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

2020-04-10 11:03刘明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对话文本

刘明芳

[摘要]教材选编的文本都是典范之作,文质兼美,情感真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讨论、联系生活等途径,感悟、体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从而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情感体验;对话;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24-01

文章不是无情物。充满真实、细腻的情感是文章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真切、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并不容易,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显得无病呻吟,有时又显得“过火”。那怎样把握文章的情感呢?

一、情“源”——感于内而形于外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人们在接触外部世界时,总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或热爱,或愉悦,或厌恶,或忧伤。这样,情感便成了一种推动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因为它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每一篇课文都饱含作者的感情,它引领学生走近文中人物、走进作者内心。课堂教学的情感源自于学生、教师与文本进行的对话交流。通过品读文字,学生内心产生情感,本性朴实。如,一位教師执教《狼牙山五壮士》时,神色凝重、慷慨激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关注五位壮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分别品读描写他们作战情形的语句。五位壮士那简短而有震撼力的语言、刚强有力的动作和沉着坚定的神态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都体会到了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的精神,因此读起课文来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刚毅的表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课堂情感的酿成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只有教师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于内而形于外”。

二、情“忌”——道是有情却无情

情感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语文课堂的教学情感尤其忌讳矫揉造作。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真实地去接触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和作者、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如,《手术台就是阵地》《盘古开天地》《桥》三篇课文,所处的年级不同、文中人物的身份不同,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物的情感,以激发他们对人物的崇敬之情。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煽情——“让我们深情地(再次崇敬地、再一次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而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教师想以情激情,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深受感染,这并没有错。但虚情假意的几番呼唤,只会阻隔师生与文本的真诚对话和亲密接触,只会遮蔽师生对生命真谛的追寻,无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盈。语文教学要达到的境界是“走心”而不是“走过场”,这样的情感体验要不得。

三、情“种”——文中有真意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产生于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文本的情感内蕴,无疑是衍生语文教学情感之“种”。教学时,教师要先与文本对话,才能为学生的情感产生创造条件。只有在教师情感的引领和文本情感的感染下,学生才会与文本、教师产生共鸣。

如,在教学《水》一文时,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学生学习一二自然段的。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孩子们雨中洗澡的语句,并轻声朗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学生从“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等词语中体会到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快乐)然后,教师追问:“在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当地缺水之苦。接着,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理解人们缺水的生活,体会作者“以乐写苦”的表现方法。最后,教师说:“就让我们带着同情、带着理解再来读这段文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雨中洗澡的短暂快乐和那份长年缺水的苦涩!”

案例中,教师顺学而导,组织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品味课文语句,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感悟了人们缺水时的苦中作乐,情感也在反复体验中得到升华。可见,只有在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中,学生才能体验文本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就在教师的理解、体验、智慧中,就在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表达中。只有当教师与学生真诚交流时,课堂教学的情感才会溢满心间!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对话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