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起点,多层次交流构建新知

2020-04-09 04:38周莹
新教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新知客厅

周莹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逐步抽象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通过操作、辨析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类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回顾度量面积的方法

1. 创设情境。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来参观小明的新家。

2. 情境应用,回顾方法。

如果这里每一块墙砖的面积是1平方米,你知道这面电视背景墙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想的?(图1)

设计意图:“用面积单位测量并计数面积单位个数,从而确定面积”是确定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也是本课内容学习的前提。本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结,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回忆并唤醒面积、面积单位及用面积单位度量等已有经验,做好新知探究的准备。

二、任务驱动,建构新知

1. 明确任务,独立探究。

小明家的长方形客厅,客厅里铺满了面积是1平方米的地砖,你有办法知道客厅的面积吗?(图2)

让学生自主思考后,教师组织反馈。

预设一:把东西都搬掉,数出地砖的块数。

预设二:数出一行和一列地砖的块数。

预设三:量出客厅的长和宽,用“长×宽”计算面积。

教师指导学生打开信封,取出材料,按照自己的思路,确定这个客厅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通过“教学前测”得知,3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通过其他途径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进一步访谈发现,学生对于公式的意义并不理解。在该环节中,正视学生的实际起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在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后,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相应的学习研究材料,让课堂学习活动真正在全体学生中全面展开。

2. 多层次交流,比较方法寻找联系。

(1)教师组织学生由浅入深,逐一反馈各种方法。

预设:

师:选择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说一下,这个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数了一下,一共有32块地砖,面积是32平方米。

师:也就是我们只要知道了这个长方形一共包含的面积单位的总个数,就可以知道它的面积了。

(板书:包含面积单位的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师:选择第二种方法的同学,你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份材料中,一列是4块,一行是8块。四八三十二,一共32块就是32平方米。

师:选择第三种方法(测量长与宽的数据)的同学,你们的结果和他们一样吗?

(2)生生互动,沟通方法。(展示图3)

三种方法都能确定这个长方形客厅的面积,思考一下,方法一与二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想一想,为什么“长×宽”刚好是长方形的面积?

预设:

生:长8米,那么沿着长边可以摆8个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宽4米,说明可以沿着宽摆4块,其实“长×宽”就是每行的地砖数乘行数。

设计意图:学习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同伴之间的思想碰撞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得恰当,可以是一种很好的鲜活的学习资源。这一环节,教师组织全班汇报,在围绕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成果”交流中层层推进,各个层面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表达中提高、在倾听中学习,在生生、师生的立体互动中,主动地、逐步地理解新知、接受新知。

3. 初步应用,逐步提炼面积公式。

(1)提出问题,把脉学情。

我们刚才知道了小明家客厅的面积,这是小明家的整体平面图(图4),你知道他家其他区域的面积吗?

预设一:不能,其他地方都没铺地砖。

预设二:不能,需要长和宽的数据。

预设三:根据客厅的面积估算其他区域的面积。

(2)图形表征,深化理解。

教师标上数据,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确定区域面积。

反馈方法,多媒体配合,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公式的意义。

预设一:主卧的面积是12平方米,因为主卧室长是4米,沿着长边可以放4个面积单位,宽3米,沿着宽边可以放这样的3行,所以一共可以摆放12个这样的面积,就是12平方米。

预设二:我计算了卫生间的面积,2乘2等于4平方米。因为边长是2米,那么每行可以放2个1平方米,2行就是2乘2。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解决“用哪个面积单位去摆的问题”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3)抽象概括,提炼公式。

大家都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如果我们要归纳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正方形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法”与“理”初步建立联系后,继续基于“学”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出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确定其他区域的面积,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计算公式的意义。积累经验,建立计算公式的表象,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算理的理解。在积累了一定“量”的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实现面积计算公式归纳这一“质”的提高。

三、分层拓展练习,提高应用水平

1. 基础练习,直接应用。

口答: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用公式计算面积(图5)。

2. 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小明的爸爸,很喜歡种植,他在门前用篱笆围了一块边长为3米的花圃,准备种花,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图6)

预设一:这个花圃围栏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二: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逐一解决后,教师提出问题:若还是用这个围栏去围,还可以围出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的长方形?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空白表格自主完成,需记录长、宽、周长、面积数据,然后教师组织交流。

3. 总结提炼,发现规律。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周长相等时,长与宽的数据越接近,图形的面积越大,即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应用中巩固新知,又让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区分周长与面积的实际意义,在联系中加深学生对图形周长和面积异同的进一步认识,学习在动态的变化中看问题,在变与不变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新知客厅
生活新知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生活新知
瓜里绘客厅
瓜里绘客厅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杨苡先生的客厅
春意客厅
采用初等代数推导路基计算公式的探讨
关于节能评估中n值计算公式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