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国画历史悠久,而山水画是国画中颇为常见的主题,色彩运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臻成熟。我国国画非常看重创作意境,色彩的运用在山水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传达意境的核心载体。本文以此展开分析,探讨我国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技巧,希望给予业内人士参考,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国画的魅力。
关键词:国画 山水色彩 运用技巧
一、国画山水中色彩运用的历史沿革
绘画中的色彩最早是用于陶艺制作、岩画中,大概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岩画中色彩的加入对绘画历史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变革作用。直至魏晋南北朝,古典绘画色彩运用才慢慢步入完善纯熟期。不过,水墨画的出现在一段时间内几乎令色彩运用的意义与作用消失殆尽,水墨画的诞生、发展,最终成为我国绘画主流方式。这在历史上无疑是一次重大变革。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繁荣,青绿山水画得以发展,并代替了水墨画的地位,比如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春山行旅图》《江帆楼阁图》等。
中唐时,青绿山水画画风发生变化,水墨运用比例提高,水墨山水、青绿山水二分天下,齐头并进。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色彩极为丰富,色彩运用上也颇为纯熟,水墨山水一跃成为主流绘画方式。与此同时,青绿山水也有诸多代表作诞生,如《千里江山图》。元朝之后,文人思想发生改变,山水画色调也重归于浅淡系,主要是黑、白两色调。那时文人多倾心于提高自我素养,对名利等颇为淡漠,这一精神追求对绘画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绘画赋色朝着清新淡雅方向转变,所以山水画中水墨山水、水墨淡彩占比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富春山居图》。
二、文化在山水画色彩运用中的体现
山水用色中道家思想的体现。道家思想的核心为道是万物之根本。山水画色彩运用方面,也深深烙有“道”的痕迹。无色而五色成的色彩运用技巧便是道家无为思想的展现。白是最为基础、最根本、最朴素的颜色,白和黑虽然互相对立,但并不矛盾,甚至可以很好地结合,通过黑白的融合,山水画的内在深意会被表现得更完美贴切。因此,说到中国画,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画中的黑白双色,然后才是绘画的其他要素、技巧等。
山水画色彩运用中佛家思想的体现。说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必然要提起的就是佛家思想。它不仅对绘画艺术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其他艺术也有深远且重要的影响。我国很多传统绘画都受到佛教思想文化影響。例如敦煌壁画中,黑、赤、白、黄、青是佛教的五色,而且敦煌壁画的内容、主题很多都源于佛教故事,色彩上也更凸显佛教色彩。佛教色彩重视审美性,装饰上也较为夸张,绚丽氛围更浓,和本土哲学截然相反。
三、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分析
首先是青绿山水。青绿山水指的是主色为石绿色、矿物质石青色的山水画。主要分两类:大青绿和小青绿。大青绿的特征是着色颇为浓郁、装饰性较强。小青绿指的是水墨淡彩上波罩青绿,两者都展现出画家对色彩表达的高度重视,主张随类赋彩,追求在画纸上呈现自然山水的丰富色彩。
青绿山水的色彩处理方式有四种,其一,把山石用墨色勾勒,继而以赭石打底,墨迹完全干了后,在山头部分染上花青或汁绿,完成底色。其二,对青绿失色加以积染。其三,画石青,罩上染头青,迹色干了之后,用二青、三青提亮。其四,画石绿,和画石青雷同,都是先罩绿,再以二青、三青提亮。
其次是水墨山水。水墨山水画在极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主流国画山水形式。这和古代文人墨客不追名逐利的思想境界相关。画家秉持运墨而五色俱的理念,用墨色来展现五色,以水墨为主、淡彩为辅,打造看似无色却有色的效果。水墨决定论对国画的影响非常深刻。该理论注重突出墨韵,色彩运用上的处理手法是以水墨加以渲染,从而令景物和笔墨合二为一。
最后,国画山水色彩运用鉴赏。国画色彩有植物色、矿物色,也有动物色。矿物色是不透明的,所以会运用单色平涂方式。而前两者是透明的,所以可作石色底色,起到渲染作用。比如张大千的《巫峡清秋》中,便采用了没骨法,也就是用颜色的深浅来呈现层次感,而不进行轮廓的勾勒。
国画山水画历经上千年发展,有独特的色彩运用理念。新时代环境下,国画色彩运用技巧也获得更进一步的完善,如借鉴西方绘画技巧,加入更多色彩元素,将水墨和色彩融合,令国画绽放更别样的光芒。
四、结语
国画是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是对自然的临摹,也彰显自然的本色天成,在色彩的运用中,一方面延续我国国画创作特点,一方面结合多种色彩元素,使国画这项艺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释放更多姿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政.中国画色彩传承与创新性探索研究[J].美与时代,2017(45).
[2]刘庚凡.线条下色彩空间的抽象表达:李克宝绘画艺术浅评[J].艺术教育,2018(04).
[3]杨春玲.色彩在国画山水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8(33).
[4]王琳.试论国画山水中色彩的应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8(38).
[5]王先岳.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作者简介:殷永胜,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