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菊
(湖南省长沙市三医院儿科,湖南 长沙 410000)
新生儿黄疸为临床常见病,高发于日龄<28日的新生儿,相较于足月儿,早产儿具有更高的发生风险,患儿通常会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机体胆红素水平过高,其皮肤、巩膜以及黏膜会出现典型的黄疸表现,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可随时间发展自行消失,不必进行对症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进行换血治疗或药物治疗,否则将会对患儿神经、智力发育以及肝脏功能造成伤害,对其健康生长带来严重影响[1]。当然,单纯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改善患儿预后,促进其症状的尽快消退,临床还需要在治疗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试探究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护理的重要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患儿。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8日,平均(15.26±3.27)日;足月儿10例,早产儿3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日,平均(15.34±3.19)日;足月儿11例,早产儿29例。将患儿平均年龄、性别比例、足月与否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足月儿的胆红素水平高于221 μmol/L,早产儿的胆红素水平高于257 μmol/L;②Apgar评分在8-10分之间;③患儿家长了解研究内容,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也通过本次研究的申请[2]。
排除标准:①溶血;②新生儿畸形;③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疾病;④低体重儿;⑤非单胎妊娠[3]。
1.2 方法 对照组在确诊后采取对症治疗,先减少肠肝循环,再以蓝光进行照射,并为患儿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同时,为患儿做好保暖处理,给予母乳喂养,为产妇早开奶,并为患儿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控制。
研究组加行抚触护理,实施者为经过专业培训的高年资护士或职称在护师以上的护士,其具体操作为:①先为双手做好清洁和消毒,确保双手温暖,播放轻柔的音乐并保持病室的温馨舒适,室温应控制在28-30oC左右。②基于国际标准法进行抚触,按照从轻到重的力量、从头面部到胸部到腹部到四肢到手足再到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抚触过程中需始终保持轻柔的动作,对患儿的大肌肉群进行揉搓。抚触过程中需对患儿状况给予重点关注,若患儿皮肤颜色变红或肌肉变得紧张,或出现哭闹表现,则要第一时间停止抚触,待患儿上述表现消失后再酌情进行抚触、抚触的频率应为每日2次,2次之间至少间隔8 h,一般在喂奶后1 h为患儿抚触,每次的抚触时间约为15-20 min。抚触5日后,观察患儿恢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后的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80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时间、住院时间比较(Mean±SD)
新生儿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虽然其发病类型较为复杂、并发症众多,但是临床诊断难度较低,若能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与护理,患儿将有极大可能完全恢复。本文为80例黄疸新生儿采取了临床护理,其中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40例研究组患儿采取抚触护理,从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意味着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抚触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促进其黄疸消退与胎便排出,使其更快地康复。
总之,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护理的重要价值,其可以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的消退与胎便的排出,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应为新生儿黄疸患者积极开展这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