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义鸿 季明
大家未能预料到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会如此严重地肆虐神州大地。突如其来的疫情宛如一张从天而降的考卷,上考全国应对突发危机的治理能力,下考每一位老百姓的素质。然而,在所有考生中,有一类实体面临着特别突出的压力,那就是企业。它们上要应对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要照顾广大在疫情中深受煎熬的员工,自身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那么,这场突发的疫情对企业来说真的只是一种灾难吗?从企业ESG的角度,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发现。
ESG是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的核心是要求企业在这三大领域中,在中长期时间尺度上,做好风险和机遇的管理。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一次典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ESG的核心关注非常的契合。风险和机遇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企業从ESG的角度来看,是否有机会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早做准备,甚至规避风险?疫情过去后,又如何能够化危为机?
从事先的角度来看,ESG要求企业对于重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充分的预期、应对的预案。因为ESG关注的是中长期的时间尺度,所以,对于那些通常是小概率的突发性事件,在这样的时间尺度下则不应被忽视,而是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此次疫情中,最直接的危机就是当前员工由于各种原因(被隔离、无法返回工作地等)无法复工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冲击。从ESG的角度而言,突发事件的风险本身就应当纳入企业运营的考量范畴。如果企业有充分的远程办公准备,并对特殊情况无法复工有相关的预案,那么企业就有可能更早地恢复生产,领先竞争者一筹:在竞争的环境中,成功地将危机转变成机遇。更广泛来看,ESG与一般的企业管理的差异在于,除了常见的财务和运营风险,ESG要求企业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自然环境灾害、社会突发事件都有预期及准备。例如企业在选址时,如选在沿海城市应当考量台风等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如选在内陆地区,应当考量地震、周边山体是否存在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企业运营造成影响。如果企业充分考量了这些风险对企业运营可能造成的冲击,并准备相关应对方案,则在其它企业被动地应对危机时,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些危机,甚至将此转变成企业的机遇。
从事中和事后的疫情后续应对来看,ESG要求企业对于趋势性的变化充分关注。无论是新形成的趋势,抑或是已有趋势的变化(速度、强度等),都是企业透过ESG视角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以本次疫情来看,疫情的生物学源头很大可能与野生动物相关。野生动物属于环境部分也就是ESG中的E。ESG要求企业对于自身的运营和环境中的各个部分的相关性,进行认真有效的分析。不难预见,在疫情之后,可能的趋势变化之一,就是野生动物市场将遭受极大的冲击。不仅是食用领域,其他如药用领域和制造领域(如皮草制造等)同样会受到影响。不管是野生动物的流通、保护甚至公民对野生动物的态度都将发生改变,并因此促使行业格局的改变,对于高度依赖野生动物的企业可能构成重大危机。如果该类企业在进行ESG分析时,充分将野生动物作为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予以考量,并进行了该因素未来趋势分析、对可能发生的趋势突变做好准备,那在这样的危机中企业也许能够应对得更加从容。除了显而易见的野生动物市场之外,从长远来看,这次疫情也将对公众的生活习惯等造成影响,改变一些已有趋势的变化速度。例如:一系列已有的线上商业模式可能发展提速,如远程办公、线上教育、无人化工厂等。这些新趋势、新业态都将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充分地应用ESG的理念,有助于企业主动去思考这些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并为其做好准备。
通过这次突发事件,企业必将更加意识到ESG理念的价值,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长期趋势,无论是风险还是机遇,ESG可以帮助企业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自身。正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是也。
郁义鸿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季明系有知庐 执行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