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中提到:对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以更优良的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说,关于思想性方面的教育,需要与知识性教育融为一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外在附加任务。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基于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特点,关注思想性的熏陶感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此项内容于平时教学,保证学生逐步拥有深厚的德育底蕴,关于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时,其价值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是由于文言文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德育文化非常浓厚,选入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均有深入挖掘的必要性。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及时发现文本的德育闪光点,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想的完善,保证品格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同步进步,现以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一、背景认知角度的初步感受
为了让思想性视角的文本阐释取得更好效果,教师首先可帮助学生从背景认知角度进行初步感受,实际上,对于一篇经典作品来说,无论是作品的题目、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简介资料等,均能够作为思想性视角阐释的切入口,教师可以将其中所包蕴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内容提取出来,让学生有机会深入领会文本,同时在德育方面得到多元化、多层次熏陶机会。
例如对于《岳阳楼记》一文来讲,它的作者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范氏既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他本人的成长过程则充满了艰辛,具有非常传奇的色彩,非常鲜明地诠释了“琢之磨之,玉汝于成”的人生哲理。在学习正文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范氏的人生经历:他在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中非常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给常山朱氏。后来范仲淹辞别母亲,到南都学堂学习,不分日夜,刻苦攻读,史载其五年时间里“未尝解衣就寝”,困了就用冷水洗脸,经常连稀粥都喝不到,终于领会了《六经》的意义,拥有了兼济天下的抱负……
范仲淹少年时期刻苦读书的经历,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常生动的,它能够让受到物质追求、信息技术环境影响的学生减弱攀比心理,自觉思考学习的意义,形成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关于背景认知角度的初步感受指导,教师可不必局限于范仲淹一人、《岳阳楼记》一文,而是可以做出适当的拓展补充,比如中国古代如范仲淹这样能够在逆境中艰难成才的例子有很多,像囊萤的车胤,映雪的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借书而读的宋濂等等,均因为对逆境抱有不屈的乐观态度,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文言文背景教学时,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从这一作者拓展至类似的人物,或者从这一题目引申至相关题目等,给学生提供包含更为丰富内涵的思想性认知平台。
二、内容品读角度的情感体验
背景认知角度的初步感受完成之后,内容品读角度的情感体验将成为师生从思想性视角体会文本内容的重点环节,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和饮食相类,只有在从容咀嚼之后,才能感受到它的悠长滋味。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洗礼的文质兼美作品,以《岳阳楼记》为代表的借景抒情散文更是具有情景交融的特色,要在细心品味后,使文本细节和创作背景的认知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从中得到思想性的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是基于文章景物描写内容,引导学生挖掘作者情感态度,给学生提供深刻认知、无形熏染的可能性。
对于《岳阳楼记》一文来讲,作者范仲淹借景抒情,让自身的远大理想和洞庭之景结合得恰到好处,无论是洞庭湖的壮阔,还是明媚的春光、凄凉的秋色,都不仅仅是平常的风景而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大家可以发现景物的人文特点,身临其境般感受景中人物即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当学生面对分析文章中洞庭秋景的任务时,教师可以使大家以“淫雨”“阴风”“虎啸”“猿啼”等事物为要点,联系作者创作本文时的背景,明确文章中提到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是什么意思。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岳阳楼记》一文创作时间处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作者受到敌对政治势力的攻讦,由原来朝廷的参知政事贬为地方官,且身世浮沉,几度迁谪,本文即作者就任邓州时。当了解了这些以后,学生会认识到:作品中的秋景,不单单是自然的景色,更是作者所处政治漩涡的真实写照: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各自为自身利益而争斗,失势者被杀被贬,得势者则千方百计地防止失势者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在朝廷上“论奏不已”,直欲至对手于死地而后快,文章中介绍的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同样有此不幸遭遇,按照史料记载,滕子京被御史弹劾,虽然范仲淹奋力相救,然而依然被一贬至虢州,再贬至岳州,范仲淹和滕子京二人有类似的遭遇,因此本文所写秋景,不但脱离于自然之景的单纯描写,也脱离了作者一人内心的狭隘境界,而是有着“迁客骚人”的共通感受,作者心中的悲苦,滕子京以及和滕子京有类似遭遇所有具有兼济天下理想者的悲苦,均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得到展现,这是教师需要提示学生注意的。
接下来,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借助对比法,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作者在思想情感方面的高洁。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士人皆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行为准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同样是心怀善意,挂念百姓的白居易,在不得志的时候,所吟诵的却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句子,这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两相对比,思想境界是并不相同的。在对比中,学生将会认识到:作者范仲淹所表现出的超脱心态,是心中有好友、有百姓、有国家的内在动力所致,如果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学生自身的思想素养也将得到感染,养成不以个人荣辱为怀的可贵精神,激发培养自我伟大人格的自觉性。
三、交流讨论角度的道德升华
最后,教师需要注意到,交流讨论角度的道德升华值得重视,它可以让学生在务实的课堂讨论振奋精神、锻炼思维,保证学生基于讨论而获得质疑、感悟、深思、论辩的机会,并促进其养成学科学习的合作精神。一般认为,这种利用学生间学习体验的交流形式和新课程理念相符。在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若想保证学生能够从思想性视角审视文本,深化認知,便需要积极启发与诱导学生进入到讨论状态,在讨论中体会到作品中的道德文化内涵,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德原则。
另外,因为初中生尚不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与经验也相对贫乏,所以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讨论时给予及时而必要的引导,用以保证德育渗透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因为文章思想内涵非常深厚,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视角切入讨论,交流句子的含义、思想、影響等。若学生在讨论中产生不一致的观点,教师便要引导学生体会到:以天下为己任既是作者的政治抱负,也是作者的精神追求,是人性悲悯的外在体现,这些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是无法体会与表达的。
接下来,教师还可以使学生从文章中的经典句子,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联想历史上其他人的名言,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使学生反思范仲淹天下忧乐观的思想价值,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共通的美德,学生可在教师的提示下,讨论、补充、总结:范仲淹的思想与孔子忠君思想、孟子“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一脉相承,而明清易代之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禁烟运动中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和范仲淹的人生信条相一致。如此一来,便可以自然提升学生对于社会发展、自我价值的思维能力,使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产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方式。
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基于《岳阳楼记》原文,着重引导学生基于时代的视角交流探讨个人同社会的关系问题,使学生明确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可在交流后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若范仲淹的天下忧乐观能够为所有人所认可,那么社会必将变得和谐;社会可以给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如果政治清明,如范仲淹等心怀天下的政治家将会大有作为,为此,所有人都需要具备时不我待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的信念。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也就是说,首先具有决定知识价值的能力,若个体没有道德品质的修养基础,那么无论如何出众的能力、如何渊博的学识,均将在缺少依附之后而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讲,从思想性角度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内容进行阐释,以便让学生获得更扎实的道德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也是符合教学标准的可行性视角。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到几点:善于借助文言文的背景、语言、意境等,适时完成德育教育目标,避免抽象政治说教;注意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协调,防止前者对后者的冲击;针对文言文教学内容,正确体认批判和继承的度,避免一味沿袭或者一味否定问题。
李玉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