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友 张青松
耀眼的华茂“柠檬黄”
在共和国建立70周年庆典的日子里,连云港市呈现出建市以来最壮观、最震撼、最开心的一个个欢庆场面,载奔载欣、烘云托月,载歌载舞、大放异彩。数百万连云港市民,徜徉在吉祥欢乐的海洋。
为了节日的干净、整洁和美丽,这一天,有一群人却不能与大家尽情享受这美美的欢乐时光。此刻,一个由600多位身着“柠檬黄”的城市绿化军团,齐整满员,正战斗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坚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他们用降尘车洒水扫路,用维修车检修路灯,用搅拌机搅拌沥青修补路面,用垃圾车清运垃圾……他们保持着奋战一线的工作姿态,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组合成一道道亮丽的“柠檬黄”风景,给这个盛大的典礼送去至高的中国工人“仪仗”。
这支特别的团队,连云港市民称之谓“华茂人”。
“华茂人”的全称——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华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在连云港灿烂一片的“柠檬黄”中,“华茂”堪称一枝独秀群芳,华茂冠盖全市。她是全市绿化保洁行业中的俊彦,被公认为业界排头兵。
排头兵,领头雁;怀着初心,砥砺前进。华茂名不虚传,领跑在全市数万职工队伍的前头。
排头兵,党培养,一颗初心,光耀照人!
这就是华茂——2016年被树立的全市唯一重大典型群体;
这就是华茂——连云港市安置失岗转岗员工的重要基地,出色的再就业“摇篮”;
这就是华茂——关键时刻能打硬仗、高质发展勇当先锋、工程质量确保一流、转型发展创新经验的优秀团队。
追寻华茂业绩,荣誉为她证明:全国23城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基层单位,连云港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状,连云港市文明单位,2016-2018年连续三年荣获市工投集团先进单位……华茂还有一个班组,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初心”滋润团队品质,“初心”端正奋斗方向。多年来,“华茂人”有情怀、有追求、有境界,总是先人一步走向出类拔萃,荣誉与业绩匹配,嘉奖与赞美同行。
如果把华茂比成一朵花,她香得透里彻外,花艳四溢。在市工投集团,“华茂”的名字叫得很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龙与一班人,始终把这个典型抓在手中,放在心上,不仅对华茂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指导,更是树立为标杆。集团各企业见贤思齐,向华茂学习,争当创业的模范,发展的标兵,后进变先进,先进更优秀。
可以说,连云港市工投集团所属5大盐场几十个单位,凡有井水处,莫不知“华茂”。在一次重大创卫活动中,华茂“柠檬黄”团队以特别的优秀胜出摘冠,被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誉为“铁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铁军”的诞生,得益于华茂有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想纯正、积极进取的好的领导班子;得益于有一支胸怀目标、指哪打哪,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的党员干部团队;更得益于有一支激情创业、甘于奉献,作风优良、劳动为荣的好的员工团队。“三好”合一好,企业才会“好”,华茂能焕发出“铁军”的勃发英姿和骄人风采,当之无愧,名至实归!
用汗水铺出港城大地“最美”底色
为什么开发区的领导同志要夸赞“华茂”?是华茂人脚踩东部城区大地,为千家万户和企业部落“洒扫庭除”,用汗水铺出港城“最美”底色。
东部城区,是连云港万众创业最具活力的临港产业区。在约8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整个新城区,一派投资热土,尽是产业长廊。这儿有有“三多”:园多,产业多,企业多。园多,一片产业园连缀一片产业园,园连园、园生园,园外园、园中园,宛若创业者用鲜花缀满的乐园。产业多,原来属于盐田的土地摇身一变而成的产业园区,汇聚了无数新兴产业,以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医药领军的新产业大军,浩浩荡荡,吐金馔银。企业多,成百上千,成千上万,小而微,微而中,低端甚少,高端甚多,中端比比皆是;放眼看去,第一眼蔚为壮观,第二眼引为洞观,第三眼叹为奇观。
東部城区美,保洁第一功。设若落户东部城区的企业的大亨小资,都觉得城区不干净,这将是一个令人多么不舒服的业态!所以,保干净,也是保生态,保创业,华茂人做的是一项令人不能小瞧的“民生”、“企旺”工程。
如果你想理解华茂,就请记住他们向全社会承诺和践行的一句话:每日每时,让城区“醉美”!
是每日每时呀!城区那么大,如若每人抛一片碎纸片,就是上百万片,1万个篓子都装不下。设若行人每双脚下带一块泥,聚集起来20吨大卡车也装不下。再若每辆货车沿途不意中倾洒一小堆砂土污泥,聚拢起来就是一座小山,铺摊下来就是给道路添堵和安全“肇事”。还有下雪天雪堵路,狂风天刮倒树,倒树出事故,除雪扶树,都是保洁的事。所以城区延伸到哪,保洁必须接着做到哪。而作为与保洁伴生的姐妹产业“绿化”,也应运而生、与城俱来。她是一个干净城市须臾不可或缺的绿色伙伴。
这是一件少不了的事:新上企业的厂区,需要栽树美化,空地需要草坪养眼。在企业老总们的声声呼唤中,热情的“华茂”人会应声而出,循声而至,为他们植绿、造坪、添美,把本来粗糙的一片片地方,换成满眼的生机盎然。
满眼生机盎然,就是港城“最美底色”!在“最美底色”面前,辛勤的华茂人,都低头弯腰,一丝不苟,用岁月的剪刀,精心剪裁一片片秀丽的风景。他们兢兢业业,在每个黎明早早起来洒扫;他们用晶莹的汗珠,把每个黎明都擦洗得很亮很亮。
风雨兼程托起“两种希望”
追踪“华茂”的创业史,你会看到,这是一个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建起来的企业:一无投入,二无资产,三无资源。
短短几年,华茂人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把原来只有8个人的小公司,风雨兼程,发展成为能容纳数百人“转岗再就业”的基地,催生了壮美的再就业花朵。
风是什么样的风?大开发快速推进,激荡起万顷盐田退让的漫天风云;波涛汹涌,推动了几千年淮盐史上的巨大变迁。
雨是什么样的雨?大面积盐田被征用,大范围盐工失岗,是“春潮带雨晚来急”,却也裹挟着几千人失岗的叹息饮泣,是“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是一个“褪色”的场景——失岗的职工纷纷找门路就业。2005年11月,台北盐场有8名自愿干保洁绿化的工人,在场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华茂绿化保洁公司。他们拿起扫帚,扛上铁锨,推起小车,成了开发区打上盐场人印记的环卫工人。
这些从盐场“洗脚”、到开发区“上岸”的“柠檬黄”,在摸索中坚持创业。他们在不经意中为“华茂”秀成再就业基地摸到了一条新路,好比黑夜里走路,有人最先点亮了一盏灯;又好比源头上的一眼山泉,原来只有一个小酒杯大小,人们称之为“滥觞”,但小酒杯喝着喝着,变成了滚滚长江。
就这样,华茂创业史上的第一个6年,把公司建成了上千盐场子弟长久生计的依托和保障。当年有位市领导感慨地说,几千个盐工失岗,放到市里安置也是相当困难的。没有想到,一个“华茂”就安置了近千人,了不得!
说是“了不得”,其实,当时的华茂很难。一是工资低。一下子把几百口人分流安置进来,都干保洁,而保洁的劳动附加值低。二是劳动技能差。从盐滩转岗来的工人,只会干扫马路的粗活;对劳动附加值高的绿化,技术跟不上,挣不到多少钱。三是劳动条件差,在野外操作日晒雨淋不说,工人普遍有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如厕难的“四难”。比如,工人干活累了,想歇歇脚,就坐在路牙石上休息,路上车轮滚滚,很是危险。
这么多的难处摆在面前,怎么办?新领导班子的“班长”孙加林坚定地说:豁出去干,把难题干掉!你不干,一个难题也消不了。
新班子上任的2012年,可以说是华茂各级干部的“劳动年”。那一年,公司大大小小负责人几乎都泡在劳动现场,与工人同甘共苦,为职工排忧解难。工人上班几点到,干部比工人还要先到。要说工人辛苦,干部比工人还辛苦,他们不但一起干,还一起学技术,为今后开发绿化和其他新产业做技术准备。这一年,每个干部的实时劳动日都达到200多天。
在产业单一的情况下,公司想方设法让员工多挣点,多方争取扩大保洁区,广种薄收也好啊。保洁区的范围,远至与赣榆区接壤、衔接连云港火车东站。
劳动条件差,公司尽全力去改善。顶着困难,挤出钱为员工建好一批休息点。6—7年间,公司先后建了24个休息点,每个休息点都有100多平方米。在野外作业,能有这样很像样的院落和房子,是难得的庇荫。班组可以在房子里组织学习,男工女工之间有个可以规避的空间,在休息点里可以烧水、热饭、为电瓶车充电,可以方便如厕。这几个“可以”,把露天作业的“吃饭难,休息难,如厕难和充电难”等问题都解决了,员工们十分高兴。
华茂公司竭尽全部力量,解决了许多难题,而核心的一条是:让所有转岗员工“人人有岗位,人人钱不少”。
干部为什么要干得比工人还要苦?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孙加林说,这样干,是要做到“一心两望”,即上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下不辜负员工的希望。他们庄严承诺,不但要真心真意把转岗职工当作自家兄弟接下来,还要“接得住,托得起,安置好,养得起”。
好一个“一心两望”!是用一颗初心,担起了两种希望!
华茂人倾情倾力做好安置分流这件民生大事,足以与当今任何一件民生大事并称彪炳。
华茂的领导风格是,要么不说,说到就要做到。为了不负“两个希望”,为了所有员工的利益,华茂人一级带一级,一层领一层,拼着干,盯着干,铆足劲去干。从2012年起,他们用7年时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实现了由“作坊时代”向“现代企业”华丽转身;第二步,加速度,跨大步,进入了“机械化创业”的新时代。
信义无价!真情无价!
端上好饭碗的华茂员工就是这样被感动的。并且,一直感動到今天。
从马路上“琢磨”出一片新天地
华茂创业史上第二个7年,是新产业之花怒放的年。
创业的第一个7年为什么难?难在没有形成有力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新产业在哪里?尽快找到新产业,时不我待!
抬望眼,新产业开发的一扇门似乎就在近处,但开锁的钥匙到哪里找?董事长孙加林和总经理杨汝云、副书记李平,企业党政领导班子一班人,面壁而图破壁。他们想了又想,看了又看,忽有一天,豁然开朗,计上心头。
常说人与命运,会互相成全。而这一刻,豁然间悟得一条发展妙计,让企业人与企业命运获得了相互成全的机缘。就在那一刻,孙加林手指着天天走过的马路说:看啊,我们的新产业,就在马路的上边、中间和地下,上中下就是一条新的产业链。
哎呀,好!这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于是,一条决定企业命运的锦囊妙计就从马路边“琢磨”而出。
“上中下”——孰为上?路面之上,天空之间的产业为上。孰为中?路面上沿平地衔生出的产业为中。孰为下?地面下的产业为下。三个维度,内涵十几个新的产业。“上”的产业主要是路灯安装、电缆维护之类。华茂产业区与开发区,有大片地方重叠,偌大的开发区处处需要“灯”,这就为华茂开发路灯安装产业提供了契机。而保洁和绿化,属在平地上做,与之相关联还有垃圾清运、路面维修、苗圃种植,这些都算“中“的产业。路面以下的产业也有啊!像窨井维护,输水和雨污水排放,地下管线的铺设,都算“下”的产业。大型市政工程则是综合性产业,这样的工程让“上中下”连为一体。
当年春,华茂通过职代会民主决策,“上中下”战略新鲜出炉。以这项决策为“分水岭”,在市开发区的大力扶持下,公司经济状况迅速改观。
一是改变了“大呼隆”生产的格局。过去,公司的体系就是公司+项目+几个保洁大队的“大呼隆”。现在推行了总部经济管理下的扁平化经营模式,建起了公司+新产业专业公司的管理架构。
二是工人的收入大幅提高。产业聚宝,终成现实,工资从每月900元不断提高,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工人们横看竖看,自己的收入比人家一点不差,乐了。原先热衷于上访的“人士”,都一齐“下岗了”。
三是产业转型初见成效。一条关联度高、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多产业格局,“上中下”产业齐头并进,干得一片欢腾——
“上”这一块,还被分工成两块处理:日常维护,路灯和电缆,交由华茂瑞泰服务公司运营;而新承接的路灯安装工程和市政工程,则由华茂的市政工程承担。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却是一个很大的“潜力股”。
“中“的这一块,形成基础产业和服务产业联袂运营的格局分工更细密。鉴于保洁绿化面广量大的现状,按片区新成立裕欣、裕升、裕祥3个公司,全作业区达到600多万平方米业务量。服务产业又划为瑞泰服务公司的机械维修、垃圾清运和益丰园林的苗圃种植两部分。华茂公司有上千万元的机械设备,如果都依赖外修,花费肯定不小,公司决定成立服务公司,做到设备基本上由自己维修,既掌管方便,又节约成本。而益丰园林公司,是从“中”的产业上“冒”出来的一个后起之秀:以30亩苗圃为依托,植上了8-9万株苗木树种,作为绿化所用苗木的有益补充。现在苗圃扩大到110亩,又增加了花卉盆景,产生了租摆业务,“益丰”成了华茂公司一个小小的“绿色银行”,一个专门经营花卉和苗木成了新的产业。
“下”的业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盛达市政工程公司承担起窨井维护,地下管道铺设,包括大型市政工程的承揽,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人们说,衡量华茂这样后来崛起的企业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尺度,就看市政工程行不行。现在可以说了:华茂盛达的市政工程已经做到“漂亮”级的水平上;现在的盛达,与市内那些市政公司相比,称得上一时“瑜亮”,盛达的“出山”,奠定了紧依“上中下”产业链的“鼎足三分”。
华茂的新产业像滚绣球般添长,年创产值提升到6000万元,比过去翻了6-7倍。
把华茂建成一座大熔炉
多年来,华茂公司一班人既注重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更强调用新鲜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尽显“点石成金”之妙。华茂像一座大熔炉,炼思想、炼情操、炼本领、炼技术,广大员工从这里一“出炉”,就是一块优质好材料。
通过华茂安置的员工,分别来自上下左右十多个单位,可谓“成分复杂,脾气不同”。曾有个员工,转岗后一副懒皮懒劲,拖着水车在马路清扫,别人一个班次都能完成定额,他却才干到一半。有意思的是,与他搭伴的偏偏是一个“死心眼”做事的女先進。这女先进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的班长赵小林。赵小林对他一不责备、二不挖苦,不声不响把他剩下的路段清扫干净。第二天他仍是象征性地扫了一小段,这时赵小林又默默地把那一段路的活儿干完。几次这么一“帮”,这人害臊了,他被榜样感化了,就找到女先进,说你让我慢慢适应。女先进笑成一朵玫瑰花,说你慢慢适应就好啊。现在说起当年这段轶事,这“茬子”自己也会笑得前仰后合。为什么?他现在是华茂的一名先进人物,一名由“上访专业户”变成的先进,还是个技术标兵哩。
熔炉“炼钢”,常常就在岗位上。华茂裕欣公司有个服务单位,叫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属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对“干净”的要求分外高,脏一点都不行。刚开始,裕欣的员工把“中心”院区保洁绿化当成一般的院区来做,结果“中心”发火了;此时“裕欣”经理刘元兵赶到,一不护短、二不推诿,按下云头,打雷下雨,只说一句:按新的标准重做,做到让中心的专家们满意!返过身来,刘元兵毫不留情,单刀直入,响鼓重锤,每句话说得叫人红脸出汗:我们是华茂的员工,为什么这次就没想到“华茂”两个字,为什么没想到华茂的光荣?现在怎么办?就在这里“磨刀”,磨思想的刀、技术的刀、质量的刀,把华茂的品质磨出来!话音一落,所有的责任都落到了细节,哪里不好,就从哪里改起,哪里出了差错,就从哪里纠正。好一次岗位练兵!走出5名优秀员工。“中心”有个女专家叫谢大姐,快人快语,说开始我对你们真不满意,现在我从心底最喜欢你们。
华茂的“熔炉”,天天都在“淬火”。凡是新来的员工,必先过“三关”:一过思想关,二过技术关,三过“匠心”关。别的不说,就谈倡导工匠精神,这在华茂已蔚然成风。工匠精神体现在绿化上的一个杰作,是园区创智绿园的高质养护。创智绿园的建造标准高,养护要求也跟着高,因此承接这个项目十分不易。绿园是市开发区辖区土地上唯一的公园,养护面积达15万平方米,堪称园区的“绿肺”,又是园区人的乐园。小公园美则美矣,又追求美美与共,其中有亭台楼阁、假山奇石、回廊曲径、水榭花墙,正属健身最佳处、又是观赏好地方。她纯系盐碱地上建成,所建的每一平米绿地,都要经过属于高端的抑碱隔碱“四层技术”才能建成;而养护用的技术含量,则比建设所用的技术含量一点不少还多得多。有关单位当时设定的养护招标方案,通俗地说,最基本的要求有三个:一是地下的盐碱泛不起来;二是栽植的花草苗木存活率之高,要达到生机盎然;三是让这个集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与北方园林豪放粗犷的特色风光,常葆不衰。明眼人一看便知,虽是最基本、实则最高标。而华茂的“工匠们”还真不怕,心里有底。为了能养护好这个园区“大观园”,有关方面意欲全市招标遴选优秀单位,恰在此时,华茂在园区举办的2017年年度综合考核中连中三元,名冠园区三大养护公司之首,一时声名鹊起。园区领导一看,优秀单位就在眼前!遂由领导和专家一起拍板:选华茂,我们放心。创智乐园的养护业务大单就这样顺理成章花落“华茂”。
“熔炉”炼的是精神,锤炼的是队伍,打造的是品牌。若问华茂的快速崛起有什么秘笈,不用猜,秘笈当在她有一座能炼铁成钢的大“熔炉”。用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团队,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武装头脑,人人带着分忧之心去担当国有企业的责任,人人都怀着理想目标和追求去做事——这样的企业,一定有好作风;他们完成的工作,一定有高质量;这样的团队,一定是处处出色而又出彩的团队!
干部到一线,企业强起来
你可知道,华茂各级领导的办公室,差不多都是空着的吗?说的正是。
在华茂公司,从机关本部到基层单位,除了少数处理事务必须坐班的人以外,办公室基本上是虚席的,人都到一线去了。你想找某某负责同志,一个电话打去,对方會告诉你,请你到某处来找我,现在,我在一线。
华茂有一句口号:是干部,到一线去!这叫“一线工作法”。
华茂“一线工作法”的工作面有多大?答案是:“上中下”产业区的面有多大,一线的工作面就有多大。华茂的产业区遍布开发区上百里范围,都是华茂人的一线。工作面庞大,担负任务重,出现情况就多,靠“键对键”说不清楚,靠电话解决不了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人沉到一线,担当、干事、扛责,把问题解决在工地、现场。
“一线工作法”从7年前推行至今,已成为华茂的鲜明亮点。“鲜明”的是,已经形成了“一线”、“现场”、“待命”三个意识或三条规则,为连云港工投集团探索践行“一线工作法”,丰富了内涵。
“一线”,就是在高举反腐倡廉旗帜,精心做好干部“人生护栏”的前提下,推行各级主要领导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到基层不是作秀,不是摆谱,而是一问计、二问情、三问民生、四督促检查推动,形成“工作连成线,责任连到人,员工连到心”的工作格局和考评机制。
“现场”又是一条规则。在华茂,一个干部的工作“悬浮”不到现场,说话就不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现场”比“一线”贴得更近,更抓得住事情的根和本。“现场”还有一个题中之义,就是在“现场干”,干部带头,万事不愁。有一次,华茂公司接到上级下达的一项创卫紧急任务,要在1天半之内把600多亩的昌圩湖小区“大杂院”清理,绿化好。清垃圾还好说,多上点人力就行了;可当时是冬天,哪来的苗木?哪能一天就栽活?董事长孙加林等人就在现场指挥,他集中大家智慧,一是从外地调集苗木和苗圃,二是把院内那些零乱不受看的雪松,采用移栽技术让它整齐成列,看去标致,岂不是两全其美!大伙拼着干了一天一夜,人人脚不离“大杂院”,几百人个个没合眼,把昌圩湖小区扮成了个“靓姐”。
“一线”、“现场”之外,还有“待命”的一条规则。因为涉及“创卫”、“创文”工程,单纯的生产业务往往要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有时重大节日和盛会的保洁,还涉及社会影响。赶在那时,就得“枕戈待旦”。
2017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路面积雪有好几公分厚,有3个关键点必须早早清扫:一是桥面,一旦结冰就容易打滑;二是涵洞下面的上坡和下坡,结冰也会打滑;三是连云港东火车站片区,人流滚滚,只要火车一到站,马上就有旅客接踵而来,若满地一片雪,当地人还能凭着熟悉的标志物辨识出路,做一回“风雪夜归人”,可是新来乍到的陌生旅客上哪儿做到“宾至如归”?此时的这个雪夜,雪一直在下,华茂出动百十号人集中待命,大伙盯住雪踪雪迹,待1点多钟雪一停,马上飞跑出去,开动铲车,带上融雪剂,到凌晨4点钟左右时,把白茫茫一片的东火车站积雪清扫得一干二净,也把旅客的忧愁清扫得一干二净。遇雪天是这样,遇台风更是这样。前不久一次台风袭来,华茂人如箭在弦上、高度戒备。当时暴雨如注,狂风蔽天,辖区东方大道边有十几株碗口粗的大树在狂风来袭时突然倒地,横在大马路中间。就在这节骨眼上,集中待命的十几名华茂员工顶风冒雨疾驰来到,他们用机械牵引的办法把这些树一株一株扶起来,把树墩子安牢,树活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
华茂的“星期五义务劳动”,雷打不动。每逢这一天,机关干部要到一线去劳动,哪里需要,哪里活重,就到哪里去做“志愿者”。在这样的场合,你分不清谁是工人,谁是干部。由于大家长期在一线风里来雨里去,华茂团队许多人都晒成了“黑非洲”,想找个“白面书生”,很难,可大伙乐在其中。他们自豪地说,这就叫“经风雨见世面”,能让我们从中获得成长的养料。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整个华茂团队就是在风雨中成长成熟起来的!
为企业更好的明天,跑出“加速度”
在华茂,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一句口号:要跑出华茂的“加速度”。为了实现“加速度”,华茂人挤时间,恨不能一分钟掰成两份用,个个成了产业大进军之路上的优秀“运动员”。
为了“加速度”,华茂人把节假日全数奉献,法定假日奉献先不说,连正常的休息时间也不例外,全公司上下做到“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能休息上半天一天,简直是一种奢侈。因为凡逢节日,都是大批大批的人外出旅游之际,保洁任务特重;再说许多承接的工程,总不能因为要在春节、国庆、五一休假而“割成”两半。华茂员工至今奉献了多少个假日,谁也说不清。但谁也不怨,谁叫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谁叫我们是华茂人呢?
为了实现高质发展“加速度”,华茂人提出“上项目加速度推进,做项目加速度完工,落实目标加速度实现”的口号。一声号召,齐声呼应,群情振奋,排山倒海。
加速度,赞“铁军”。连云港第一届“连博会”,华茂是保洁的主力军。“连博会”保洁面真大:四个广场,四条干道,四个展门,四面开花,足足有十几万平方米。这是距盛会提前一个月铺开的保洁大工程。一个月中,华茂每天出动300多人次,还出动了公司所有的大小车辆,凡保洁要用到的铲车、清扫车、翻斗车,全部集中到会场。人人带着小跑清理,一趟又一趟,一车又一车,人马来回穿梭,汗水不住地淌。有个工人一天就喝了20瓶水。活这么重,华茂没一个人撂挑子,都像脚下踩着风火轮似的加速度拼赶,赶啊!
“体面劳动”,是一个最能体现企业形象的关键词。说个劳动的细节吧——路灯安装,以前是搭梯子,人就登在梯上安装。现在,只要吊车的长臂一伸,安全笼一安放,可以在安全操作的前提下,稳稳当当把路灯安装好。冬天扫雪,主要路面都用铲车,只有角角落落和铲车不便的地方,才用人力。像道路铺设、地下管线铺设,兴建城市广场和各项景观工程,都是清一式机械操作。人呢,主要在驾驭和调度指挥上做文章,这一来,劳动负荷大大减轻了。
华茂的领导关心工人安全生产,可谓细致入微。就说维护窨井,不是简单地把窨井盖子保护好、不叫路人掉下去就行。他们维护首要的工作是清掏窨井下的排水管,从这个窨井到那个窨井之间,是一段50米一节的雨污排水管,为防淤积,常要清掏,让其畅通。二是检查管道是否脱节。第三项要查管道有没有破损,脱节要连接,破损要修补。但窨井维修是有危险的,因为窨井之下是严重缺氧地带,人下去清掏或接管,弄得不好要中毒,所以都戴防毒面具。但不管是清掏、接管和修补,都要先看清楚,可窨井之下很暗,人眼顶多看到十几米。现在不同了,公司引进了新设备,一是采用了真空泵清掏,单靠人力清掏的历史结束了;二是探查雨污排水道,配上价值十多万元1台的潜望镜,这潜望镜一打开就能看清25—30米,最远的能看清80米,工人操作起来既安全,又精确,更灵便。这台昂贵的潜望镜,在东部城区市政工程企业中,据悉还是独家使用。华茂,真牛!
新技术推广,为华茂“加速度”撑了后腰。过去用人力十分费力才能办到的事,现在依靠技术,能轻松地办到。以往刮大风倒树,想把树再扶起来,要用到7-8个工人,折腾半天才算吃力地扶好;现在吊车朝那里一摆,把绳索往树身上一套,不一会就能扶到位,简直就不算一件事。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这就叫神奇。
岂止这些呢。华茂公司“春送健康,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这“四季歌”唱成常态。送健康,一是为每一个员工全面体检,二是积极开展许多的文体活动。过去只为全日制的员工体检,而现在所有的非全日制员工都享受体检;为此,公司每年要花去10多万元。公司文体活动很多,每年从春天起,光举办系列大型活动就有7-8次,既活跃人气,又能联谊,更能增进健康。送清凉,在炎夏送上清凉佳品,沁人心脾,倾情关怀,让人想起著名诗人王辽生那首充满感恩的诗:为什么这冷饮啊,会“烫了我的血,烫了我的心,成了滚烫滚烫的冷饮”!2019年年夏天,华茂公司送给每个员工的清凉佳品就有18种之多。员工们只重复地记得,整整一个夏天,每个星期,公司都会有人来送“清凉”。再说华茂为员工订做的防寒服,又厚实又暖和,总经理杨汝云和工会主席李平的暖心话很感人:“防寒服一定要厚实暖和,工人在野外,无遮无挡,在高杆上安装路灯,在大路上修路牙,补路面,前后空空荡荡。把防寒服做得好些,这是必须的。”
在华茂,还有“四必”:员工生病必慰问,员工生日必祝贺,员工子女考上大学必赠礼品,员工家庭遇困难必援手帮助。裕欣公司有位员工子女生了重病,公司知道后,发动全体员工捐助,一天之中就筹款上万元。雪中送炭,情义怎堪言?
公司对员工十分关怀,也十分信任。每年6月,是公司“合理化建议月”。员工们都热心提建议,至今提的合理化建议有280条之多,为企业至少增收节支三、四百万元。
你心里惦着员工,员工心里会格外惦着你;
你对员工的爱有几分,员工对你的爱会更多几分;
你把员工当宝贝,员工把你当靠山;
你把美好的明天给了员工,员工的双手会为你捧起一座美好的大厦。
展望华茂,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登攀发展新境界的雄心和自信。一个企业,只要有一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团队,发展就有了保证,未来将可以期许。
华茂员工的幸福指数随日月而添长。但华茂人说,走进新时代,定要立新功。能让企业更壮,能让城市变得更干净,这是我们最欣慰的——这就是我们要建的功,这就是我们要立的业。
华茂人的心,永远贴着港城发展的脉搏而跳动,醉心地奋斗在港城最美中!
作者简介:
吴方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國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在《文汇报》《科技日报》《中国报告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出版纪实作品《我们盐场的事》《科普创作散论》等专著2部。
责任编辑/啸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