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
摘 要:该文介绍了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淮北地区夏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制定支持夏大豆生产发展政策、提高夏大豆单产、强化宣传和市场监管等,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淮北市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大豆;生产现状;问题;对策;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4-0070-03
淮北地区地处黄河流域夏大豆产区南部,为大豆原产地之一、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和优势产区。其中,濉溪县是全国33个66666.7hm2大豆县,百善镇为全国大豆销售集散地之一。但是,自2012年以来,由于种植比较效益较低,当地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夏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恢复。
1 夏大豆生产现状
1.1 种植品种 以淮北市为例,2017年夏大豆种植品种多达20余种,主要品种和种植面积分别为:中黄13,面积为8780.0hm2;濉科998,面积为5333.3hm2;中黄37,面积为2666.7hm2;濉科928,面积为2000hm2;菏豆13,面积为1333.3hm2;菏豆15,面积为1333.3hm2;濉科9号,面积为1200hm2;临豆9号,面积为1200hm2;徐豆9号,面积为1000hm2;徐豆16,面积为1000hm2;濉科15,面积为1000hm2;濉科8号,面积为1000hm2;徐豆14,面积为800hm2;菏豆19,面积为800hm2;新六青(鲜食),面积为1333.3hm2;其他,面积为3333.3hm2。主导品种不突出,其中鲜食大豆的主要种植模式为“小麦—西瓜(或甜瓜)—毛豆间套作模式。
1.2 种植面积和产量 淮北市2010—2017年夏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67133.3hm2、67133.3hm2、62200.0hm2、62933.3hm2、49133.3hm2、36333.3hm2、36733.3hm2、36666.7hm2,每hm2产量分别为1638kg、1590.0kg、1650.0kg、1585.5kg、1804.5kg、1800.0kg、1732.5kg、1755.0kg,种植面积下降45%,单产稳中有升,稳定在1725kg/hm2以上。
1.3 种植效益 淮北市2017年大豆平均产量1755kg/hm2,外发装车价4300~4360元/t,平均4330元/t,产值7581元/hm2,除去生产成本(耕种450元,种子600元,除草剂1次、防病虫2次675元,肥料46.4%尿素底肥或追肥150kg、15-15-15的复合肥150kg计750元,机械收获450元,用工15个(间苗、除草、收获)1350元)4275元/hm2,收益3306元/hm2,种植效益相对较低。
2 夏大豆种植的优势条件
淮北夏大豆的播种时间一般为6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特别是优质高蛋白大豆的种植,总体气候条件利大于弊。
2.1 气候条件适宜夏大豆种植 据近年来气象资料统计,淮北地区夏大豆全生育期内≥10℃的积温2500~2600℃·d,日照时数700~800h,累计降水量320~450mm,降雨日35~40d,且降水时间分布较均匀,降水过程间隔期<10d,适宜夏大豆的栽培种植。
2.2 农户具有大豆的种植经验 淮北地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农户对夏大豆的种植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优质高蛋白的种植,加上良种繁育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对路优质品种和配套的集成技术的应用,生产的优质高蛋白大豆种色泽好,蛋白质含量高,水分含量较低,外观和内在品质较好,商品大豆及大豆其加工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3 大豆科研体系较完善 濉溪县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安徽省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县,先后成立了濉溪县大豆技术体系工作站,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濉溪县圣丰院士工作站,大豆良种选育和繁育企业联合体,建立了大豆良种选育和繁育基地10000hm2,先后选育并通过国家和省审定的大豆新品种10余个。其中,国审的濉科998(国审豆2011010),省审的濉科928(皖豆07040562)、濉科8号(皖豆2012003)、濉科9号(皖豆2012004)、濉科15(皖豆2013001)、濉科12(皖豆2014004)、濉科20是(皖豆2016002)、濉科23(皖豆2016007)等新品种,大田种植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良好,有利于淮北地区大豆科研育种水平、单产和品质水平的提高。
3 夏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规模偏小,单产水平偏低 淮北市虽然是安徽省大豆主产区,但夏大豆种植主要是一家一户为主,每户种植面积不足0.67hm2,种植规模很小,耕、种、管、收等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田间管理相对粗放,单产水平偏低,近10年来产量水平徘徊在1650~1800kg/hm2。
3.2 栽培技术水平偏低 淮北地区大豆管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
3.2.1 播种质量偏差 自2014年秸秆禁烧以来,秸秆全量还田面积逐年增大,秸秆全量还田后整地方式多为旋耕,旋耕层较浅,一般在8~15cm,加之近年来有机肥使用量较少,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有机质含量偏低。小麦秸秆全量环田后,大豆播种机械更新偏慢,一些种子未播种在净土上,播种后易出现缺苗断垅、黄苗、吊苗等现象,造成大豆密度不均匀,单产不高,总产不稳。
3.2.2 品种“多、乱、杂” 淮北市濉溪县虽然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大豆新品种,但由于缺乏规模种植的统领,农民在购买大豆种子时随意性较大,大田种植的大豆品种存在“多、乱、杂”现象,大豆收储部门也未单收单储,加上种植多年品种的退化,影響了大豆产品的整体品种。
3.2.3 施肥量不足 许多大豆种植的农户认为大豆有固氮根瘤菌,能自己制造养分,对大豆种植施肥认识不足,一般不施底肥和种肥,部分追肥的农户追肥量不足。因大豆在开花前根瘤偏少,固氮能力较弱,不但不能供给大豆氮素营养,还要从大豆植株体内吸收养分,维持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生长发育和籽粒形成受到阻。
3.2.4 病虫草防控技术不到位 由于大豆连年重茬种植,导致大豆田杂草、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以及甜菜夜蛾等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但农民对大豆病虫草害防控认识不足,防治不到位。特别是大豆田化学除草普遍存在随意加大用药量、用水量不足、中午施药气温偏高、土壤偏旱等问题,导致除草剂药害偏重。
3.3 大豆质量较差,价格偏低 尽管近年来已育成了多个高蛋白质、高脂肪的大豆品种,但由于长期的混种、混收、混销,严重影响大豆整体质量,种植的夏大豆油含量偏低,约15%~17%,比进口大豆低2~3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与国外也有一定差距,但含水量偏高2~3个百分点,导致国内大豆价格偏低。例如,2019年国内大豆销售价4300~4500元∕t,远高于国际格进口价3300~3500元∕t,导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近年来萎缩较快。
3.4 大豆生产比较效益偏低 淮北市2017年夏大豆平均产值为7575元/hm2,去除成本后收益3306元/hm2,从绝对值来看,大豆收益偏低于玉米种植。从产出水平来看,大豆产量在1650~1800kg/hm2,玉米产量在7500~9000kg/hm2,大豆产量不足玉米产量的1/3;从价格水平来看,与其他农产品的比价未能真正拉开,大豆的销售价格4300~4340元/t,平均4320元/t,导致大豆的生产效益偏低;从产值和净产值来看,两者之比分别为1∶1.52和1∶1.51。与棉花、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相比,大豆的比较效益更低。
4 夏大豆生产发展对策
4.1 出台支持大豆生产发展政策 建立优质大豆生产保护区,重点支持大豆的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充分保护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育大豆新品种;支持培育大豆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等良种繁育企业的科研投入和基地建设,加快大豆品种的繁育和种质的提升,加快大豆优质品种的更新换代;培育、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大豆,改变一家一户规模小种植大豆模式,全面提升大豆耕种收机械化效率和大豆产品的质量;加强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创建一批产量3000kg/hm2以上的高产典型,通过样板带动,推广节本、高产高效大豆栽培模式,为大豆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大豆种植保险理赔制度,全面实施大豆种植参保和受灾理赔。
4.2 提高夏大豆单产水平 从近年来大豆品种的选育看,通过审定的新品种,大田高产示范田一般单产在30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可达3750kg/hm2以上,与农户种植大豆平均单产水平有较大的增产空间。因此,提高大豆单产是可行的。
4.2.1 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覆秸还田免耕播种技术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覆秸免耕播种大豆,是小麦秸秆全量环田后大豆种植的新模式,该机型种植大豆的优点是种子播种在净土上,克服了旋耕播种缺苗断垅的不足,保障了一播全苗;小麦秸秆粉碎后与表土相混后存放在大豆种子之上,既不影响大豆出苗和秸秆腐熟,也不利于秸秆的燃烧,达到防火和调节地表温度的目的。免耕种植2~3年深松1次,有利于土壤的改良,增强了土壤通透能力和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为大豆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环境。
4.2.2 推广种植优质品种 良种是大豆增产和提质的基础,示范推广种植优质高蛋白、高蛋白和高脂肪双高的优质大豆新品种,不仅可以提升大豆的单产和品质,也能满足不同企业加工原料需求,保障大豆供给的稳定性,提升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收入的稳步提高。
4.2.3 加大肥料投入 大豆是需肥量较多,且需营养元素较全的作物之一,虽然能吸收较深土壤层的养分,且生育期内有够固氮作用,但固氮量有限,主要集中在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前约40d左右的时间,根瘤小而少,固氮作用很小;鼓粒后期根瘤衰老,固氮作用迅速下降,在磷素不足的情況下,根瘤数量和固氮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大豆种植要获得高产,仍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肥以及磷肥、钾肥和微肥。根据淮北地区土质沙姜黑土的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和大豆生产的需肥要求,种植大豆通常施肥量为氮(N)60~75kg/hm2,磷(P2O5)90~120kg/hm2,钾(K2O)90~150kg/hm2及适量的微量元素。磷、钾和60%氮肥作基施或种肥,钼肥作种肥拌种,有条件的种肥进行分层施用。施肥量种子下4~5cm的占1/3,6~8cm的占2/3,磷肥最好施到种子下10cm处,40%氮肥在初花期追施。花期可喷洒磷酸二氢钾、尿素及中微量元素,促进生长发育、保花、保荚、促进早熟。
4.3 制定《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扩大大豆生产规模 根据国家大豆发展规划,制定淮北地区大豆发展指导意见。
4.3.1 培育地方大豆种色产业 充分利用淮北地区气候、土壤适宜优质大豆种植等资源条件,在稳定优质大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提高品种、提高效益,发展大豆产业。
4.3.2 扩大种植规模 改变一家一户规模小种植夏大豆模式,培育、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夏大豆,提高耕种收机械化效率和效果。
4.3.3 调整优化布局 示范推广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和轮作,改变传统的玉米、大豆单一种植模式,构建合理的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和轮作体系;
4.3.4 推进科技创新 支持鼓励大豆育种企业,加快大豆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开展夏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通过树典型、建样板的方式,借鉴并推广节本、高产的效益型大豆栽培模式,为夏大豆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4 强化宣传和市场监管 转基因大豆虽然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的优点,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新领域。淮北地区生产的优质高蛋白大豆,不仅是非转基因大豆品种,而且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不多,受污染程度低,非转基因优质高蛋白大豆及制品,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能。因此,今后要强化以“食品安全”作为主的营销宣传,鼓励居民合理食用优质非转基因大豆及制品,科学宣传引导人民健康消费,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加强大豆及其制品的市场监管力度,扩大国内优质大豆消费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