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摘要】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我院50例脑梗死后V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為对照组(n=25,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和研究组(n=25,给予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改善明显,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艾地苯醌;尼莫地平;脑梗死;VCI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性疾病,多因脑血管疾病所致,以思维损害、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无定向力、生活不能自理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未进行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痴呆,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脑梗死后VCI发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的认知障碍,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待临床确诊时常会增加治疗难度Ⅲ。尼莫地平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钙离子抑制剂,在中轻度VCI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但对于重度VCI治疗效果常不理想。艾地苯醌作为一种线粒体功能激活剂,在对抗脑缺血及中枢神经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日。为此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我院50例脑梗死后VCI患者,旨在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我院50例脑梗死后V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53-76岁,平均(62.56±3.45)岁;病程2~10个月,平均(6.34±1.52)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25例,重度13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30m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艾地苯醌片治疗,30m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各量表满分均为30分,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越高说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治疗前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残死率高的特点,大多幸存者进入恢复期后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失语、感觉障碍等后遗症,据数据统计,在所有脑梗死患者中,约有50%左右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vc。VCI的主要发病机制与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白质及血管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但大多学者认为,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血管损伤及线粒体功能障碍日。
尼莫地平具有高度的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可有效抑制Ga2+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流及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并可激发Na+-K+-ATP酶活性,扩张脑血管,防止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进而缓解脑缺血症状及血管损伤。另外,尼莫地平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5-HT、花生四烯酸等物质释放所致的血管收缩。艾地苯醌是一种脑能量代谢改善剂,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稳定线粒体膜的同时参与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及ATP的生成,改善脑缺血时的能量代谢及机体的多种病理状态H。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还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MMSE评分、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均职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脑梗死后VCI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