,L1损伤30 例,L2损伤23 例。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心、肝、肾异常,病理性骨折,神经精神异常,骨质疏松骨折,多平面连续性损伤,以及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Toshiba Aquilion 64 层螺旋CT 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参数:120 kV,400 mAs,Z 轴120 mm,层厚5 mm。采取双盲法行参数测量:①SIEA,损伤椎体上下终板所构成的夹角;②LK,损伤椎体上位椎体上终板与伤椎下位椎体下终板的夹角;③IISD,损伤椎体的棘突间距值减去上下位椎体棘突间距之和的平均值(图1)。对骨折压缩程度分类,依据缪寿亮等[7-8]采用的压缩椎体前缘与上下椎体前缘高度均值比的方法:Ⅰ度骨折,骨折压缩程度为1/3,Ⅱ度骨折,骨折压缩程度为1/2。68 例中,Ⅰ度骨折40 例,Ⅱ度骨折28 例,考虑Ⅲ度骨折多为粉碎骨折,测量难度大,PLC 已损伤,因此并未行Ⅲ度测量。
1.3 生物力学分析 35 例行生物力学分析,将CT数据导入MIMICS 20.0 软件中进行图像处理,给予不同骨折模型垂直工况及前屈工况,使用阈值分割、区域增长、蒙板编辑、三维重建等获得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以STL 格式导入GEOMAGIC 软件进行修复处理,后导入SOLIDWORKS 软件进行装配,再将装配后的骨三维模型导入ANSYS 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求解计算,获得损伤椎体的棘突间位移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分析,以T2WI 压脂像显示的PLC 损伤状况为因变量,以SIEA、LK、IISD 为自变量,先行t 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并对该参数的诊断效能行ROC 曲线分析;以不同工况状态为因变量,以棘突间位移值为自变量,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 骨性参数结果 68 例MRI 示PLC 损伤36例(损伤组),无损伤32 例(无损伤组),2 组CT 骨性参数比较结果见表1。2 组SIEA、LK、IIS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SIEA 与PLC 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05);LK 与PLC 损伤呈正相关(P<0.05);IISD 与PLC 损伤呈正相关(P<0.05)。ROC 曲线结果:LK 曲线下面积为0.76(P<0.05),当LK>15.13°时,诊断PLC 损伤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8.1%;IISD 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P<0.05)(图2),当IISD>2.56 mm时,诊断PLC 损伤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3.8%(图2);两者联合诊断PLC 损伤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4.4%,ROC 曲线下面积为0.879(图3)。
表1 2 组CT 骨性参数比较()
表1 2 组CT 骨性参数比较()
注:SIEA,椎体楔变角;LK,局部后凸角;IISD,棘突间距增加值。
表2 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2 不同工况条件下棘突位移值比较结果(表3)35例不同工况条件下,患者的棘突间位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垂直力显著性大(图4,5)。
胸腰椎骨折常因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等导致。目前胸腰椎损伤分型与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系统常用来指导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该体系的分类基于3个重点:受伤机制、神经系统状态、PLC 状态,并将PLC 的完整性作为评估脊柱稳定性与治疗的重要依据[9]。PLC 主要组成结构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既往多项生物力学研究[10-11]表明,PLC 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Wu 等[12]实验发现,棘上韧带是胸腰椎外伤后保持稳定性的重要韧带。MRI 是诊断PLC 损伤的金标准,T2WI 抑脂序列评估PCL 损伤敏感度、特异度高,当韧带信号连续性中断时,应考虑PLC 损伤[13-14]。黄承等[15]研究显示,胸腰椎骨折PLC 损伤的MRI 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3%和100.0%。朱雪娥[16]提出在常规MRI 成像方案中增加冠状面三维质子密度加权频率选择反转恢复序列(3D-PDW-SPIR),即使PLC 周围存在严重挫伤,也能提高复合体(棘间韧带)撕裂的诊断准确性。MRI 虽被认为是金标准,但也有缺点和限制,并未作为急诊患者的首选检查。CT 扫描速度快,对骨折形态显示好,可间接提示韧带损伤情况,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表3 35 例不同工况条件下棘突位移值比较
目前,临床用于评估脊柱稳定性的主要参数有SIEA、LK、IISD 等,有学者[17-19]认为当SIEA>30°、LK>14°,或LK>20°、IISD>2.2 mm 时,常提示脊柱不稳定,需手术治疗。本研究中损伤组及无损伤组的SIEA 分别为20.24°和14.72°(P<0.05),LK 分别为16.55°和11.91°(P<0.05);IISD 分别为3.14 mm 和1.44 mm(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IEA 与PLC 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05),主要原因为纳入患者椎体骨折形态并非完全呈标准楔形变,有的变形轻微;LK 与PLC 损伤呈正相关性(P<0.05),当LK>15.13°时,诊断PLC 损伤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8.1%,ROC 曲线下面积为0.76,小于部分文献[17-19]报道,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大部分椎体形变程度为Ⅰ度骨折,使LK 整体值偏小。
本研究考虑到骨折的常见原因为高空坠落及车祸外伤,因此仅给模型施加了垂直力及前屈力,并未模拟扭转力及背伸力;结果表明,当给予损伤椎体不同工况后,椎体后方及棘突间受力大,其中垂直力对压缩骨折的棘突间位移值影响较大。正常棘上和棘间韧带高胶原含量较高,且拉伸强度高,可限制脊柱的屈曲[20-21],当垂直力作用于棘突时,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由于受力处于过伸状态,易导致PLC 损伤,在影像上表现为IISD 增宽。本研究显示,IISD 与PLC损伤呈正相关(P<0.05),IISD>2.56 mm,诊断PLC损伤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3.8%,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4;IISD>2.56 mm 且LK>15.13°,两者联合诊断PLC 损伤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4.4%,ROC 曲线面积为0.879。
图1 局部后凸角(LK)、椎体楔变角(SIEA)、棘突间距增加值(IISD)测量示意图。A 线与D 线的夹角为LK;B 线与C 线的夹角为SIEA;E、F、G 分别代表伤椎上一节椎体、伤椎、伤椎下一节棘突间距 图2 LK 与IISD 预测PLC 损伤效能的ROC 曲线(AUC 为曲线下面积)图3 IISD 与LK 联合诊断PLC 损伤效能的ROC 曲线
图4,5 伤椎椎体受力分布示意图 图4 给予椎体垂直向下500 N 图5 给予椎体屈曲5 Nmm。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受力趋势大小,红色代表受力趋势最大,蓝色代表最小,显示椎体后方呈最大受力趋势分布,受力趋势最小在椎面
既往研究多从宏观上测量椎体形变程度,用CT骨性参数预测PLC 损伤,很少探讨椎体改变的原因,以及何种作用力可能对PLC 损伤影响较大等。本研究结合CT 参数测量及力学分析,共同解释PLC 损伤的可能机制及其CT 参数的改变原因。研究发现,Ⅰ度及Ⅱ度骨折患者,有时虽然骨折压缩程度很重,但并未伴随PLC 损伤,原因可能是,压缩骨折是多种复杂力的共同作用,并非单一力的作用,因此并未造成PLC 损伤。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因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受伤机制不是十分清楚;②仅根据常见损伤原因对模型施加了垂直力及前屈力。在今后研究中将尽量完善患者受伤信息,与力学结果进一步匹配,并着重研究多种力对椎体的影响,进一步丰富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应详细询问压缩骨折患者的受伤原因,判断是否有垂直力的影响;CT 骨性参数与生物力学相结合对诊断PLC 损伤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治疗依据,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