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通过对东干音乐传承现状的梳理和研究,寻找有利于东干音乐发展的路径,旨在为东干音乐的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东干音乐 传承 发展 传播
民族民间音乐是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促进音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内在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对邻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对东干音乐的研究初衷,也是基于需要更深层次地去了解和掌握国外民族音乐的音乐形态,以便加深对音乐文化的了解与融通。东干人作为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民族,和中华民族同宗同源。“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东干音乐作为中国民歌的活化石,我们深入了解它也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能在了解和掌握东干民族音乐过程中收获更多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内涵。
东干人是距今130多年前,由中国移居至中亚的回族人的后裔。近年来,国内有关东干人的报道渐多,东干学,也已成为一门研究学科。研究学者认为“曲儿”“曲子”是东干人的音乐载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新曲子和老曲子两大类。通过对东干音乐的研究可以从该民族音乐的传唱方式、节奏韵律、歌词表达等方面,更加明确和清楚地了解该民族的生活傳统和文化传承。
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分院工作的穆哈买德·雅斯佐维奇·苏尚洛就在此建立了东干文化研究小组,进而开创了东干的历史和文化研究。目前已成立了中国东干学研究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东干研究所。东干民歌被称为民歌的活化石,而东干语也被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种学术界的提法证明了东干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保留的文化本体现象,有些文化可能在我国已经消失,但是东干文化还得以保留。
目前在东干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也使得东干音乐的发展大大受阻。众所周知,东干音乐的老曲中的“唱家子”随着年事已高,没有传承人的继承,老曲子能保留的越来越少了,新曲子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作为音乐整体发展的团队建设远远不够。由于东干音乐所属的区域不同和制度不同,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要使其传承科学合理并有效地进行,主要依靠人文传播、制度传播、景点传播、媒体传播、教育传播、政府活动传播等方法进行。每种传承方法各司其职,取长补短。总结以上传播方式,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文传播。人文传播作为人类文化活动中传播活动的雏形,在少数民族地区是最常用、最普遍的传播方式。传播者与观众直接进行交流。音乐和民间各类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现象。 但是,人文传播受传播范围限制,一般只能集中在本区域,具有娱乐和实用的功能和价值。
二是制度传播。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的保护制度,让人们对民族音乐提高关注。东干音乐在当地不属于主流文化,如果要想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就得通过各种渠道让政府部门了解和关注这个群体。可以说制度传播对东干音乐的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一定的制度,势必会衍生出很多的东干音乐研究成果。
三是景点传播。文化要想发展,必须成为有经济效益的产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东干音乐的传承提供了帮助。据了解,东干人也运用自己的音乐文化来实现经济效益,他们打造自己的民族服饰,与游客同乐,把音乐最为直接地面对面地传播给游客,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推广和传承有一定的作用。
四是媒体传播。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东干音乐广泛地对外传承,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并了解其中的文化,无论是传统的老曲子还是新曲子,通过互联网、各类媒体平台、数字平台、音响音像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传播,势必将具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五是教育传播。音乐教育也是音乐传播的一个很好的手段,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音乐传播的过程。教育传播蕴含着种子的能量,对东干音乐的传播和传承都有着特殊的贡献。在其生活的国度结合现实状况因材施教,能够将课堂教学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音乐情感、音乐形态和音乐神韵等融为一体,传授给学生,进一步发挥好教育传播对东干音乐传承的作用。
六是政府活动传播。一个地区要想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文化活动要想充满活力,需要与政府部门的活动充分融合,比如文化旅游节、音乐节、各类晚会、高端政府会议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也一定会对音乐的发展助力。
综上所述,一个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制度做支撑,同样也需要音乐人士的努力奋斗和对民族音乐的坚守。
参考文献:
[1]周景春.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4.
[2]时静思.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与发展[J].赤子,2015(03).
[3]赵塔里木.关注跨界民族音乐文化[J].音乐研究,201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社科艺术规划项目“东干音乐的整理与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16NXYBCDD04)。
(作者简介:李云鹏,男,本科,宁夏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