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随着开放型经济和网络大众化的发展,使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对此,高校应当树立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挑战;对策
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是高校一项重要工作,事关高校意识形态“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效率和目的具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挑战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集散地,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网络媒体的大众化,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挑战。
(一)对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对象的挑战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立体的,动态的。在高校,青年大学是生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领导干部和教师是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
西方国家通过电影、书籍、游戏、电脑软件等大肆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在输进先进思想的同时,也输入了较多的文化垃圾。“虽然文化并不能与意识形态划等号,但是西方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对西方意识形态向国内的渗透能够起到小而微又确实有效的铺垫与润滑作用”。而大学生作为这些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价值观盛行,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都受到了不小的侵蚀,作为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年學生则更容易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混淆是非;不同于过去传统媒体占主导的时代,网络信息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对虚假信息和不健康的信息缺乏辨别力,容易受到误导,不能全面认识事物而思想偏激,甚至容易走向极端。
高校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进行意识形态管理和教育的主体。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面临着人数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匮乏问题,辅导员和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思政教育后备队伍不足。某些高校在聘请教师时,往往注重其科研能力,忽视其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中出现不好的现象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其次,高校教师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对网络和媒体的适应程度不如学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二)对高校管理理念的挑战
管理理念是指导具体管理实践的观念,在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中具有先导性、统摄性的作用,是管理工作的灵魂。我国高校对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研究,有很大部分高校仍然保留着传统保守的管理手段。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个性和自我服务意识培养。缺乏民主,发现问题的渠道不畅通,这样就导致难以发现问题,或者遇到问题不联系实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管理和服务意识认识不充分,久而久之,会导致管理的僵化,引起学生的反感,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起到消极作用。
(三)对高校管理结构的挑战
管理结构是管理机制的核心。主要表现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要表现在有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学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之外,各个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时而紧,时而散。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原有的管理体系势必与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产生矛盾,对此,高校的管理制度结构提出变革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而体制机制运行存在问题,将对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造不利成影响。
二、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特征
(一)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西方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在和平年代,意识形态甚至演变为摧毁一个国家的重要武器。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其思维和意识活跃,很容易被西方的价值观念迷惑,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如果失掉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将陷入危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事关党的群众基础的巩固;事关抵御西方和平演变和分化的图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载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途径。
(二)紧迫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阵地争夺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不断涌入高校,丰富多变的表现形态和多样的渠道正在悄然影响着新时代的大学生。高校意识形态正处各种价值观念的“拉锯战”时期,“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去占领,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就会去占领”,因此亟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的指导作用,使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这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迫切需要,而相对于西方,我国高校对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地位的建设,信息的管理控制,以及管理制度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还处于劣势,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工作迫在眉睫。
(三)复杂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意识形态领域环境日益复杂,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的盛行,虚假信息、造谣诽谤、恶意攻击的泛滥多元化的价值观和良莠不齐网络信息让处在相对自由社会空间的大学生受到多重价值观的影响,很多人面临着价值选择的困境。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对策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严峻形势,意识形态工作亟待加强。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应对新的变化,高校必须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工作。
(一)完善意识形态管理队伍的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主体,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保证队伍不变色,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着力提高高校领导和教师素质,壮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此,高校要坚持“高把关、勤培养、严监督”的原则。在进行人才选拔时,要注重对其思想道德的考察,防止队伍滋生腐败,让危险的思想进入课堂和学校。有效拓展选拔途径,注重对校内校外以及海外人才引入。要建立一支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校、全社会的工作,因此,意识形态管理队伍应该形成包括党委,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以及学生干部在内的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管理体制。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管理
加强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1.加强课堂阵地管理,创新教育方式。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的落实和成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思想的正确与否必然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要加强对教师课堂内容的监管,防止个别教师在课堂上传播错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贬低;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每一堂课,而不止停留在思政课当中;要转变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可以采用情景感知法,实践教育法等对学生进行内化式教育,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
2.加强网络阵地管理,掌握舆论话语权。网络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思想斗争尤为激烈。“网络既是权力源,也是威胁源,它能推动人类的发展进步,也能给社会带来冲击和破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有超时空性、大众性等特点。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高校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监管,加强对网络论坛、贴吧、社区的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抢占阵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和自媒体中的话语权;对于学校无法管理到的内容,学校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打好“预防针”为意识形态工作营造一个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3.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作为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意识形态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学校要加強宿舍、餐厅等公共场所的文化建设,如设立雕塑、文化宣传标语等硬件设施;加强社团管理,对社团内容进行审核,且提共必要的资金支持,打造优秀的社团,丰富社团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安全监管,对入校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份核查,禁止非法人员和进入校园,严禁不良的社会风气进入校园。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
1.创新管理理念。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进行,为此要坚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与多元化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高校师生树立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较多关注学生的利益,倾听学生的声音,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对于学生的困难要及时处理。
2.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党政协同机制,高校党委部门要健全与学校师生的沟通交流机制,形成对平常事务的常规性领导,对重大问题的针对性领导以及对突发性事件紧急领导的结合;培养“双带头”领导人,即党委和支部书记既是学术带头人,又是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带头人。其次,要完善分工责任制,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职责进行明确界定,防止职能范围交叉出现“踢皮球”现象。同时建立严格的评估和责任制,赏罚分明,对于玩忽职守,推卸责任的干部进行相应的惩罚,保证每个人积极都能履行职责。
四、结语
意识形态安全关乎我国国家总体安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培育的主要阵地,其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的特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管理,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大勇.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5):126-129.
[2]郑兮词.论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8,17(01):43-50.
[3]覃事太,袁帅.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
[4]张化冰.互联网内容规则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2011.
[5]严蔚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
作者简介
朱林林(1993—),满族,吉林四平人,南昌航空大学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