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引领的有效性探析

2020-04-09 04:38郭明珍
新教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德生活活动

郭明珍

面对教材中的几幅图、数行字,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除了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设计思路,教师还需要适当拓展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活动体验,促进其道德内化,涵养其道德智慧。

一、有机整合,体验先行

刚入学的儿童进入了崭新的学习环境,开始经历从自由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是否能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将决定学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地学习、生活。所以,要创设条件开展活动来帮助一年级小学生主动地了解、熟悉校园环境,以利于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促进其社会化发展。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从儿童视角出发,安排四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儿童实现身份的认同,以积极的心态开启小学生活。从认知的整体性理论来看,学生对新事物的整体感知,有利于后续学习获得更清晰、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体验,更好地达成“适应新生活”的目标。为此我们对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开学初,借助“微课”这一形式,播放《我是小学生了》微视频,旨在对学生适应新生活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微视频以习总书记佩戴红领巾参加六一活动的画面为背景,以轻快活泼的《上学歌》为背景音乐,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立足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提炼4个小主题,分为上學篇、学习篇、交友篇、回家篇。这一“微课”预热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如此家校教育目标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紧接着,我们开展第二个体验活动——“校园大探索”。这一活动整合了第二单元《我们的校园》一课,立足“认识环境”这一开学需求,围绕“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这一主题,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和孩子一起认识学校、探索学校。体验活动结束后,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介绍自己,分享对校园的认识。这样的设计安排立足学生需要,帮助儿童尽快消除刚入学时的恐惧和不安,建立环境安全感、认同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儿童只有完成了对宏观外部环境的适应,才能为下一阶段更深层次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式培养等内部适应做好积极准备。

二、有力导向,深度体验

二年级的学生,大多还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缺少从整体和集体思维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易把个体活动与班集体的活动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道德认知。例如,《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旨在以“装扮我们的教室”这样一个从观察、设计到动手试试的综合性活动,结合前面三课所学内容,深化学生的集体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走出自我走向广阔的公共生活。

再如,《我们小点儿声》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打扰他人的文明行为,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德育内容。然而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喜欢集体生活,但是自我控制力不足,容易不知不觉地大声说话,打扰他人而自己毫无所知。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可以录下班级学生课间十分钟“活跃”的身影。学生看过之后,纷纷表示:“教室实在是太吵了!”让学生切身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再亮出观点:公共场合,我们要小点儿声。

三、有效引领,生活践履

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品德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课内学习与生活体验的统一中,学生不是简单信息复制的“美德袋”,而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体。教师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广阔的开放时空,呈现真实的意义范畴,引领学生在主动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超越自我,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律动。

统编教材有一条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作为重要的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不断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认知。如“我们的节假日”单元,单元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与领悟时间的意义,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有计划地安排假期生活。若课堂上教师只是对如何合理安排节假日时间泛泛而谈,无异于纸上谈兵,应该用具体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把握与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又如,在教学《周末巧安排》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两份学生周末安排表,让学生辨析:你觉得他们的周末安排合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小结:安排周末活动要分清主次,先完成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另外,活动安排要注意劳逸结合;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也要注意灵活变通,这样的周末安排才会更精彩。掌握了安排节假日活动的技巧之后,再让学生学习《小学生科学作息时间一览表》,明白什么是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紧接着就让学生课堂练兵:为自己的周末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学生按照“分清主次、劳逸结合、灵活变通、科学合理”四个层次为自己的计划打星,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为组员提出建议。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为自己的周末生活制订了可行的计划。把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使自己的生活更有规划性,让学生提高做事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再如,一提起国庆节,大部分学生满脑子是“放假、游玩”,他们不明白国庆节对中国人意义非凡。如何将“爱国”这个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衔接,从而使之真正初步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是《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课前,可先让学生开展实践调查,看看身边的人是怎样建设我们的国家,怎样庆祝国庆节的,再发起疑问:为什么要庆祝国庆节呢?10月1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结合学生反馈课前搜集到的革命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烈士的功勋和贡献,不忘历史,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接着,让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哪里见过、听过我们国家的象征——国旗、国徽、国歌?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播放奥运会颁奖视频,让学生仔细寻找我们国家的象征,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坚定信念——我爱我的祖国,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规划国庆假期安排,如认真参加一次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和爸爸一起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等。整堂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在学习过程中迁移认知,升华情感,最终再回归学生生活,“润情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品德教学要立足课堂,链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道德,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成长过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黄晓夏)

猜你喜欢
道德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