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仙,朱江贤
(1.云南省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提升,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越来越成熟,冷沉淀凝血因子是一种含有FVIII、vWF、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其他共同沉淀物的血液成分。在临床上可治疗先天性血管性血友病、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等方面的病人[1]。将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应用于血液成分的制备中具有重大作用,但其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工艺,才能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进而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0例,分析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我院收治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14例,年龄在12-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09±1.2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3-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1±1.25)岁。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分析,没有明显差异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的所有患者各项指标均符合实验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将以排除在外,参与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实验的详情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该研究的所有内容均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冷沉淀凝血因子判定质量的标准 质量标准的判定 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规定,冷沉淀凝血因子容量在40-50 mL之间,来源于300 mL全血:纤维蛋白原含量≥113 mg/袋、VIII因子含量≥60 IU/袋;来源于400 mL全血:纤维蛋白原含量≥150 mg/袋、VIII因子含量≥80 IU/袋以上则判定为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存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率[n(%)]
在临床上,冷沉淀凝血因子适用于浓缩凝血因子VIII制品的替代品治疗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常起到补充凝血因子作用,可补充FVIII、vWF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因子xIII)和纤维蛋白原等[7]。在外科手术后,冷沉淀凝血因子对手术创面还具有一定的牵拉作用,可用于手术创面的收缩,有利于手术创面恢复得更快更好。同时,冷沉淀凝血因子中含有大量的FVIII,不仅具有良好的凝结功能,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凝血因子活性,进而促进其凝血功能[8]。
综上所述,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及输注技术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应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外科手术、外伤大出血、产科大出血、DIC以及其他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