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江
传统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师整堂课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像鸭子一样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太累、太辛苦,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效率低下,更加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针对以上情形,作为教师就应该转变观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愉快当中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创新、创新,再创新”。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掌握了核心科技,就掌握了世界的经济命脉,就会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才会真真正正地成为世界强国——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讲话。但是创新靠什么呢?主要靠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小学数学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可以打造高效课堂。这里谈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模式中学习小组长的培养方法:
一、科学分组
分组时,必须以学生上学年期末数学检测成绩为依据。把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成三个等次,成绩优秀为上层生(85分以上为成绩优秀),中层生(成绩为60到84分之间),下層生(60分以下)。四(3)班共有48名学生,刚好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每个小组上层生2人、中层生2人、下层生2人。这样做就能够把各种资源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同时,还要考虑男女搭配,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产生最大化的课堂效益。
二、任命组长
分好组后,就要物色好每个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和副组长成绩都是优秀的学生)。并安排好组长和副组长的具体分工。组长负责一个中层生和下层生的辅导,副组长负责另外一个中层生和下层生的辅导。
1.重视组长培养
科任教师要培养好组长和副组长需要花费太多的心血。首先要教会组长和副组长预习好课本知识,对明天要学习的知识必须弄懂弄透。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就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在组长副组长的主持下,愉快地进行对学、群学。并在展示的过程中,下层生和中层生得到组长和副组长的辅导,既可以减轻科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合作的默契,达到了全组同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也达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预期目标。
2.发挥组长的核心作用
科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多给机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进行展示,从而锻炼他们的胆量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创新思维。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中,才能发挥核心的作用。
3.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需要组长和副组长强而有力的组织起来,围绕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并且还要兼顾辅导中下层生。因此任务任重道远,十分艰巨。因此如何培养组长和副组长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科任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
首先,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利用空余时间,锻炼他们能够镇定自如地上台,锻炼他们的胆量,要求他们做到不害怕、不怯场,跟平常一样。然后经过多次训练,他们就习以为常,不会出现怯场的现象。其次,要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空余时间,让组长和副组长上台讲解一道数学解决问题。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必须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能够听明白解题的过程。如果不明白,继续重复直到让同学们听懂为止。从而锻炼组长和副组长的口头表达能力,为辅导中下层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学习小组活动
1.安排好每个同学展示的顺序和时间
同学在展示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要认真进行聆听。等到同学展示完以后,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补充、解答或者质疑。达到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共同进步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够学有所得,增加了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的默契。
2.配合科任教师,安排教学环节
(1)教师先发导学案。让学生在10分钟时间内边看课本边完成手头上的导学案。学生完成导学案以后,同桌之间进行对学,合作交流各自的导学案,可以提出补充或质疑。
(2)组长主持下进行群学。让小组成员之间按照组长和副组长的安排,各自完成展示,让其他成员进行充分的补充和质疑。使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能够达到提高的目的。
(3)小结。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自我认识到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课后进行查漏补缺。
(4)互评。先让学生进行自评,然后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对分数较高的几个小组给予鼓励和奖励。
综上所述,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模式上课,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厌学的现象几乎没有,学习兴趣得到空前上涨,学习效果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有效培养学习小组长,才能提高学习小组的功能,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