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甘薯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4-12 01:56温晓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连城发展现状对策

温晓洁

摘 要:该文介绍了连城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甘薯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连城;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4-0063-02

连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城面积2579km2,辖8镇9乡244个村(社区),总人口34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总面积2.11万hm2。甘薯和以甘薯为主要原料的加工食品,因其丰富的營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2]。甘薯产业是连城县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甘薯加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世界地瓜之都”“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闽西八大干之首”的美誉。近年来,连城县围绕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强化一产、深化二产、优化三产、融合驱动”为主攻方向,甘薯产业已发展成为促进连城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1 连城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连城甘薯产业已逐步走上甘薯种植基地规模化、甘薯加工工厂化、产品开发市场化、产品生产标准化、行业服务社会化、园区经营集约化、产品营销品牌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的发展轨道。

1.1 基地建设 2019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达4533.33hm2,良种覆盖率达100%,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覆盖面达100%,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地瓜)标准化生产基地4866.67hm2。甘薯品种已发展到鲜食、加工、菜用、水果、观赏等多种类型,适应甘薯加工的原料品种更趋多元化。连城于2005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7年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省级现代甘薯产业园”,2018年被列为“连城红心地瓜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2 加工研发 连城甘薯产业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3个,相关专利86件。2019年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紫心生物薯业有限公司组建福建薯业研究院。甘薯制品研发逐步从休闲食品向主粮食品、一般食品向功能食品方向发展,已形成红心、紫心二大品系,蜜饯果脯、糕点、炒货、水果制品等四大类型,块状、条状、片状、打浆、重组等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2019年开发了富硒地瓜(干)、地瓜酒、地瓜姜糖、地瓜果冻等新产品。全县共有甘薯制品加工销售企业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2019年,全县加工甘薯制品20万t,产值达42亿元。

1.3 标准建设 连城先后起草制定了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甘薯干》(NY/T708-2016)和福建省地方标准《连城红心地瓜干标准综合体》(DB35/T102.7-2001)、《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DBS35/001-2017),甘薯产业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全县甘薯生产加工企业已全部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污水、废气均达标排放。

1.4 品牌打造 连城甘薯产业拥有56个商标,其中“连城红心地瓜干”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35.92亿元。连城县甘薯产品内销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和港澳台等,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2 连城甘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连城甘薯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5家,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淡薄,不利于产业整合、股权融资、资本做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2.2 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 甘薯加工缺乏成熟定型的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熟练的产业工人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高。

2.3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甘薯产品大部分通过经销商销售,县内无产品交易平台,网络交易不匹配,农超、农餐、农批对接不畅通。

2.4 行业管理不规范 未能有效发挥地瓜干协会的作用,甘薯原材料采购、甘薯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行业约束,企业与农民利益机制不紧密,从而限制了产业的规范发展。

2.5 科技投入不足 缺少高标准核心示范基地和品种园,种苗繁育体系不够健全;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的甘薯加工产品及功能性深加工产品未得到有效的开发生产,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滞后。

2.6 加工园区建设有待提升 食品加工专业园区规划建设总面积120hm2,目前仅完成一期50hm2建设,园区现有面积难以适应地瓜产业不断拓展的需求,园区内公共配套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2.7 薯旅结合不足 甘薯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不深,二产协同效应较差,未能有效连接上游种植户与下游旅游服务。

3 连城甘薯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一产,做好地瓜之乡名片

3.1.1 加快良种推广 全力扶持良种繁殖场、地中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扩繁基地建设,引进、筛选、试验、示范适合本地种植的加工、鲜食、水果、菜用、观赏等多种类型的甘薯品种,建成一批差异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甘薯种植示范、品种创新和新品种展示基地,辐射扩大全县甘薯种植面积,夯实甘薯产业发展基础。

3.1.2 提升种植技术 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和轻简化栽培技术及种植过程机械化、智能化,严格执行绿色原料基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要求,以建设中国甘薯产品交易中心为契机,大力提高甘薯商品率,充分挖掘鲜食薯市场,提高薯农收入,调动薯农种植的积极性。

3.1.3 健全联结机制 进一步探索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在稳定订单农业的基础上,构建甘薯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3.2 深化二产,做优甘薯加工名品

3.2.1 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与连城县开展“一县一业”科技帮扶契机,加强与国家甘薯产业体系、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研发地瓜藤、地瓜皮、地瓜渣、地瓜干加工废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营养、安全、方便、实惠的多元化甘薯主食和与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功能性、休闲性食品,提升甘薯产业附加值。结合机构改革,整合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地瓜研究所,组建地瓜产业服务中心,加快实施福建薯业研究院共建项目,为深入挖掘甘薯价值提供技术保障。

3.2.2 完善园区建设 加快“世界地瓜之都”产业城、中国甘薯产品交易中心和现代甘薯产业园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建设,完善园区集中供热二期、废水处理二期和废气处理、公共绿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鼓励甘薯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入驻园区,提高园区集聚效应。

3.2.3 培植龙头企业 企业带动是发展甘薯产业的最佳模式,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采用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地瓜之都科技集团、福农、紫心、三丰等企业的扶植力度[3],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精深加工产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3.3 优化三产,做强“世界地瓜之都”

3.3.1 着力产业整合 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支持地瓜之都科技集团开展产业整合工作,按照“产业+金融”模式,针对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与产业基金共同设立脱毒苗生产、甘薯去皮、产品研发、自动化设备制造、仓储物流包装以及品牌运营等不同功能的子公司,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

3.3.2 整合各级资源 整合农民创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业农村等各类资源,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方面加强宏观调控管理,充分发挥地瓜产业协会职能,强化行业自律,补齐发展短板,促进甘薯产业的健康融合发展。

3.3.3 加强薯旅结合 加大“世界地瓜之都”的宣传力度,完成“连城地瓜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和“连城地瓜干”区域公用品牌重塑,积极探索创新“地瓜+旅游”“地瓜+康养”“地瓜+餐饮”等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支持甘薯制品进入餐饮市场。结合连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启动林坊鎮地瓜主题城市公园、现代农业博览园、揭乐乡地瓜休闲农庄和薯世界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完善中国地瓜主题公园,实现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功能互动、融合发展。继续举办地瓜产业发展大会,扩大连城“世界地瓜之都”的知名度,加强薯业国际交流,让连城甘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立明,王庆美,王荫墀.甘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J].杂粮作物,2003,23(3):162-166.

[2]李雨露.甘薯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J].粮食与油脂,2002(04):42.

[3]马代夫,王欣.2019年甘薯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C]//中国连城地瓜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201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连城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连城拳 传习千年 远播海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