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会展业恢复期的五大焦虑

2020-04-09 08:13张晓明
公关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业界会展业场馆

在高强度的写作节奏中,我几乎全程观摩了杭州、长沙与西安三座城市的会展直播,与国内多位专家取得了深入沟通。在一定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在此与会展界朋友针对疫情应对做进一步分享,对会展业恢复过程中先后可能出现的五种焦虑情绪作一些梳理并寻求对策。

【业界焦虑之一】展会扎堆时,我们何去何从?

即便没这么多专家作疫情探讨,业内人都明白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展会扎堆现象在所难免甚至很严重。无论从疫情或竞争角度,不少企业一直为恢复期展会的重新举办而担忧。尽管担忧角度不同,程度有差异,但担忧是必然的。因而,时不时地听到类似于“我们的展会在后续该怎么办”的说法,尤其是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及展会项目可能会更明显。

主编观点

一方面,这种焦虑可以理解。在会展业,不少企业起步晚,人员“精干”,资源缺乏,视野有限,原来仅有的几个项目若不能举办,可能直接影响公司生存,随时可能关门。

另一方面,展会扎堆迅速出现,从行业发展角度有促进意义。重复举办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专业化、品牌化与国际化发展。在国内,几乎每个主要会展城市都有车展,都不缺家博会、茶博会、婚博会。类似现状看起来繁荣了行业及市场,解决了就业,从根本上看则缺乏超前意识和展会精度。这仅仅是让公司有事可做,根本谈不上做大做强,不够有机,缺乏生态观念,最终必然影响城市会展业、公司品牌与展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展会扎堆问题必须要从两个层面尽早解决。一是,小公司多年来苦苦支撑,只是眼盯着有限业务,迟早要歇菜。与其总微利行走,还不如早寻出路,因为公司这次不倒下次也难免,展会这次在办可能明年就没出路,斩断后路至少可绝处逢生,不然还在做美梦。因而,小公司没必要过多为疫情唉声叹气,有些项目在此时就坚决放弃吧!从整体角度,主动寻求公司兼并与展会融合是相对可行的出路。二是大公司可将本次疫情作为发展的新契机,主动吸纳“休克鱼”(没死但有一定活力)进入自身公司视野,寻求更大发展。

主编建议

①在梳理展会项目中要善于快刀斩乱麻,该断则断,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以前的展会一定都要办,重要关头正确决策很重要,别在特殊时刻增加企业负担,应设法降低损失。

②经过谋划确实要举办的展会,则应尽早联系合适场馆,并就重点环节加快落实。在恢复期举办展会,要深思熟虑,早做谋划,加强对供应商、参展商、观众等各方面的信息沟通。

【业界焦虑之二】展期集中时,价格如何变化?

展会的扎堆将出现同业竞争、同类题材相斥等问题。有业界人士认为,纯粹的齐心协力有难度。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在会展业恢复期,多个展会展期的集中将导致展馆业务吃紧。由于上半年业务相对停滞,多数企业有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动能,各主办方将想方設法在主要展馆中落实展会,最终导致展馆各方面价格明显提升。这可能对场馆很有利,但对诸多利益相关者而言则是成本提高。搭建商等服务商由于业务大量积压,短期内高负荷运转产生的成本将往参展商转移。展会上中下游的企业都会对价格波动很敏感,于是关于价格问题的各种讨论此起彼伏。

主编观点

业界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很有必要,但也要注意细化分析而区别对待。在会展恢复期中,我认为一些价格变化是必然的。比如,搭建商在一天和两天之内完成委托搭建,其费用自然有差别。因而,搭建商基于自身成本的明显提升而提高搭建价格,高投入高产出,这无可厚非。再如相对敏感的场馆服务价格,我认为不可能产生明显的价格变化。由于业务来不及承接,让主要的场馆降价很不现实。同时,主要场馆明显提价也不现实。毕竟,主要场馆的经营业务相对多样,在行业恢复期使用价格提升手段有杀鸡取卵之嫌,会影响自身形象。就像近期有人高价经营口罩生意,尽管赚了钱,其实会被鄙视。有眼光,有愿景的主要场馆不会这么做!因而,场馆保持原价经营相对合理,符合我的预期。

主编建议

①会展企业不必过多思考场馆服务价格提价的影响,却要对搭建等服务行为有更多的成本提高意识。从多个层次考虑,需要有较多的资金准备以应对突发变化。

②会展场馆要注重塑造良好的公关形象,注重长远发展战略,注重行业骨干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不适合在恢复期随意提价,扰乱整个行业的发展秩序。

③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监控与协调等功能,与主要会展场馆在统一思想中优化市场秩序,在行业统筹规划和充分协调中促进行业发展。

【业界焦虑之三】服务质量,是否能有保证?

会展业的服务功能在行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在多年历程中,人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精准服务、精细化管理等都引起了业界高度重视。业内人士也高度认可服务在展会运营中的意义及其作用。近年来,主要会展场馆不断地强化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内容,取得了明显的业绩。然而,疫情当前,很大一部分会展企业在当下既担心自身经济效益的不理想,需思考眼下现金流问题,也要担心恢复期的展会扎堆运营会明显降低会展场馆的服务质量,一种相对消极的观念行为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市场。

主编观点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服务观念深入人心,服务质量关乎事业成败。如专家所言,一直向好的中国经济发展是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定心丸。疫情是暂时的,行业发展甚至继续蓬勃发展是必然的。等到行业重新复苏,各类企业服务不会简单地因为疫情冲击就特别离谱地改变行为,素养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个别区域或者环节出现服务打折并非没可能,但大面积服务质量出现下滑是没有太多依据的。场馆的运营非一朝一夕,只要运营一天,就要坚持服务质量,只能提高,不能削弱,不然无异于自断活路,自毁家门。

主编建议

①会展场馆尽早制定恢复期服务质量运营与保证体系,与业界尽早加强广泛深入沟通。

②会展主管部门要注意建章立制,对行业恢复过程中发展的诸多环节质量有严密监控。

③会展行业协会在当前就要加强宣传,依托專家力量为恢复期的高质量运营创造条件。

【业界焦虑之四】招展招商, 实在有些茫然?

在近期会展业尤其是展览业,主办方对展会的招展商环节显得很茫然。从多个角度看,展会与会议及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定意义上说,展览的招展招商环节显得相对复杂。目前,鉴于会展行业与多种相关产业的关联度,一个展会在行业恢复期是否能够如期在原有场馆举办充满了很多的未知数,对企业后续行为带来明显影响。如果改变展期(很多展会几乎既成事实)和改变展会场地(并非不可能)同时发生,考虑到展会与产业的相互关系,招展招商环节自然将很困难,客观上对招展招商这关键环节形成巨大冲击。

主编观点

这是一个值得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既和主办方有关,也与参展商和观众有关。当然,这也将明显影响会展场馆的经营节奏。招展招商的不成功,将对展会造成致命冲击。改变时间,将会增加很多的沟通内容与障碍。改变场地,可能因产业集聚区的错位而导致展会的足够不理想。同时改变场地与时间,展会效果更难保证。如果考虑时间改变,地点改变,展会最终仍不能落实,那影响就不是简单的了,对展会的后续延伸必然有更多伤害。

主编建议

①与其停留在各种可能性上,不如尽早分析疫情,在可行性分析中确定合理化对策。

②确定对策需基于综合信息进行,主办方要关注各类制约因素与条件并洞察其中的关联度。

③综合宏观与微观等多方环境因素,尽可能制定可进退的灵活对策以应对变化的环境。

【业界焦虑之五】 2020年,企业效益如何保证?

在疫情过程中,很多会展企业一把手忧心忡忡,近期一谈起该话题就情绪低落。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本年度企业经济效益的完成没把握。企业之所以有这种顾虑,包含多方面原因:展会复苏时间的判断有局限性;资金链未必断裂,但现金流完全没法与往昔相比;员工的产出有局限性,生产力效果不够明显。因而,很多的管理者有点想当然,很大比例的企业负责人认为,2020年营业额及利润将必然低于去年,与去年持平是不可能的。想超过去年业绩,那未免有点痴人说梦。

主编观点

在与多位企业一把手的深入沟通中,有不少企业对疫情还是有较有效的应对措施的。在沟通中,他们明确表示资金运作不可能掉链,业务影响自然有但未必一定有那么大。也有一定比例的一把手已开始在多方面思考新机遇,在技术投入、人员提升、资金筹措等方面有精心部署,显得小有把握。虽然企业有大小,战略思维差别大,负责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但是前述企业的思维与眼光值得业界其他企业在学习中改变观念。其实,每一个企业在疫情应对中结局未必一定会那么惨,我们2020年的业绩完全有可能与过去持平,超过去年也并非没有可能。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提前筹备,未来的业绩完全可能超越近期企业概念中的“悲观”业绩。多位专家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给我们会展企业运营有更多启示。

主编建议

①改变想当然的今年业绩必然会下降的思维,与其等死还不如主动积极寻求对策。

②提高企业定位,统一中高层思维,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与作战状态迎接行业复苏。

③尽早和行业领先企业进行业内思维沟通,多方听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积极建言。

④危难之时寻出路,疫情之中找机遇。重点布局,敢于创新,借力发展,提高效益。

作者简介:

张晓明,《明说生态会展》微信公众号(ID:gh_5fde28e82723)主编。现为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会展与品牌传播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兼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业界会展业场馆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全面透析欧洲会展业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业界大事
业界大事
从业界到学界:成功转型仍需“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