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潮 张岩 张菲
摘 要:生态学原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该文简述了园林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生态学原理的实践性和关键性应用,为社会园林植物配置、园林工程建设、园林景观设计等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态学原理;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5-0078-03
现代园林应用实践中,遵循功能性、艺术性、社会文化性是基本原则,并要满足社会、民众对生理、社交、安全等需求。当前,生态意识与生态处理已是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园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注重生态学原理的结合性应用,使园林回归自然,呈现出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时代。
1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1.1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用本土植物 园林植物的配置一方面涉及到园林景观的美化,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环境生态的稳定。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景观效果而种植一些不适应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就可能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景观可持续性差,更可能对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园林植物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选择本土植物。詹宇恒[1]在关于景观植物设计中提出了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的差异,相比于外来植物,本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使园林景观较为稳定的存在,同时其品种也较为丰富,应用时的成本也明显低于外来植物。此外,适当引入外来植物品种,为景观增添新的视觉感受,合理配置本土植物和外来品种,既丰富了园林景观,又可保证景观植物的稳定生长。
1.2 园林植物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康志林[2]在景观植物设计中提出,园林植物配置要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之间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应性强的植物才能健康生长并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因子给植物带来的影响,光照、土壤、水分、温度等自然环境都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共同决定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据植物对光照的要求,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半阴性植物;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可分为旱生植物、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根据植物对土壤酸度的適应性,可分为酸性植物、中性植物和碱性植物。在栽植植物时要综合考虑土壤酸碱度、光照强度、水分含量、气候温度以及养分状况等,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种植,以免因自然条件的不适而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1.3 保持园林植物群落多样性 基于生态学原理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按照多样性原则进行植物配置,保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植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园林景观的稳定性就越强。杨俊杰[3]在关于植物配置应用研究中提出了构建植物群落的原则,包括物种多样性原则、地带性原则、群落的季相变化以及垂直结构。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时,尽可能配置多种植物群落类型,增加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和物种的异质性,并按照群落稳定性的原则合理进行群落要素的组合,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群落和园林景观。可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的植物,合理搭配常绿树与落叶树,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成年后植株的大小,合理控制苗木栽植间距,注意群落的立体结构(乔、灌、草、和地被植物),进行多种方式的植物组合,以形成稳定的复层结构。
1.4 协调配置园林植物 维持园林植物间的协调性是为了实现植物群落内的有效共生,降低不同植物之间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出园林植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学原理应用的重要方向。张玮[4]在关于景观设计的研究中提出,自然界中植物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共生状态,可以根据自身生长的规律与周边其它的植物产生相互的作用,并在这种作用下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目前,园林中大多数的木本植物会对部分植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如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栎树(Quercus Linn)、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松树(Pinus)中某些种类,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抑制部分其它植物生长的物质,在搭配种植时,其它植株将无法正常生长发育[5]。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种类以及生态习性的特征,根据互补共生的原则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种植,使植物在园林中能更好地生长,如玫瑰(Rosa rugosa)和百合(Lilium brownii),松树和赤杨(Alnus japonica)等。
1.5 园林植物要坚持美的原则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不同园林植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观赏特性,其根、茎、叶、花、果实等皆有多种不同的观赏效果,既可单独观赏其形状、色泽,又可观赏其整体的群落美。同时,园林植物的色彩也存着明显的季相变化,能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周子游[6]在关于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中提出,园林植物配置既要有动态的美,又要有静态的美;既要和谐统一,也要有个性化,能够让人在美丽的园林景观中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2 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2.1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园林植物 群落植物会受到群落周边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对不同的树种其影响程度不同,人们可以根据各种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程度来判断空气的污染状况。孙桂琴等[7]在园林设计的研究中提出,要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园林植物进行种植。不同的园林树种其生态作用和产生的效益不同,有的相差很大。为了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就需要选择那些对污染气体有抗性且生态效益高的树种。刘艳菊等[8]列出了北方常见植物对烟尘抗性的等级,其中柏树(Platycladus orientalis 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垂柳(Salix babylonic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对烟尘的去除作用显著。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天然气等高能源的使用量不断上升,SO2、HF和Cl2等有害气体已经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园林植物的形态、叶量、叶面积大小以及气孔开度等与植物吸收和净化SO2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是生物量相同的植株其吸收硫的含量也是不相同的。罗红艳等[9]在对北京房山区32种绿化树种对大气中SO2的净化作用的比较中证明,树木对SO2吸收、积累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落叶乔木>灌木>常绿针叶树,其中绦柳(Salix matsudana f.pendula)净化SO2的能力最强。人们在利用植物的地上部分改善空气的同时,也在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吸收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以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
2.2 低碳理念下园林植物的选用 园林植物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低碳效应。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体现的,能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在园林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直接低碳效益[10]。根据相关试验数据表明,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并且灌木地被类的碳汇能力要优于草本和藤本类;阔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要强于针叶植物;复层绿化的固碳释氧能力要高于单一层次的植物群落[1]。同时,园林植物可通过覆盖地表,改变热辐射的反射率,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来发挥了其间接的低碳效益。
2.3 构建多种模式的园林绿地 随着园林学科与生态学原理的相互融合,生态学原理不断完善、发展,为描述园林景观的结构、功能以及动态发展等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对园林绿地结构进行分析,其中公园、小游园、花园等相当于“斑块”,街旁绿化、城区滨水绿带等相当于“廊道”,而其它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相当于“基质”[11]。周国顺[12]在关于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中表明,园林绿地的建设除了传统的小游园、一般城区的构建模式以外,还需要建造一定程度的绿色走廊、森林岛等,用来提高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度;同时,还要加强城区主干公路沿线以及河流等地方的绿廊建设,用以加强绿色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从而使得城区与郊区融为一体,减少沿途植被的中断,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3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张玮[4]在园林生态学原理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浅析里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的4大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即利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园林景观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效益为首”的科学理念,正确定位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使园林景观在符合艺术性原理的同时又具有科学性。
3.1 公园绿化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城市绿地质量及绿地率占比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李改焕[13]在植物生态学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中提出,不同的公园其性质、规模、分区等各不相同,因此,公园的植物配置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如:科普性公园比儿童性公园植物种类多,观赏区域比活动区域景观丰富,综合性大公园比小游园植物配置多。相比于城市其它绿地类型,公园绿地的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生态功能更加多样、绿化美化效果好。同时,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季相变化以及群落演替等组成了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人们对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生态公园的研究与建设也不断深入。
3.2 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创建“园林城市”的重中之重。结合道路而形成的“绿道”是十分受到人们重视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观赏价值。通过绿化美化的设计,合理选择植物类型,采用多种方式的配置手法,以形成一条景观大道。何剑民等[14]在郴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研究中提出,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园林植物的选择要与道路周围的环境和立地条件相适应,植物配置手法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种植形式追求多元化,季相和色彩的变化明显。同时,也要做到“识地识树”与“适地适树”,适当引进适应本地气候条件且观赏效果好的外来树种以丰富道路景观,把道路建成一个植物品种繁多、景色优美的绿色廊道。
3.3 居住区绿化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中配套绿地的一个类型,占据配套绿地中很大一部分比例且与居民密切相关,居住区绿地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灵活的布局、多样化的功能,对植物的生态效益、配置以及选择等都十分重视。白琳[15]在关于植物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的研究中提出,居住区绿地植物的选择主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为了减少物种相似性以及居住区植物的均质化程度。植物景观配置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群落的模拟和立体化程度以及植物配置的多层次、自然化。同时,其生态效益的评价结果也作为城市生态效益评价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将生态学原理融入到植物设计过程中已成为当下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园林植物配置,建立一个层次丰富、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人工植物群落,将保证园林持续稳定的发展,充分体现园林植物观赏、生产、生态功能的高度统一。
生态学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有利于园林与城市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改善与调节。随着其理论不断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设计师们要充分考虑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城市中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和谐发展的良好秩序,有效地发挥出城市园林生态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詹宇恒.生态学原理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藝,2015(13):101-102.
[2]康志林.生态学原理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4):83-83.
[3]高亚红,杨俊杰,吴玲,等.生态学原理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6):90-92.
[4]张玮,苏静,王慧.园林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北京农业,2015(22):87-88.
[5]胡勇.论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5):100.
[6]周子游.探索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J].现代园艺,2017(8):147-148.
[7]孙桂琴,王见华,熊金香,等.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08(12):38-39.
[8]刘艳菊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与城市绿化[J].植物学通报,2001,(18)5:577-586.
[9]罗红艳,李吉跃,刘增.绿化树种对大气SO2的净化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45-50.
[10]荣先林.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关键技术及措施探究[J].现代园艺,2018(18):116-117.
[11]吴兴琼,张绿水.浅谈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04):142-144.
[12]周国顺.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26):280-280.
[13]李改焕.植物生态学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39(9):261.
[14]何剑民,凌艳.郴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5):62-65.
[15]白琳.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生态学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8):132.
(责编: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