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蔡莉莉 李凤燕
【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護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能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明显升高。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责任制护理;生活质量
冠心病常常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且发展速度快,多数的患者比较容易发生猝死,而且容易出现各种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痛苦加重,有效的、合理的护理方法极为重要。本研究分析了责任制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对其方法和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0~89岁,平均(71.36±11.77)岁;病程0.4~10.5年,平均(2.73±0.65)年。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60~89岁,平均(70.23±11.89)岁;病程0.4~10.6年,平均(2.84±0.73)年。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责任制护理的方法为:患者入院之后,由我院老年病科的医生与护士一起对其病情、病历、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和健康需求等给予评估,获取全方位的信息,以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方案。在做好常规的护理如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和基础护理等之外,还需要着重发掘患者自身的潜力,使用多种方式开展冠心病方面的知识宣教,如讲解冠心病的医学知识,包括致病因素、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安全用药(特别是服药的注意事项、药物的药理功效、不良反应以及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治疗手段、配合事项等。告知患者运动、饮食、心理、血压监测、用药和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方法等,根据病情开展力所能及的运动。告知患者如何应用情绪转移法、倾诉法和意向放松法等心理调节方法,控制自身的行为。在饮食方面,需要增加食物的种类,保持多样的食物,确保维生素和蛋白质(瘦肉、动物肝脏、蛋、鱼和新鲜蔬菜等)的摄入量等。
1.3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①显效:患者的静息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②有效:患者的静息心电图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幅度为50%~80%;③无效:患者的心电图无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幅度小于50%。采取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进行判断,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 *P<0.05,与护理前相比,#P<0.05
冠心病是因为动力性血管痉挛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造成冠脉发生器质性的狭窄或阻塞,从而造成心肌组织缺血缺氧,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症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等,患者的心肌功能会明显降低,且心肌细胞结构受到损伤,导致心血管硬化栓塞、心脏收缩力减弱,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随着冠心病病情的进展,缺血以及缺氧的心肌会导致心脏的功能与结构出现巨大的改变,使心室泵血的功能明显降低,从而逐步形成慢性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死亡。责任制护理在开展的过程中,制定了各级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工作职责,使医护人员一起参与到治疗及护理中,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能,做到任务到人、岗位到人和责任到人,使护理的过程从被动变成主动,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自觉性。本研究表明,责任制护理能大大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且改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能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