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让深度学习在音乐课堂真正发生

2020-04-10 10:58陈文英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深度学习

陈文英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以一节歌唱课为例,从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有效评价三方面阐述如何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

[关键词]单元主题教学 深度学习 音乐课堂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正式颁布,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是育人的总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学习方式来改变。深度学习,恰逢其时。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必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学习活动中形成。音乐学科特有的感知能力、情感的体验、创新能力、表演能力等,都为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获得打开了通道。

深度学习提倡单元学习。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二度开发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对每一个章节或者某一单元,更规范、更系统地进行学习设计,增强学习的体验性、互动性以及生成性,最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单元主题设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由三位教师合作进行了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星星点灯》的单元展示课。笔者执教了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夏夜》。现结合音乐学科单元整体教学,从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有效评价三方面阐述如何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

一、一以贯之,梯度设定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学科单元设计,注重知识的习得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对知识间内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单元,它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教师要建立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和音乐核心内容间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系统性地制定单元目标,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及迁徙性。

在每一节音乐课中,我们要用小目标去实现大目标,靠大目标来统一小目标。本单元的主题是《星星点灯》,本单元选择的五首作品优美且充满梦幻色彩,目的就是要在夢幻的世界里,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展开无限的想象,并用音乐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展现出来。结合本单元“夏夜美”主题,和本单元作品有关联的特征进行如下分析:《美丽的黄昏》和《夏夜》都属于合唱作品,通过轮唱及“追尾式”的合唱形式,表现“夏夜美”的单元主题。《小星星变奏曲》和《愉快的梦》为欣赏曲目,通过主题旋律的变奏及具有摇曳感的旋律,描绘了夏夜不同意境的美。

单元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能随着音乐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尝试用音乐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能用轻巧、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夏夜》,自如地与同学合作,用歌声表现夏日夜晚的情景和幻想的情趣。能与同学合作以轮唱的方式演唱《美丽的黄昏》,在演唱时能根据歌曲的意境做力度上的变化处理。

(3)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感受其主题的变化,能改变节拍或节奏编创自己的变奏曲。欣赏合唱曲《愉快的梦》,进一步领悟合唱的含义与声部间配合的要求。

(4)积极参与“我的创编”、综合表演等活动,能与同学合作,在音乐活动中有创意的表现。

实现单元目标要靠教学目标及内容来依托和保障。三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及探索创造的能力逐步增强。教师基于单元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而设定课时目标及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及内容:

(1)掌握歌曲三拍子的节奏韵律。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夏夜》。

(2)尝试二部合唱,自如地与同学合作,用歌声表现夏天夜晚的情景和幻想的情趣。

(3)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夏夜之美,表达对萤火虫的喜爱之情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夏夜的美。

(4)学生感受并表现相同的旋律,变化不同的拍号,增加了合唱,变化了速度,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能对歌曲特点和情感以及意境进行分析,对自己、同学的演唱进行客观的评价。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单元设计,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思路来设计的,它抓住了音乐核心内容,围绕音乐学科本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积累音乐活动经验,核心素养随之悄然生长。

二、匠心独具,巧妙选择学习方式

要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是一个重要途径。它让学生从一个情境中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另一个情境中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是为学生打通了一个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通道。

1.引领——用歌曲带入情境

让内容情境化,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在本课学习中,教师创设夏夜的情境,引领孩子们感受并展开无限的想象。以蓝天下月亮高挂,星星闪闪烁烁的画面为背景。在背景音乐的引领下,学生一边即兴做动作,一边哼唱一年级学过的歌曲《闪烁的小星》。天上星星闪烁,地上光亮点点,在优美的旋律的伴奏下,孩子们听、唱、动等多种感觉联动,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为《夏夜》的学唱做好了恰当的铺垫。

2.感受——将要素巧妙链接

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是“活动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教学的各领域,要让学生参与聆听,通过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通过听觉活动的感受和体验,才能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地围绕“听觉的感受”以及“音乐要素”的展开,感知音乐形象,体验乐曲情绪,真正做到“情和知”的一并推进。本课由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引入,再让学生聆听本单元的欣赏曲目《小星星变奏曲》第一变奏,相同的二拍子旋律,伴以十六分音符及半音阶的巧妙加入,营造出小星星华丽的艺术效果。通过脚步的行进,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二拍子的节奏韵律。紧接着,十二变奏的三拍子的节拍韵律打乱了学生原来的脚步,“随着音乐该怎么走呢?”此时,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总结出了“左右左、右左右”的脚步规律。有的学生说:“有小星星在空中荡秋千的摇曳感!”此时,教师启发:“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摇曳感来聆听另一首音乐。”教师和学生一起,自然而然走进了三拍子的《夏夜》,使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歌曲三拍子的节奏韵律。

3.感悟——融内涵于形式之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的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重个体发展。学生会唱歌曲后,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说:“老师,我想用小动物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于是,教师和孩子们轻轻地唱起了《夏夜》,学生就用小青蛙有节奏的歌声为歌曲伴唱,效果好极了!这个主意引发了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

宁静的夏夜,由于小动物们的参与而变得热闹非凡。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在萤火虫宝宝和萤火虫妈妈的合唱环节,试教的时候,我先通过聆听让孩子们关注整体的合唱效果,提问:萤火虫宝宝是什么时候进入演唱的?力度怎样?然后通过与学生合作读,跟着伴奏读,再与学生齐唱、录音合作唱等环节,在第一个班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真正上公开课的时候,学生在唱第二声部的时候出现了读的现象,没有准确地演唱。此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潘丽琴老师就启发我:“在学生学会齐唱后,合唱环节中,可以让孩子们唱一声部,老师唱二声部,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孩子们来唱二声部,接下去的二部合唱就水到渠成了。”不同的班级按照相同的方法去实施,收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4.编创——趣味盎然地表现

“迁徙和运用”是深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表现综合能力的活动。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每一首歌曲都饱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将自己全身心地融入进音乐,深刻地理解该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带动学生情感的进发,从而真正达到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目的。

当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了歌曲《夏夜》后,教师话锋一转:“夜深了,萤火虫要回家休息啦!你们听,这时候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用轻柔的琴声、稍慢的速度再次弹奏《夏夜》。学生情不自禁地用轻柔的声音唱起了《夏夜》。学生说:“速度變慢了,音量变弱了。”有位学钢琴的小朋友脱口而出:“这首《夏夜》就是我们为萤火虫唱起的一首小夜曲!”相同的曲调,由于速度、音量的变化,带给人们的情绪是不同的,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音乐课上,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习变得意义非凡。把音乐课堂营造得温馨而美好,让学生的体验变得有意思,学生创造力才会得到发展。最后的“旋转舞台”环节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伴着教师轻轻的话语:“夜幕降临了,微风轻轻地吹来了阵阵花香。你们听!小星星唱起了歌儿《闪烁的小星》;紧接着孩子们唱起了领唱齐唱的《夏夜》;小青蛙的伴唱为夏天的夜晚增添了一些热闹和俏皮;最后全体同学一起合唱。”此时的孩子们有的拿起了旧报纸做成的一束束柳条,发出“沙沙”的声音;有的用蛙鸣筒清脆的声音为宁静的夏夜带来了充满生机的欢乐,整个课堂营造出了生机勃勃、热闹有序的夏夜美景。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要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教师应深刻地把握音乐各要素与音乐形象间的联系,把活动建立在音乐的本质上,用活动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有效评价,助力引发深度学习

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习评价,它可以验证学习目标达成得怎么样?它是自我反思、调整及不断提升的过程。

1.互动,人性化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赞赏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肯定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如在萤火虫妈妈与宝宝的合唱中,高声部和低声部声音的协调、力度的控制、节奏上的完美衔接,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样的夏夜温馨、安静、美丽!”

2.生成,及时性的评价

在学生学会演唱后,有同学自告奋勇说可以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所以出现了o呱呱呱、o juju ju、o沙沙 沙……这与我预设的学完齐唱之后,只增加萤火虫宝宝与妈妈的合唱有所不同。然而,这些既趣味盎然,又符合歌曲意境的演唱形式,为学生接下去丰富多彩的演唱拓宽了思路。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样的音乐课太有趣了!”

3.表演,情趣化的评价

“旋转舞台”,让教学更具生活情境。在教师亲切的话语声中,学生自然而然走进了夏夜,激起了学生爱表演的兴趣。合唱环节中,为了营造宁静、美丽的夏夜,孩子们彼此聆听:声音是否统一?节奏是否正确?比如旋律、音准、上行、下行、级进、力度等等,注意到了吗?是否有表情地歌唱?这样的教学环节引发的评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它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艺术才能,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评价氛围,使评价更有生活的情趣。

演唱是一个体验的教学,看似简单,却能真正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走进音乐,准确地把握歌曲的特点,巧妙地解决歌曲难点,体现教学的互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习不断深入。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一下子变成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人在课中央”,是新课标凸显的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教育主体的价值突显出来。单元主题教学是师生一起探索的深度学习,是师生一起经历的一场充满智慧的旅程。它将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发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充分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社会,学以致用,从而获得健全的人格和精神的共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深度学习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