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关于语言与民族的文献综述

2020-04-09 02:34刘文涛贺慧文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学者少数民族

刘文涛 贺慧文

一、引言

语言与民族之间息息相关,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也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维系民族内部团结的重要纽带,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传承和发扬。这篇文章主要是对2016年到2020年中国知网上有关语言和民族的相关论文做一个简单的文献综述,从而对国内和国外的民族语言现况进行了解,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关注和保护。

二、外国的语言与民族

以“语言与民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结果来看,2016-2020年间国内学者对于外国的语言与民族现况的研究并不多,关注的主要是中东欧和西欧的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和语言政策、不同民族性格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国外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对国内的启示。

对于外国的语言与民族的研究,有些学者关注不同国家采取的少数民族政策,尤其是中东欧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和发展。有学者对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三个中东欧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取向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相关启示;还有学者从语言名称争议来看中东欧语言民族主义的新取向,根据语言名称的确立来显现民族话语权(董希骁2019;何山华,2019)。对于西欧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研究不多,以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为例,有些学者认为国家一方面要采用有效的语言政策提高国家认同和缓解民族矛盾,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法制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周灵霞,2019)。

除此之外,有些国内学者认为不同的民族特征会对语言的使用和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民族特征对英日韩语词汇的影响,例如英语中一些礼貌性表达往往受英国绅士教育的影响,而创新性词汇一般来自高速发展的美国,日语和韩语中严格的敬语和谦语也表现出了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吴英花,2019)。最后,有些学者认为国外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会为我国的语言继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因此他们关注国外少数民族的保护政策,并从中得到一些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启示,提倡增强少数民族语言自救意识、建立法律法规来保障语言发展和完善语言多样性(杨彬,2018)。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国外的民族语言关注度虽然还不是很高,但部分学者还是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他们通过关注国外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特别是中东欧和西欧部分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从而为国内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同时,还有些学者能够通过研究语言本身,反映语言背后的民族特征。

三、国内语言与民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多种语言共存的国家,因此语言与民族一直是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从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来看,2016-2020年国内学者对于语言与民族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主要研究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政策,民族語言使用现况等方面。

(一)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

语言的使用往往和民族身份认同不可分割,民族身份认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民族语言的使用。有些学者认为民族身份认同与语言态度有关,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语言态度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对民族语的评价越高,民族认同感就越高。还有学者认为民族语言的现状应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民族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险峻,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保护和传承其民族语言。一些学者还关注到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现象和母语追求,提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也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出现了母语追求的潮流。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乔钰涵(2018)详细分析了母语追求的现实阻碍,提倡对母语追求持理性态度(马智群&罗小男,2017;乔钰涵,2018;张晓玲,2019)。

综上所述,民族语言的使用与民族身份认同有关,而社会环境与心理素质都会影响少数民族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便要加强对民族认同感的研究,对语言的使用持理性态度。

(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由于现实因素,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堪忧,因此很多国内学者提倡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护和传承,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主要从两个视角进行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一是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看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开发,提倡用少数民族语言产生社会效益,从而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例如提出要抓住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机遇,将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达到保护濒危语言的目的(刘祥友,2017;周芬芬&张瑶娟,2017)。二是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关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提倡加强少数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环境建设,从语言生态学视角提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对策和建议(王雅萱,2018;左广明,2018)。

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学者提出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一些学者关注民族语言本身的法律保障,还有些学者关注了民族语言教育权力的法律保障。首先,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律保护,有学者提出从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规范、资源投入、保护积极性和合作治理的四个方面建构行政法保护机制从而保障少数民族的语言权;也有些学者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护的宪法精神进行研究,从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司法救济三个方面将相关法律实施进行了详细阐释(潘英,2018;张涛,2019)。除此之外,有些学者关注民族语言教育权力的法律保障,认为民族语言教育权的提出和保护更为重要,为保护民族语言的多样性提出建议和政策。还有些学者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法律保障做了相关研究,阐释了民族语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研究了相关法律政策的变迁、保障和实施,强调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权进行法律保障的重要性(李德嘉,2019;孟庆武,2019)。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持积极态度,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的发展,从语言经济学、生态语言学、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而不同的民族语言也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很多国内学者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时,往往会关注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国内学者关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一些特殊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如广西、古苗疆走廊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文化建设,他们通过实地研究强调了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重要性,认为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应该和谐发展,提出要通过民族文化建设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文化自信也會增强语言的生命力,以中缅边境的景颇族波拉支系语言为例,其极强的语言生命力主要源于波拉人长期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和周围族群对波拉语言的文化尊重,这一范例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志英&李丽平,2019;郭建华,2018;吴畏,2018;张诗亚,2019)。

总之,从众多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民族语言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尊重和保护其民族文化,而强大的文化自信也会增强民族语言的生命力。

(四)语言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语言政策用于保障民族语言的多样性,保护和传承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实现国家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民族语言政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民族语言政策,二是语言教育政策。

1.民族语言政策

一个民族的语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其语言政策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关于民族语言政策的研究也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学者主要从国家、社会和少数民族地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学者从国家层面探讨民族语言政策,对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语言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有学者讨论语言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政策规划进行了研究(韦钰,2017;杨胜才&谢春林,2020;祝峰&杨明宏,2020)。这些民族语言政策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未来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为民族语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语言教育政策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进步,而语言的发展往往靠教育的实施来实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是国内学者的关注问题,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主要是双语教育和三语教育。

关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指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其中普通话普及政策大大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因此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的普及和相关教育政策,如石琳(2018),沈沫(2019)等。还有学者对该现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刘金林&马静(2020)、李瑞华(2019)等。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苏德&张良&江涛(2019)。

由于英语全球化的影响,国内少数民族的三语教育一般是指学习本族语、汉语和英语,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教学情况也是国内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等(杜丽萍,2019;耿霞,2018;顾瑾&荆洁兰,2019;洪娜,2019)。同时,有些学者关注到英语全球化带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压力和语言困境,如雷春华(2018)关注第二语言学习的跨文化诧异与适应;吴娟娟(2018)关注英语全球化对语言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国内学者对于民族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都进行了丰富的研究,既有从宏观角度对民族语言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也有从微观角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些对于民族语言政策的研究,不仅展示了我国的教育现况,也为未来教育政策的提出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方向。

(五)民族语言使用现况

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现况,是国家语言政策发展进步的现实条件,也是国家语言政策实施的检验标准。国内很多学者不辞辛苦去实地进行考察,如王浩宇和何俊芳(2015)天祝县藏族居民语言使用现况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王德强和赵婕(2019)以香格里拉建塘镇为例,对足迹交往视域下云南藏区城镇语言使用现况进行了分析。然而,少数民族语言在使用中往往会遭遇一些语言困境,特别是在一些专业领域中的语言表达困境,如法庭庭审。关注到这一问题后,有些学者对我国民族地区法庭庭审中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语言困境提出了应对策略(吴东镐,2020;张青,2019)。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国情,国内学者对于民族语言有着极高的研究热情,主要从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政策、民族语言使用现况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总结

本文对2016-2020年中国知网上有关语言和民族的相关论文做了一个简单的文献综述,就国外和国内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显现了国内外民族语言的发展现况。  首先,关于国外语言与民族的研究,知网搜索结果显示国内学者关于国外语言与民族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学者重点关注国外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通过研究和分析,为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其次,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的语言与民族的研究热情高涨,尤其关注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从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政策、民族语言使用现况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保障了我国语言的多样性。总而言之,语言与民族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曹祝兵.民族地区汉语官方语言运用途径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2):184-187.

[2]董希骁.从语言名称争议看中东欧语言民族主义新动向[J].国际论坛,2019,21(01):143-154+160.

[3]杜丽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与汉语言文化素养研究——以语言知识结构为侧重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4):231-234.

[4]冯彦颖,刘迅.国产微动漫视听语言下的民族文化传承[J].电影文学,2020(08):103-105.

[5]高志英,李丽平.文化尊重与支系尊严 ——基于中缅边境景颇族波拉支系语言生命力的研究[J].思想战线,2019,45(06):20-30.

[6]耿霞.国际化环境下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0):225-228.

云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学者少数民族
粤北世居瑶族母语保持现状及策略研究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
程门立雪
大学者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