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青 于生元 李 征 潘美妍
(1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北京市 100095,电子邮箱:hyqing1987@163.com;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 100853;3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北京市 100036;4 山东省青岛圣林源老年病医院康复科,青岛市 266071)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均较为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1],具有致残性、进展性及遗传倾向的临床特征,至今病因未明且无法根治。最新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下降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常见临床特征之一[2-4],其中ET患者也可能存在体重指数下降[5-6],但该结论尚存争议。目前,国内尚未查阅到有关ET患者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探讨ET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体重指数的关系,以期为ET患者营养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1 临床资料 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临床确诊为ET的163例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性83例,入组时年龄18~87(56.88±14.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华盛顿Heights-Inwood基因研究组提出的ET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1)至少有1个震颤部位存在+2级姿势性震颤(头部震颤不作为诊断标准);(2)至少有4个特殊动作(倒水、说话、系扣子或鞋带、用勺子喝水、写字、手指鼻运动和画螺旋线圈)存在+2级震颤,或者其中1个动作存在+2级震颤且第2个动作存在+3级震颤;(3)如果震颤位于优势手,那么至少有一项日常活动(吃饭、喝水、书写、洗漱等)受到影响,如果震颤部位是非优势手,那么这些动作无限制。(4)年龄均≥18岁。排除标准:(1)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分泌紊乱、活动性肝炎等疾病的患者;(2)症状出现时应用抗多巴胺能药物和抗精神病药、锂剂治疗,药物或酒精成瘾者;(3)患有焦虑及其他精神障碍导致的震颤,以及一些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4)存在可引起生理亢进性震颤的其他因素;(5)病前3个月内曾有脑损伤史;(6)起病突然或起病后病情呈持续进展恶化;(7)长期参加力量训练、怀孕或哺乳、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人群;(8)患有可能对体重指数有影响疾病者;(9)未能将问卷填写齐全的患者。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为依据,将患者按就诊时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0岁)及老年组(≥60岁)。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体重指数测定: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使用神经科专用工具来测量身高和体重(分别精确到0.01 m、0.1 kg),每次测量前均校正为零。计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1.2.2 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神经内科医生进行面对面调查,记录ET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特点,包括就诊年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震颤起始部位及分布、家族史等。所有ET患者都经过神经内科医生仔细查体,对患者的震颤特点及其治疗情况进行核对。
1.2.3 震颤评估:本研究采用FTM震颤评定量表[8]及华盛顿Heights-Inwood基因研究组关于ET患者的震颤分级标准[9]对所有ET患者的震颤程度进行评估。FTM震颤评定量表由3部分组成,包括震颤位置及严重度分级、特殊动作执行/功能评级、震颤导致的功能残疾。将3部分评分之和记为最后总得分;总得分为0~144分,评分越高说明震颤程度越重。华盛顿Heights-Inwood基因研究组关于ET患者的震颤分级标准按0至+3级计算,0级为无明显的震颤; +1级为很轻微,不易被发现的或间歇性的震颤;+2级为容易被察觉的震颤,但幅度小于2 cm,无致残性;+3级为明显的、迅速的且幅度大于2 cm的震颤,有部分致残性。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法或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体重指数随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ET患者体重指数发病年龄、震颤病情与分级及相关病史 163例ET患者的体重指数为(24.03±3.07)kg/m2,发病年龄为(42.29±15.33)岁,病程为(11.28±9.83)年,FTM震颤评分为(41.26±17.03)分。震颤程度分级中,+3级震颤最多见,共112例(68.7%),其次为+1级震颤,共36例(22.1%),最少见的是+2级震颤,共15例(9.2%)。震颤起始部位以双手最多见,共62例(38.0%),其次为头部47例(28.8%),右手37例(22.7%),左手13例(8.0%),其他部位4例(2.5%)。由震颤起始部位扩散至其他部位的患者共71例(43.6%),无扩散者92例(56.4%)。有震颤家族史的患者66例(40.5%),无家族史的患者97例(59.5%)。
2.2 ET患者体重指数与震颤程度、发病年龄及震颤病程的相关性 ET患者的体重指数与FTM震颤评分和震颤病程均呈负相关(r=-0.753,P<0.001;r=-0.754,P<0.001),但与发病年龄、震颤分级无相关性(r=0.148,P=0.060;rs=0.093,P=0.237)。
2.3 ET患者体重指数与震颤病程及FTM震颤评分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以震颤病程为自变量(X),体重指数为因变量(Y),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0.158X+24.954(t=-14.580,P<0.001),见图1。以FTM震颤评分为自变量(X),体重指数为因变量(Y),做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0.091X+26.938(t=-14.501,P<0.001),见图2。
图1 ET患者体重指数与震颤病程间散点图
图2 ET患者体重指数与FTM震颤评分间散点图
体重指数下降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常见伴随症状,既往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较对照组下降7.2%[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较对照组下降3%~9%[10],ET患者的体重指数较对照组下降5.5%~6.0%[6,11]。ET患者的体重指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有:(1)从理论上讲,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病变类似,ET不仅累及小脑系统,而且累及一些参与中枢自主神经网络的脑区,特别是下丘脑和蓝斑核的神经元消耗可能影响食欲、消化和代谢的神经调节过程。近期研究表明,ET患者存在食欲减退、嗅觉下降、咀嚼困难或者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12-13]。这些情况均可能导致ET患者的体重指数下降。(2)国外已有研究证实,ET患者由于肢体震颤导致进食、进水困难,从而导致患者进食频次、进食持续时间及进食量下降,进一步导致ET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下降[14]。(3)近期研究表明ET患者的体重指数下降可能与患者的钙质摄入减少有关[5]。
本研究分析了ET患者临床特征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显示,ET患者的体质指数与FTM震颤评分和震颤病程均呈负相关(均P<0.05),即随着震颤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ET患者的体重指数下降,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5-6]相似。这可能与ET患者的能量消耗增加有关,而能量消耗可能因患者的肢体震颤或不自主运动引起,也可能由疾病本身进展引起。因此,在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展,临床医生应注意评估其体重指数下降及营养不良的风险,多关注患者进食情况及吸收状况,特别是老年患者,不应该过分控制体重指数水平,必要时通过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
本研究同时应用FTM震颤评定量表评分及华盛顿Heights-Inwood基因研究组关于ET患者的震颤分级标准,对ET患者的震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相关分析显示,ET患者体重指数与FTM评分结果呈负相关,但与震颤分级无相关性。而近期有一项研究仅用华盛顿Heights-Inwood基因研究组关于ET患者的震颤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震颤评估[5],亦发现ET患者的体重指数与震颤分级无关,这可能是因为该标准为分级制,不能详细评估ET患者的震颤严重程度,进而不能反映患者震颤程度的真实情况。
综上所述,ET患者的体重指数可随震颤严重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提示临床医师应多关注ET患者的体重指数及营养状况的变化,不应过分控制ET人群的体重指数,必要时可加强营养和积极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