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工商”实业教育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0-04-09 08:13陈珏孚
公关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陈珏孚

摘要:基于实业体系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公共利益价值,也被称为“公益工商”行业,自形成以来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源头可追溯至辛亥革命时期,与当时实业发展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业教育思想导向下,职业教育逐渐由不成熟的传统形态中脱离出来,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前景。现结合实业教育思想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启示作用,针对两者融合发展路径提出相应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益工商” 实业教育思想 现代职业教育

引言: 创办于20世纪10、20年代的无锡公益工商中学,由我国著名工商巨子荣宗敬、荣德生先生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她秉承“实业兴国、实业护国、实业荣国”的办学思想,以实学实用、学以致用为指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培养了直接从事一线生产的实用职业技术人才,在无锡乃至中国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而实业教育思想始于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需求在面对列强入侵压力时的一种典型表现,她拥有着光荣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教育制度,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原始雏形。从实业教育的本质思想内核来看,其旨在通过推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改革制度来赋予人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具备了公共利益性质,即“公益工商”的来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对其加以完善已成为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现以实业教育思想为引导,通过阐述其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影响,探究全新的融合发展道路,概述如下。

一、实业教育思想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作用

(一)思想层面——教育观念应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初期,内在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如清末时期,世界发展的主流正是科学技术,但清政府当时闭关锁国,在教育思想上也呈现着明显的墨守成规状态,致使教育成效一直难以得到突破。至后期,发起洋务运动的各代表人物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潮,如李鸿章主张通过科技的发展来改变内忧外患的局面,同时创建了相对完善的实业体系,在实业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也成为后续职业教育开展的基石。步入现代后,社会的价值观也仍是唯学历至上,职业教育仍倾向于“重理义,轻艺事”的状态,借鉴实业教育思想,各教育学家开始将职业教育目光投放在应用层面,如倡导紧跟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教学方向,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以政府政策为指引,使得职业教育工作于近年来开始与时代发展相互接轨。

(二)课程层面——教育结构应兼并中西内容优势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依托时局发展实业,同时促进了实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如主张虚实结合,在注重以“西学”为教育主要内容的同时,不忘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这便是中西方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优势重叠。以此为鉴,中西教育结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也得以沿用,且就目前成效来看利大于弊,“西主中辅”回归到教育上还是心与术的教育。职业教育在后期课程建设中,还应进一步注重技术的创新,与发达国家水平对接,同时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使中西内容优势在教育发展进程中得以不断的兼并与发挥,为现代职业教育道路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制度层面——管理方案应集人文实效于一体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实业教育思想中也着重强调了规章管理的重要性,如清朝八旗子弟入关前在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下井然有序,官僚腐败蔓延至军队后,没了规矩和章法的支撑,便被太平天国击败。至后期,李鸿章深谙责任与监督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出一支现代化部队,并将这种管理思维运用至实业教育上,将实效性与人文性融于一体。“宽进宽出”是当下中国职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可通过借鉴实业教育思想中的制度管理特点,由“三分教七分管”的形式出发,让学生自主管理成为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可行赏罚分明制度,明确责任与利害关系,并辅之监督及执行机构,最大限度发挥职业教育管理效能。

二、实业教育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衡量职业教育师资需求,规划人才筛选机制

教师作为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其结构、素养以及思想认知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成效。依托于实业教育思想中的观念要素,现代职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可重新针对不同方向的师资需求加以衡量,并结合职业院校办学方向,规划明确的人才筛选机制,使师资效能可得以最大化发挥。

首先,根据职业教育院校具体办学方向,做好學历要求及相关证书要求规划,例如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就是一个例证;其次,打造职业教育师资再教育链条,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再教育,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理论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则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技巧,以便在后续教学工作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师资综合素养的进一步优化;另外,可通过系统的考核手段来动态化考查教师能力情况,包括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构建情况、教师自我评估、教师之间相互评估、领导统一考核评估等,从而切实掌握人才结构动向,再以针对性措施改善不足。

(二)发挥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启用校企一体模式

职业教育区别于学历教育的关键便在于以输送职业型人才为主旨,为达成这一教育目标,便可考虑融入实业教育思想中的内容构成要素,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勇于突破现有模式桎梏,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完善目的。

首先,在办学形式上可采用教育与实业迭相为用的形式,如高度衔接院校与企业,形成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尽快入岗完成实践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其次,在创建校企一体模式的基础上,发挥职业教育多样化、实用化优势,如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开设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市赛、状元大赛、省赛、国赛)等,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避免职业教育流于形式;另外,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及考核当中,同时直接面向对口院校进行招聘,从而形成完整的良性循环生态链,并在岗位观察中将人才培养的短板反馈至职业院校,为后续教育方案的改进与完善提供相关依据,促成职业教育的整体优化。

(三)把握职业教育核心精神,倡导理论实践结合

现代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是两个相互衔接、相互依托的板块,只有在二者相互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巩固教育根基,并作用于实际当中。实业教育思想中,对于核心精神的把握是将教育工作落于实处的关键,因此,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中,也应切实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教育成效流失。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重新规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占比,并根据专业需求情况做出具体调整;其次,职业院校教师在面向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时,可将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进行区分审视,从而及时找出不同学生的短板所在,如部分学生理论成绩较优而实践成绩较差,便可在后续教学中着重进行实践训练,以填补自身不足;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实践中所得经验作为理论学习的辅助依据,进一步推进专业化实践人才的打造,使职业教育在根本性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核心精神,最终实现教育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需要迎合时代的需求,也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发挥职业导向作用,鉴于实业教育思想与其有着高度契合性,因此可于后续发展中以相互融合状态加以开拓,探索出“育人”与“就业”兼并的全新教育道路,将职业教育的特色价值发挥至最大化。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益工商”教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19SJA059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高吉.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缘起及内涵[J].现代企业,2019,12:113-114。

[2]張静,杨贤江.职业教育主旨观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9(06):158-161。

[3]刘宇佳,王传毅.五四时期的“教育反思”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04):19-27。

[4]《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课题组,马成荣.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28):16-21。

[5]苏永明,程绚丽.“实业兴国”背景下的民国商业职业教育探析——以江西省立南昌商业学校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9(04):78-84。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与改革重点
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
谈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对新形势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