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关齐 尹橙
【摘 要】目的:研究优化穿刺方法的可行措施,提高穿刺诊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的透析患者中选择200例进行分析,观察改良穿刺法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改良穿刺法的副作用小,穿刺的精准性高,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结论:改良穿刺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诊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穿刺法;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1
人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HD)永久性血管通路,在实际开展穿刺诊疗工作时,如何保护性地使用内瘘,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在研究改良穿刺法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时,本文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的透析患者当中随机抽取了200例患者,在征求患者统一的前提下,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改良穿刺组及常规穿刺组,每组100例患者。从患者的病例资料当中来看,改良穿刺组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17±7.8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高血压肾病50例,多囊肾20例。常规穿刺组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9.76±10.2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高血压肾病40例,多囊肾35例。全部病例血液透析2~3次/周,时间8~12h,穿刺部位皆为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皆为16号内瘘穿刺针。结合病例资料的具体内容来看,这200例患者之间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工作。
2.方法。
首先,穿刺诊疗工作开始之前,都需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常规知识的普及,并尽量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情绪。
然后,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需要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局部消毒的工作,使用规格符合标准的穿刺针进行穿刺操作,常规穿刺方法为逆穿穿刺法。
而改良穿刺法则采用顺穿穿刺法,在顺穿穿刺方式当中,动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至少5cm以上,动脉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在同一条瘘管上时,两点的距离应当保持在10cm以上。这样才能保证穿刺工作的安全性,全面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观察指标。
在两种穿刺方法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影响的对比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观察指标来进行判断。判断标准主要是观察患者穿刺后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并统计穿刺的成功率,对穿刺所得的分泌物进行化验,对比化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此外,判断标准还包括患者及家属对整个医疗服务流程的满意程度。
二、结果
1.穿刺效果的分析。一般穿刺成功率在短时间内无法判断,因此,需要安排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进行随访调查,时间为1-2年,在这期间医疗人员需要统计穿刺成功率,通常来说,成功率与患者的满意度息息相关。而结合本次对比实验来看,改良穿刺法的穿刺成功率高达90%,而常规穿刺组的穿刺成功率只有70%,这就突出體现了改良穿刺法的良好应用效果,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表如表1所示。
结合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这表示对比分析研究工作成立,并且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依据,方便医疗人员在后续的诊疗过程中科学的选择穿刺方法。
2.不良反应情况。在实际对两组穿刺透析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的工作中,医疗人员还需要关注于穿刺后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这是衡量穿刺法可行性的关键所在。结合这200例患者的诊疗结果来看,常规穿刺组出现了15例动脉瘤、20例动脉狭窄以及3例动脉阻塞三种情况,对透析效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且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而改良穿刺组也出现了2例动脉瘤、5例动脉狭窄,并没有发现有患者存在动脉阻塞的情况。因此,这就可以说明改良穿刺组的诊疗效果远高于常规穿刺组。不过,针对于现阶段仍然有一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来看,相应的穿刺操作流程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
三、讨论
结合实际的穿刺透析诊疗工作来看,常规穿刺法的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其穿刺的方式为逆穿法,这种方式与血液的流动方向相反,因此,在穿刺时会受到血液流动的影响,导致内瘘血管扩张,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而改良穿刺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减轻穿刺工作对患者体内血液流通的影响,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实际的穿刺工作当中,医疗人员发现,与常规穿刺法相比,改良穿刺方式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穿刺时间也有所减少。不过,这也要求医疗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并应当严格管理穿刺工作的流程,确保诊疗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医院可以定期对医疗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并注重于按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稳步运行。
同时,医疗人员还应当关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问题,这还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的诊疗工作经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此外,在使用动静脉内瘘时,医疗人员必须要合理控制使用的次数,这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避免在长期的穿刺诊疗过程中影响内瘘血管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钟智华,钟智荣,欧阳梅.改良穿刺法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7,12(05):99-100.
王佳宇,邵蕴慧,奚华芳,etal.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内瘘穿刺疼痛体验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06):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