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蓓
摘 要:劳伦斯既是作家,也是诗人。他富于创造力地利用象征手法,表现诗人眼里的画作,恰到好处地揭示诗的主题,深化诗的形象。本文将以《鸟·兽·花》诗集中收录的《蛇》为例,对其奇特的意象进行探究,与读者一起用意象进行思维,领略诗歌语言对意象张力的独特魅力和贡献。
关键词:意象;陌生化;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1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作家,劳伦斯用他敏锐的视觉和深邃的洞察力,将他一生中经历的快乐和愁苦融入文学创作,最终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在进行小说创作的同时,也在进行诗歌的创作。有人曾经感叹道:“假若劳伦斯只写诗集,他一定会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1923年《鸟·兽·花》的出版在现代派文学领域里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中收录了劳伦斯在欧洲、亚洲和美洲游历期间所写的诗歌。他是一位崇尚自然世界的浪漫主义诗人,但他认为“这个世界比大多数浪漫主义者更加活跃”。他将自己对人类世界的感知扩展到一个神秘王国,那里有水果、樹木、花朵、野兽、鸟、鱼和昆虫,而浪漫主义者则认为这是人类的世界。他的诗句随着他对视觉的自信和独立性的增强而的越发自由和灵活。
“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性或文化内涵;“象”为及时物象、形象。对于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在《鸟·兽·花》这本诗集中,动植物是隐喻和象征,劳伦斯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心思、观念和情感,《蛇》可以说是其中最负盛名和广为人知的一首诗歌。
一、劳伦斯的语言使得意象产生陌生化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劳伦斯用敏锐的视觉描述了他在西西里岛和一条金蛇的相遇。“气候炎热,我穿着睡衣,一条蛇爬向我的水槽,前去喝水。在巨大的黑色角豆树的气味奇特的浓荫里,我提着大水罐走下台阶,必须等待,必须站住等待,因为他呆在我眼前的水槽边。”诗人的语言虽然很简单,可是他非常擅长单一意象的塑造,使读者的注意力可以聚焦于奇特的视觉和嗅觉的体验之中,显示出语言建构和意象张力的完美结合。对于蛇的外观,劳伦斯用语言的陌生化组合,带给读者新奇的语言体验和审美感知——“黄褐色的松弛的肚子”,“松弛的长长躯体”,“从嘴里轻轻地弹出双叉舌头”,“他像土地一样发褐,像土地一样金黄,就像一条从大地的躯体中冒出来的燃烧的大肠”。
在这首诗歌里,古典神话、浪漫主义诗歌和《旧约》均有隐喻,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打破了很多文化里蛇的邪恶意象,使蛇的形象和叙事视角都具有了 “陌生化”的效果。在劳伦斯的笔下,这条金蛇有着优雅和神秘的君王风采, “像一个皇帝,像一个流放的皇帝,废黜到了地狱”。
二、劳伦斯语言的象征性和意象的塑造具有相关性
作家通过象征主义揭示心之感受,而不是外之所在。内心世界具有主观性,外在世界具有客观性。作为联想的一种方法,象征要把主体此刻观察到的事物,和之前所感受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鲜奇特的意境,象征正是来自另一时空、另一个维度的超自然体验。劳伦斯在塑造蛇的意象时,没有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刻意追求晦涩,而是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的效果。
劳伦斯联想到自己好比柯勒律治长诗《古舟子咏》中的那个无缘无故杀死一只信天翁的水手。诗歌不符合任何标准的韵律或节奏模式,一旦我们开始大声朗读它,我们就会被它独特和持续的韵律所牵引,这种韵律由反思、探索和断言组合起来,是诗人自己对自己说话,时不时也意识到自己就是听众。
一个声音在对他说话——“我所受的教育发出声音,对我说,必须处死他。我身上的声音说,假如你是个男子汉,你就该抓起棍棒,把他打断,把他打死”。于是诗人“捡起笨重的木头,啪地一声砸向水槽”,没有砸中蛇,而是让蛇受到惊吓而“仓促地摆动着”,“突然闪电般地蠕动了一下,进入了黑洞,进入了墙面上的裂缝”。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试图杀死蛇的过程中,听到“可恶的人类教育的声音”。这个声音象征的是基督教正统派的教义,其中蛇被视为诱惑人类犯罪的邪恶力量。然而,劳伦斯没有相信自己最初的、异教徒的本能,后悔把蛇赶跑了——“我立刻感到懊悔。我想到我的行动是多么粗暴,多么卑鄙!我憎恨我自己,憎恨可恶的人类教育的声音。于是,我失去了一次与人生的君主交往的机会,我必将受到惩罚,因为自己的卑劣”。
劳伦斯没有采取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他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暗示、隐喻去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复杂微渺的情绪、感受。尽管这首诗表面上侧重于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但它也巧妙地、不带说教地探讨了宗教偏见,正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被禁止的诱惑,诸如此类的深刻问题。
三、结语
这首诗的结尾几乎是在戏谑“另一个世界”和“另一种存在方式”的令人不安的景象,劳伦斯并没有展示一个快乐的世界。没有哪个诗集,更不用说哪一首诗歌,能充分反映出《鸟·兽·花》所涵盖的意象、语调、主题、韵律形式的多样性。《蛇》已经激励了无数业余诗人,并且证明了他们在创作方面做的努力是有价值的,因为对他们而言,写作和表达情感的统一可以是单一的、自发的表意行为,自由的语言形式相当于真情实感的表达。哪怕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蛇爬向水槽前去喝水,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诗歌合适的表意对象。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笛.《劳伦斯诗选》[M].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3]David Perkins. A History of Modern Poetry [M].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4]Gamini Salgado. A Preface to D.H. Lawrenc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