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耳朵,解放嘴巴

2020-04-10 10:58陈红芳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享倾听表达

陈红芳

[摘要]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能力,也是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面对农村小学中年段学生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偏弱的现状,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高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项训练。旨在唤醒学生的耳朵,养成倾听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关键词]倾听 表达 分享 课前五分钟

学生进入中年段,语文学习任务有了阶段性的提升,自然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更高。然而,在阅读方面,当前农村学校的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不足。因班上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祖辈的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备“亲子共读”的条件;因缺乏家庭教育的督促,无法形成有效的家校合力,及时纠正和调整学习习惯上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现象]

我在农村学校交流时,任教该校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程,班上共有52名学生。新学期前两个星期,我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测,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开小差的人不少。刚开始的十分钟,大多数学生听得比较认真。十分钟以后,不少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变得涣散。于是,低下去的脑袋多了,手上忙活着玩尺子、橡皮的多了,用求知的眼光盯着教师的越来越少了。

课堂上缺少交流的氛围,學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基本上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很少有人举手,偶尔有一个人站起来发言,但声音小,语句短,不能充分表达。如果提出带有思考性和拓展性的问题,就会暴露出学生课外阅读少、知识积累少的不足。

[问题分析]

作为中年段学生,他们在语言表达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倾听习惯的培养上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态势。整体学习状态不佳,缺乏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影响了学习效果。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听”与“说”的训练,如何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解决策略]

陶行知先生在“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面对中年段学生听说能力欠缺的现状,教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对听说能力提升有针对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的耳朵”;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解放他的嘴巴”。

把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设定为一个专题板块,持续、固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听”和“说”进行专项练习。练习主题为“谈天说地”,主要环节为“老师讲”和“学生议”。教师提前准备好话题,话题以短小的新闻和故事为主。教师讲述后,请3-4名学生进行交流。主要发表自己对所听故事或新闻的看法。旨在通过有实效的训练唤醒学生的耳朵,养成倾听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实施过程]

1.先让学生开口说。刚开始,我讲小故事,因为学生喜欢听。上台交流的学生按学号顺序产生。走上讲台的学生非常拘谨,有红着脸不开口的,有侧着身不敢正视大家的,有说了上句接不上下旬的。我对大家说,只要你从座位上走到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说出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想法就行。只要开口说话的同学,不管说得怎样,我都带头给予鼓励,常用的评价就是:“只要站到讲台上来,开口讲话了,就是一种胜利。”

2.让优秀学生先说。按每周8节课,一节课3个学生发言的节奏,三个星期第一轮循环结束。我进行了改革,不再按学号顺序上台了,而是选出一批优秀的同学当“车头”,放到每轮的第一个上台亮相,这些同学都是在上一阶段的听说训练中表现突出者。每轮第一个同学说完,我就会和她(他)进行短暂交流,做出评价和指导。接下来上台的同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判断就可以“借用”第一位同学的发言。这样一来,只要认真倾听第一位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点评,就不会站在讲台上开不了口了。

3.让听的学生有事做。第二轮循环结束后,我不讲故事,而是讲一则新闻,简短明了,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拓宽视野。缩短了老师讲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让3-4名学生对新闻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入同学互评环节,和台下听的同学简单互动,最后,教师再进行一个简单的总评。

这一轮依然按学号顺序登台。台下同学要认真倾听,积极参加互评,并以“态度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响亮、表达完整、理由充分”为标准评选出“每周一星”,等第三轮结束后,选出的最佳学生进行“五分钟演讲”比赛的角逐。

[案例分享]

时间:2018年4月9日

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新闻是“快递小哥夺冠”。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落幕,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获得总冠军。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生1:他真的太不简单了,真令人敬佩。

师(评):我同意你的看法,能具体说说你佩服他什么吗?

生1:他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很好的工作,但是没有自卑,没有放弃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赢了。

生2:他学习和背诵古诗词一定比其他人更不容易,更艰辛。我知道送快递是一个很繁忙的工作,他一定是挤出时间学习古诗的,说不定别人睡觉的时间他都用来学习。

生3:我猜他肯定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读古诗词。

生4:我在电视上看过总决赛。他穿得很普通,长得也不帅,但比赛时非常有信心,非常冷静,我给一百个赞!

生5:不知道雷海为夺冠以后有什么打算?这次夺冠会改变他的命运吗?

生6:我觉得应该可以,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也佩服他。

师(评):替快递小哥感谢你们的关心。同学们有空可以关注一下这则新闻的后续报道。

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很真实,也很有收获。主持人董卿送给雷海为这样一句话:“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我把这句话也送给全班同学。

[实施效果]

这项活动坚持下来效果明显。不仅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听”的能力。几轮训练下来,绝大部分学生能坦然地站在讲台上与大家交流,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少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可以说,课前五分钟的交流,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在接下来的35分钟的课堂上会继续把对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的训练灵活地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中。学生逐渐有了认真听的习惯,慢慢有了举手发言的习惯,尝到发言甜头的同学会为因答出一个高难度问题成为“答题英雄”而高兴。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也开始尝试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我相信,有了前期努力的基础,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也会渐入佳境。

[教学反思]

1.学生训练有平台。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实践的平台和循序渐进的方法。“课前五分钟”就是一个好平台,而且是常态化的平台,小故事和小新闻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认知。

2.要求、评价有阶梯。对于“说”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灵活、自然的。“只要站到台上来,开口说话了,就是一种胜利”打破了讲台和课桌的界限,消除了对“上台发言”的紧张感;“优秀选手先行”发挥了小榜样的作用,也成了指导的范例;评优及颁布评价标准则是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说”的更高要求。

3.教师“扶放”有度。教师口述故事或新闻本身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有指导效果。对学生来说,关注时事新闻,对自己了解到的时事新闻进行复述和概述,也是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下一阶段,可以考虑把五分钟“谈天说地”的讲台全部奉献给学生,每次可增加一名新闻播报员。当然,哪些学生有播报新闻的能力,新闻来源是什么,教师怎么把关,这些需要“隐身幕后”的教师做更细致、更充分的工作。

倾听和表达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内涵,提高听说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具体落实和体现在一切语文学习行为中的,不是仅靠某一个教学策略就能实现。不过,“小流能汇江河,跬步可至千里。”当面对实际学情时,只要积极思考,勇于尝试,迈小步,不停步,小举措也能实现大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分享倾听表达
孩子,我们慢慢来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