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志
(北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北海 536000)
妊娠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这一过程中女性体内血清中的孕激素与雌激素水平随孕周增加不断升高,对妊娠期女性的性激素分泌及肝脏代谢、合成及分泌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孕晚期体内纤溶酶量显著减少,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将使产妇处于高凝状态[1],增加了血栓、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概率[2]。因此,对孕妇在孕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各项凝血功能检测,有利于尽早发现与治疗相关并发症,对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及确保母婴具有重要意义。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6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待产孕妇300例为观察组,年龄 20-39岁,平均年龄29.7岁。排除具心、肝、肾功能异常和患凝血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孕妇。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结果示健康的非妊娠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31.2±9.0)岁,入组前1周时间未服用促凝血功能相关药物。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厂家提供的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血液分析仪应在使用前严格遵照操作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标定与养护。对所有受试者于晨起后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使用够远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1.8 mL,充分颠倒摇匀5-8次后在室温中使用低速离心机以3000 r/min速度高速离心10min进行血浆分离[3]。血浆取样后2 h内完成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指标检测[4]。
1.3 疗效观察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INR、APTT、FIB及TT。1.4正常值参考指标[5]:凝血酶原时间(PT)为9.8-14.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21.1-36.5 s,凝血酶时间(TT)为14.0-21.0 s,纤维蛋白原(FIB)为2.0-4.0 g/L。D二聚体为0-0.5 mg/L FEU.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受试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中PT、FIB、DD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APTT、TT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1.
随着妊娠周期的延长,为了更好地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孕妇机体的凝血功能也会随着孕期的增加而逐渐向高凝状态发展[6]。凝血功能中,PT能反应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是否发生异常;APTT可用于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VIII 、IX 、XI因子的水平监测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是否发生异常;TT可反映机体中凝血共同途径上FIB是否发生量或质的异常改变,是否存在纤溶及是否出现抗凝物质等[7]。当TT、APTT及PT出现延时提示机体凝血活性下降,凝血功能受损,血液凝固性不佳;当FIB下降时提示纤维蛋白质合成收到负面影响,凝血功能下降,血液凝固不充分则大出血风险增加;当FIB升高则提示血液凝固性增加。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PT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项指标是外源性凝血功能的敏感指标,临产孕妇PT缩短多与凝血因子II、V、VII、X等增加有关,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是DIC早期诊断指标之一;APTT与TT基本与对照组持平,此两项指标未见显著差异可能与个体之间凝血因子不同和对照组例数相对较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进行研究。FIB与D-D较对照组更高,D-D是纤维蛋白在纤溶酶水解作用下的终末产物,可提示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血栓发生风险增高[8];同时,这一指标与出、凝血功能存在一定关联性,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在DIC时,纤溶系统被激活D-D升高,因此检测D-D是DIC的一个关键指标,可用于判断孕妇产后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另外,FIB与纤维蛋白合成存在较大关系,可增强血小板粘附聚集能力,提高血液粘稠度并增强止血功能,提示孕妇临产前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可发挥保护作用,有助于胎盘剥离子宫内膜后进行修复并确保分娩过程中胎盘的完整性。但是当体内血浆FIB水平升高时,凝血过程所需的酶促反应底物增多致使血小板聚集,这样而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加速血栓形成;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造成血容量减少,进一步激活机体各种凝血机制,引起急性 DIC 和血栓栓塞。
表1 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Mean±SD)
综上所述,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孕妇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完善临床分娩、助产方案,对降低妊高症发生概率并减少妊娠不良结局,提升母婴安全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