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10-12 21:34李海燕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运用技巧问题导学信息技术

李海燕

摘 要: 传统教育的知识传递方法大多来自老师的单方面硬性灌输,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掌握,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现代性新兴学科,老师授课方式更不能囿于传统教育刻板单向传递的教导方式之中。新课程“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要求下,“问题导学”是老师授课运用高效课堂技巧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问题导学 导学模式 运用技巧 信息技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引路人。“问题导学”正是新课程实施后,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学习热情与方向这一现状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以自动探究的方式学习为最终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中生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具有理论与操作结合紧密,逻辑性严密等特点。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案中适当设置问题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是以老师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开始对该问题产生兴趣,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要运用问题导学,一个科学、适当的问题是前提。为了对课堂节奏进行良好把控,老师可以在备课时考虑问题的内容与提出的方式、时机。在问题设置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的内容要针对高中生普遍的知识水平,大多数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个基础印象,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新课伊始老师提问要注意深入浅出,提的问题既要与课程内容相关具有一定专业性,又要让学生知道思考探究与动手解决的方向,不至于脱离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太远使学生毫无头绪,无法自主思考,丧失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初衷。随着授课的进行,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后,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加深问题的难度,始终保持思考和探索的空间,维持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问的时候要兼顾学习进度较快、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掌握较多的学生和学习进度较慢、专业知识还没有牢固掌握的学生,可以适当设置两种难易档次的问题,使他们都能集中精力学习。

(二)老师设置提问环节时要考虑提问的方式能否引起学生兴趣,可以以学生的生活日常相关为切入点,或引用学生感兴趣的时兴话题,例如,讲到“PhotoShop”这一课程时,笔者曾结合PPT课件给出两张图像,并告知左边是原图,右边老师利用Photoshop做了些加工,提问能否大家看出来老师动用了哪些Photoshop技术。问题提出后,学生大都兴奋起来,将预习过的Photoshop知识点一个个拿出来做对比。还没有开讲,学生就将老师动的“手段”认得八九不离十了。经过这一问之后,学生对Photoshop这门课程未知的恐惧心理完全消除了,并且认识到学会了Photoshop技巧对今后日常生活娱乐相当有实用性,因此学习氛围空前高涨,纷纷专心听老师讲课,并自主进行实操。

(三)为了保持流畅的课堂节奏,老师设置提问时机时要注意,一般进入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即将对某重难点进行分析时可以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要讲的知识点上。在课堂考试或结束的时候可以提问巩固所学知识,测验学生把握得有无偏差,并对下一刻预习做正确导向。问题不要提得太多太紧密,不能打乱讲课的节奏,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完成本堂课案的教学任务为目标即可。

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问题导学的主体在“学”,主旨在“导”,问题一旦提出,老师应该引导或带领学生开始分析、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多种,老师可以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解决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因其特有的实操性强的特点,学生以实践着手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知识比生搬硬套的讲述更容易理解记忆。在有电脑配备资源的条件下,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边实操边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教授flash动画的时候,考虑到若只是观看老师操作,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记忆,在简单理论接收后,老师直接带领学生一起上机操作,授课时,老师先指导学生打开flash软件,然后随老师演示了一遍位移的基本操作,对flash课程的学习有了基础技能。随后老师布置任务:使学生制作一个汽车移动的动画,并拿出基本参数,在学生实际开始操作之后才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这时纷纷开始请示,老师忙不过来时,允许同学间互相交流。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完成了操作要求,少许还没有理解操作要领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任务。这堂课若只是摊开书本讲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这些理论如何操作,学生很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照样摸不着头脑,但在操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令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无法上机教学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思路,较大型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分组头脑风暴拿出解题方案。老师要注意随时跟进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进度,在学生遇到瓶颈或思考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指导学生突破障碍,纠正瑕疵。

三、及时反馈,客观总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结合的学科具有相当严谨的逻辑体系,在学生成功解决问题后,老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的实践结果是否有效,有无简化和纠正的步骤,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科学与正解有无出入,是否具有实操性。让学生在对自己的答案正确评价定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一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建立各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在整体掌握的基础上梳理自己的逻辑有无漏洞,知识点掌握有无薄弱的地方。并将实操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知识点反馈到实际操作上,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把握,使学生更系统、更具体地提升专业水平。

“问题导学”能够将老师的学案与学生的自主探究联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是老师掌控课堂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技巧之一。

参考文献:

[1]谢飞.“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96):110.

[2]周淑萍.基于网络环境高中信息技术学案设计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运用技巧问题导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