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华
《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专业课,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必考课。本研究旨在发现中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导游基础知识》进行诊断式教学研究和设计,以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讲解能力,从而提高《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言
为了解《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的效果,课题组从学生对本课程的喜欢程度、教师授课目标的定位、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取、考核评价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37%的学生喜欢本课程,30.97%的学生一般喜欢本课程,2.65%的学生不喜欢本课程;17.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没有明确的目标性;74.34%的学生认为教师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课堂教学不够活跃;30.09%的学生认为老师照本宣科;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评价过于单一。这一系列的数据显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课程目标的地位也还需要诊断,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方法也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需要进行改革,教材内容需要整合优化,考核方式需要更加科学。
一、“诊断式教学”概述
“诊断式教学”是美国学者Arter & Jenkins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好比医生的临床诊断行为,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遵循先“诊断”后“开处方”的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应遵循先进行“教学诊断”后“开处方”。诊断式教学即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诊断出学生的学习效果,随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正,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诊断式教学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积极互动,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机械学习”现状,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由被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及自觉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并采取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与优化。诊断式教学的应用,就是要求教师要像医生诊断病人那样对学生学习的不足与困难进行诊断,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诊断式教学研究现状
诊断式教学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教育领域,教师通过教学诊断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学习效果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正和解救,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不同的学者对诊断式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肖川指出诊断式教学指为了使教学能更好地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情况,由教育专家或学校内部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学生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态度、情感、知识、技能等,通过诊断,进而设计出一种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案既能帮助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又能帮助改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沈路认为诊断式教学指教师引导学生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地依据以往的认识和体验,表达自己对将要学习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认识和体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张辉蓉认为教学诊断的对象既包含诊断学生的学,也包含诊断教师的教;教学诊断的内容既包含对困难、问题的诊断,也包含对个性、差异的诊断;教学诊断的任务不仅仅包含诊断问題、找出原因,还蕴含着改进方法与重
新设计。
三、《导游基础知识》诊断式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设计
有些教师习惯照着教材去讲,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毫无新意,提不起学习兴趣,失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感到轻松愉悦、有趣,动起来,活起来,学生才可能学好本课程,结合本次的调查结果,课题组从激发、引导学生兴趣入手,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喜欢本课程的学生,课题组重点加强了关注,尽量扭转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对于一般喜欢本课程的学生,课题组采用兴趣导入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本课程教学的实效。在《苗族民俗》的教学中,课题组尝试在课前播放苗族歌舞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在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冲击震撼的画面中,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走进课堂;然后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导入本课。(师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吗?演唱的地点是哪里?(师答)这就是世界顶级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大家知道这首歌里唱响的是哪一个民族的风情吗?通过一问一答,引起大家对苗族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17.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没有明确的目标性,这说明老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南与导向。只有老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作为任课教师,课题组不断诊断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场需要,设定了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苗族民俗》教学中,在授新课之前,我们就明确告知了学生本次授课的知识目标,就是理解并掌握苗族的民族民俗,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调查显示《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说明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在进行中,说明仍有老师沿袭基础教育的理念,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目前,关于《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都在探索中进行,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刘玲华老师探讨了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中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背诵记忆教学法、加强实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广东技师学院祝燕平老师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将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课题组还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苗族民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思维导图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共同探秘苗族,根据书本有关苗族知识内容,结合导游资格证考试大纲、苗族文化传承意义,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了以下6个课堂任务。任务一:历史变迁,探苗族分布。任务二:巧手匠工,探苗族工艺。任务三:炫彩夺目,探苗族服饰。任务四:载歌载舞,探苗族艺术。任务五:酸甜苦辣,探苗族饮食。任务六:顺应自然,探苗族民宅。然后成立3支探秘小组,让3支探秘小组在微信公众平台领取探秘任务。领取任务后,各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网络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运用WPS APP绘制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整理,总结并生成PPT发送到微信共享平台,完成小组任务。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结合任务提示、配合PPT讲解本小组对知识点的探秘成果,教师对每小组的知识点进行纠错更正、查漏补缺、归纳总结(见表1),达到在学中悟苗族的目的。通过任务教学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其中,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信息收集、知识整合的能力。
(四)诊断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30.09%的学生认为老师照本宣科,《导游基础知识》课题组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照“入门-运用-综合-创新”的层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赏苗族、探苗族、悟苗族、讲苗族、评苗族、拓苗族”6个环节,达到掌握苗族民俗知识,提高有效搜索信息、个性化导游词创作及导游讲解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了学生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讲苗族和评苗族、拓苗族的环节,此环节设定了苗族美食团、苗族建筑考察团、公务团、美国入境团、服饰考察团、妇女团等6种团型,供学生模拟导游点评,要求每支探秘小组任选一种团型,结合旅游团特征,分好角色扮演,明确讲解重点。表2是苗族民俗讲解评分表。
(五)诊断式考核方式的设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导游基础知识》采取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更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课题组对原有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诊断,采用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实训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成绩比例分布如下:平时成绩占20%,阶段性考核成绩占30%,实训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测验、课前演练、课堂问答和讨论、课堂纪律等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人人不怕考,人人能说,人人会说”的良好局面。2018年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的考试,过关率达到了55%,比全省高出25%。
四、结语
《導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对导游考证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面的诊断分析与教学设计结果可以看出,在诊断式教学中,教学诊断的对象既包含诊断学生的学,也包含诊断教师的教;教学诊断的任务不仅仅包含诊断问题、找出原因,还蕴含着改进方法与重新设计。教师通过教学诊断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矫正,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活动和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教师通过教学诊断的方法对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梳理,将两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综合分析与判断,并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指导,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讲解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出色的旅游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