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句法启动研究二十年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9)*

2020-04-09 03:40李中山韩笑冯丽萍

李中山 , 韩笑 , 冯丽萍

(1.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北京 100875;2.中央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3.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一、引 言

句法启动(syntactic priming)又称句法保持(syntactic persistence)或结构启动(structural priming),是指个体在产生句子时,倾向于重复使用刚刚加工(阅读、听到或产出)过的句法结构,产生句法一致性的促进效应(Bock(1)Bock,J.K.(1986).Syntactic persistence in language production.Cognitive Psychology,18,355~387.;Pickering & Branigan(2)Pickering,M.J.and Branigan,H.P.(1998) The representation of verbs:evidence from syntactic priming in language production J.Mem.Lang.39,633~651.;Pickering & Ferreira(3)Pickering,M.J.,& Ferreira,V.S.(2008).Structural priming:A critical review.Psychological Bulletin,134,427~459.)。句法启动的过程涉及对输入材料的理解、信息提取以及句子产出等环节,是关联输入与输出、理解与产出、教学与习得的综合过程。对句法启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语言加工和二语学习的内部机制,为更好地解释语言学习机制提供实证支持,并服务于有效输出的二语教学目标,因此受到了不同研究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

学界普遍认为最早的句法启动研究是Bock(4)Bock,J.K.(1986).Syntactic persistence in language production.Cognitive Psychology,18,355~387.在1986年进行的3个系列实验研究。此后,为了深入探讨句法启动的机制,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包括句法保持、隐性学习、跨语言启动、双语启动表征、语际及语间启动等(Hartsuiker & Kolk(5)Hartsuiker,R.J.,& Kolk,H.H.J.(1998).Syntactic persistence in Dutch.Language and Speech,41,143~184.; Chang et al.(6)Chang,F.,Dell,G.S.,Bock,K.,& Griffin,Z.M.(2000).Structural priming as implicit learning:comparison of models of sentence production.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9,217~229.; Loebell,Bock(7)Loebell,H.,& Bock,K.(2003).Structural priming across languages.Linguistics,41,791~824.; Hartsuiker,Pickering,& Veltkamp(8)Hartsuiker,R.J.,Pickering,M.J.,& Veltkamp,E.(2004).Is syntax separate or shared between languages? Cross-lin- 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Psychological Science,15,409~414.; Schoonbaert,Hartsuiker,Pickering(9)Schoonbaert,S.,Hartsuiker,R.J.,& Pickering,M.J.(2007).The representation of lexical and syntactic information in bilinguals:Evidence from syntactic priming.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56,153~171.; Kantola & Van Gompel(10)Kantola & Van Gompel,R.G.P.(2011).Between-and within-language priming is the same:Evidence for shared bilingual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s.Memory & Cognition,39,276~290.; Bernolet,Hartsuiker,& Pickering(11)Bernolet,S.,Hartsuiker,R.J.,& Pickering,M.J.(2012).Effects of phonological feedback on the selection of syntax:Evidence from between-language syntactic priming.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15,503~516.)。迄今为止,句法启动研究的范围涉及句法启动的影响因素、内在机制等多个方面,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1)是否存在纯粹的、独立于语义的句法启动;(2)启动句和目标句动词是否一致对句法启动的影响;(3)概念因素及语言水平对句法启动的影响;(4)任务类型与输入方式对句法启动的影响;(5)句法启动的内在机制探讨;(6)跨语言句法启动等等。Kyle Mahowald(12)Mahowald K,James A,Futrell R,and Gibson E (2016) A meta-analysis of syntactic priming in language production.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91:5~27.等对1986~2013年之间国际刊物上发表的关于句法启动研究的73篇文献进行了元分析, 结果显示30年来的研究充分证明句法启动确实存在,而且启动效应的大小受实验材料中词汇的一致性程度影响,未来有待扩大样本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相关研究中数据的解释力。

国内句法启动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最早涉及句法启动的文献是2000年李荣宝、彭聃龄和李嵬(13)李荣宝,彭聃龄,李嵬.双语者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与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4).在《外国语》发表的《 双语者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与发展》。直到2006年李荣宝(14)李荣宝.跨语言句法启动及其机制[J].现代外语,2006,(3).在《现代外语》发表了《 跨语言句法启动及其机制》一文,才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句法启动研究,报告了对60名英语学习者进行的实验,认为跨语言句法启动只存在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一种过渡性的认知加工方式。此后,句法启动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并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对于现有的研究进展,也有文章开始梳理与回顾。范进(15)范进.言语产生中的句法启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1).介绍了句法启动的实验范式和研究方法;贾月芳与陈宝国(16)贾月芳,陈宝国.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J].心理科学进展,2009,(1).注重介绍研究方法,总结了2009年之前的研究问题;任虎林(17)任虎林.句法启动效应在二语句子加工中的作用[J].外国语文,2011,(S1).综合评述了语义信息在二语句子加工中的作用;李元霄、汪汝莉和余云峰(18)李元霄,汪汝莉,余云峰.近二十年国内结构启动的研究综述:回顾与展望[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基于 16篇研究了分析。总体来看,国内综述性研究或者聚焦于局部问题,或者所参考的文献相对有限,难以揭示句法启动研究的全貌。由此,本研究将对国内核心期刊2000年至2019年发表的句法启动论文进行穷尽式分析,以期较全面地展示国内句法启动研究的整体发展。同时,本研究将采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 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和对所选论文的横向比较分析,从句法启动研究的总体趋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等层面梳理20年来我国句法启动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而更好地揭示句法启动研究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句法启动研究概况分析

(一)文献搜集过程

首先,确定文献来源。本文基于3个国内主流科研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具体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知网(CNKI)和超星网。

其次,选择关键词检索、搜集文献。根据初步整理文献时总结的术语,将搜索关键词确定为“句法启动”或“结构启动”。在CSSCI网站的高级搜索页面输入指定关键词,共返回搜索结果27篇;在中国知网期刊搜索中输入关键词,同时搜索范围限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搜索结果共计36篇;在超星高级检索中输入关键词,期刊限定为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及A类期刊,共返回结果21篇。

最后,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对照、筛选,确定最终进入分析的文献。本文通过逐篇阅读,对题名、关键词、摘要和论文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将3个平台的文献结果进行对照,进一步删除与句法启动研究相关度较低的文献,保留CSSCI平台27篇;删除CNKI检索结果中的1篇,保留35篇;删除超星数据中的1篇,保留20篇。通过综合对比分析3个平台的信息并整合检索结果,最终选定44篇论文确定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

(二)初步分析结果

为了呈现2000年至2019年间句法启动研究的整体发展情况,我们对这20年间论文发表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了分析,具体变化情况如图1。

图1 发文量篇数曲线

根据图1的发文量篇数曲线可知,该研究领域的发文总量呈波动趋势, 2009年发表量达到9篇,2012年是句法启动研究相关论文发表最多的一年,在核心期刊共计13篇;2019年截止到9月18日,总计2篇,均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就参考文献而言,最早的文献可以追溯到1982年,时间跨度较大。引证文献自2012年以后数量增加较快, 2018年达到了44篇,说明本领域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加,学者们在研究中具备了更为翔实的例证参考。

我们进一步对研究范围内44篇论文总被引量进行了分析,表1为列入研究范围的44篇论文总被引数据量。

表1 文献相关数据(CNKI)

注:截止至2019年9月18日

虽然入选的文献总量有限,但因来源均为核心期刊,总被引数达到了695,篇均被引数达到了20.95,可见这44篇文章的研究结果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明这些文献的主要影响,我们找到了引用率最高的三篇文章,对其内容做了详细分析。

表2 文献被引数(前三位)

表2 列出了被引量排名前三位的论文。被引数最高的是发表在2000年《外国语》的《 双语者第二语言表证的形成与发展》,该文是国内第一篇系统介绍二语表征的形成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第二篇由王敏(19)王敏.语言水平及任务类型对第二语言产出中结构启动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9,(3).在2009年发表在《现代外语》,作者通过两个实验任务(书面句子补全和口头图片描述任务)探讨了是否存在结构启动,其严格的实验设计、详尽的数据分析,对后期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第三篇李荣宝的《 跨语言句法启动及其机制》是国内较早针对性讨论跨语言启动的论文。总体来说,这三篇文献由于其研究内容的基础性(启动效应的形成、主要研究范式、跨语启动效应)以及在相应阶段的创新性而成为高被引成果。

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刊发论文的期刊来源和基金来源,分析结果显示:较多刊发句法启动研究的期刊一个是《现代外语》,共计9篇,占发文总量的25%,该刊以语言学研究、二语研究及其应用及前沿综述为主;另一个是《心理科学进展》,共发文6篇,占发文总量的17%,该刊主要刊登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文献综述和评论以及研究简报。在列入分析的论文中,有一部分源于不同级别的项目基金的支持,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篇,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篇,国家级的项目支持也凸显出句法启动研究的重要价值。上述发文刊物和资助基金的分布,也明显体现了句法启动研究在心理学、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跨学科特色与意义。

三、句法启动研究的计量分析

为更加直观地呈现所选文献的总体特点,理清研究发展趋势,下面我们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所选文献进行计量分析。CiteSpace(引文空间)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研究成果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此类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称为“科学知识图谱” 。(20)李杰.CiteSpace中文指南[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4179-1066981.html.本研究所用的软件版本为CiteSpaceV 5.5.R2(2019年8月22日版本),在Mac系统的Java环境中运行。

在数据来源上,本文按照CiteSpace 指定格式从CNKI输出的数据中,包含了标题、作者、单位、出版物、年份、关键词及摘要信息。从CSSCI导出的27篇文献数据中,还包含了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探求交叉引用情况。

(一)文献分析步骤

1.对指定时域范围内的文献进行分析(2000~2019年),时间切片选择20年,以便将44篇文献的分析结果呈现在同一个可视化窗口内。

2.聚类词来源方面,选择了CiteSpace提供的所有选项,即PT(文献类型)、TI (文献标题)、AU (作者)、AB (摘要)、SO(期刊)、DE (关键词)、CI(机构)以及CR(参考文献)。由于CNKI数据不包括CR,因此本研究中的CR限于CSSCI的27篇文献。

3.在节点类型选择中,对全部44篇文献分析时选择了author,institution,term及keyword四项,对各类节点分别进行分析。之后又对cited reference,cited author进行了分析。

4.CiteSpace中有不同的数据阈值设定,根据学界的普遍操作选择Top N per slice,意为提取每个时间切片内对象的数量。由于文献数量总数受限,为达到更为丰富的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N设定为100。

5.Threshold Interpolation、连线修剪、视图显示形式均选择CiteSpace默认设置。

6.将分析结果可视化,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聚类进行命名、优化聚类视觉效果、呈现聚类结果等步骤清楚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程,同时便于按年代显示研究前沿信息。

(二) 可视化分析结果

根据各部分结果包含的信息内容和意义,本部分选择了聚类结果图、聚类详细信息列表和聚类结果的时间进程图进行呈现。这三方面的分析结果反映了本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状况、基础知识信息与研究前沿信息、本研究领域的纵向发展情况及各发展阶段的研究前沿信息。

1.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通过选择标题、作者及文章关键词3个节点进行数据分析,具体结果见图2。

图2 主题及关键词信息分析

图2显示的是主题及关键词分析,节点大小反映了主题或关键词的频次,节点之间的链接是关系强度。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知,出现频度高于或等于2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句法启动”和“结构启动”,同时出现的还有单独的“句法”或者“启动”。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关键词,是由于文献中对本领域的术语界定并不唯一,长期以来就有两种并行的说法,除“句法启动”外,还有学者使用“结构启动”或“启动”等术语。

此外,分析结果中还出现了关键词“句子理解”和“句子产生”,分别对应心理语言学中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两大基本研究领域。语言理解包括言语知觉、视觉加工、概念和语义系统以及句子理解和语篇理解,语言产生包括言语产生和书写产生。研究的句法类型主要涉及一些特定的句法结构,如“把”字句、“被”字句及双宾结构、介词与格结构。同时,“二语句法表征”“不平衡双语者”“句法复杂性”和“句法层级构型信息”也在聚类中出现,这些关键词的分布意味着句法启动研究主要涉及了二语句法本身的表征、结构、复杂度及学习者信息等内容。

随后我们导入摘要信息做进一步聚类分析。根据CiteSpace软件的提示,我们采用了LL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Chen,2006),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聚类信息分布图

如图3所示,文献图形呈现出8个不同的聚类信息,编号为0、1、2、3、6、7、8、10。聚类信息体现了所分析的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问题。前4个聚类0、1、2、3分别为“结构启动”“句法启动”“句法”和“句子加工”;其余四个聚类6、7、8、10,既包含了研究方法,如“眼动”,也包含了研究所涉及的结构,如“双及物构式”“语步结构”,还包括了启动效应的机制,如“词汇增益效应”。0号聚类信息“结构启动”和1号 “结构启动”下,可以发现一些二语句法启动研究中的核心要素,如语言水平、二语发展,语言能力等,同时也可以看到启动机制中常常讨论到的内隐学习和言语产生。

2.Timeline 趋势图分析

为了分析句法启动研究的时间发展,更好地把握研究趋势,本文对文献信息进行了时间线视图分析,列出了截止至2019年国内句法启动研究的总体情况。(图4)

图4 研究总体时间线视图

时间线视图包含多项内容,涉及内容较为繁杂。既有基本核心概念,也包括了研究方法、句式结构和研究发现,无法准确地反映句法启动研究核心问题的发展轨迹。通过调整关键词信息,聚焦核心概念,本文重新遴选了3项核心聚类信息进行时间线分析,分别是“跨语言构式启动”、“结构启动”和“语义启动”。(图5)

图5 研究时间线

在Timeline时间线中,相同聚类的文献被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还能够得到各类文献的时间跨度。图5显示的研究时间线,可以帮助研究者聚焦分析自2000年至2019年的3个重要聚类的研究趋势。

① 2000年开始,对“结构启动”的研究逐步出现并持续至今,贯穿了整个研究的时间线,而且是该领域过去20年的中心议题。结构启动研究中最早与“内隐学习”相关,比较突出的是对“双及物构式”的研究,有多篇论文涉及该结构。

② 2006年左右,研究者开始关注跨语言构式启动。在2007年,集中出现了针对跨语言启动的研究。之后虽然文献量不多,但对该主题的研究一直持续。在对跨语言启动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了“工作记忆”、“外显加工”和“内隐加工”等深层机制的探讨。

③ 2007年起关于语义启动的研究增多,研究者从句子加工的角度探讨句法启动以及相关的启动机制,意味着句法启动研究中更多地将句法结构与语义相结合。

3.共被引文献分析

文献的共被引分析是CiteSpace最具亮点的功能,也是CiteSpace在开发和使用时最早使用并得到理论论述的功能。(21)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1.本研究的共被引分析包括了对作者合作网络的分析以及文献共被引网络的分析两个部分。

首先选择作者信息,利用CiteSpace对作者共互引网络的聚类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共被引分析图

图6显示了主要研究者的共被引情况。图中,共被引频次标记在作者名字位置,每个数字的大小代表着总被引次数,数字越大总被引频次越高。从该图可知,句法启动研究的代表人物Bock位于共引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出现频数高于5以上的研究者中,则包括了多位在句法启动研究领域广为引述的作者,如Hartsuiker RJ,Bernolet S,李荣宝、陈庆荣、姜琳和Pickering MJ 等,这些作者均处于研究互引的中心位置。从CiteSpace中导出聚类信息前20位研究者信息,见表3。

表3 研究者聚类信息表

表3按照频率(Frequency)由高到低排列。其中Halflife代表文献的半衰期,在科学计量学中用来描述文献的衰减速度。在CiteSpace中,文献的半衰期约长,代表文献越经典。数值大小分别代表了高引用的经典文献和较少引用的过渡文献。表3中,Bock文献的半衰期数据为26(1986)和20(1992),是本领域中最广为引用的文献。其它文献可按对应数值排列,均为本领域研究者必须研读参考的关键文献,如Scheepers (14),Branigan (13)和Pickering (13);同时也包括了部分国内研究者,如贾跃芳(9)、李荣宝(6)和杨洁(5)。

为更好地呈现研究的总体时间进展,同时呈现作者之间的共被引关系,以下将通过CiteSpace时间线视图梳理所选文献作者涉及的共互引研究,因为包括了参考文献,所以时间跨度设定为1980年至2019年。

图7 作者时间线视图

结合表3的数据结果,将图7与图6进行比对可知,学者对句法启动的研究自2000年起开始逐渐增多,主要的研究论文发表集中出现在时间线2000年以后。国内句法启动研究领域,互引作者主要涉及的核心聚类信息包括Chinese sentence(中文句式)、language comprehension(语言理解)、L2 development(二语发展)、sentence comprehension(句子理解) 和L2 acquisition(二语习得)。相关研究主要来自Bock,Hartsuiker,Pickering,Loebell,Branigan,McDonough,Trofimovich,Chang,Kaschak,Traxler等国际学者,以及国内的陈庆荣、李荣宝、张金桥、杨玉芳、张亚旭、谢元花、徐浩、陈宝国等学者,这些学者以心理语言学专业背景为主,表明国内句法启动领域主要由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围绕具有汉语特色的句式开展研究,探讨汉语母语的英语二语者或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句法习得、理解和产出机制。

四、综合分析

通过上述文献计量分析和对文献内容的逐篇细致检索,我们对国内20年来的句法启动研究综合分析如下。

(一) 研究内容分析

(1)研究主题以实证型为主。进入分析范围的44篇论文从研究主题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探讨理论背景的综述和分析类文章,共有11篇论文,分别探讨了句法启动的理论背景,包括儿童句法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系(陈雅丽,陈宝国(22)陈雅丽,陈宝国.儿童句法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6,(1).),言语工作记忆、句子理解与句法依存关系加工(23)张亚旭,蒋晓鸣,黄永静.言语工作记忆、句子理解与句法依存关系加工[J].心理科学进展,2007,(1).;赵婧,王金铨(24)赵婧,王金铨.工作记忆对中国二语学习者内隐与外显句子加工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2,(2).,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25)杨洁,张亚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J].心理科学进展,2007,(2).,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26)回坤.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句法启动的产生机制和句法-语义启动的认知机制(27)杨慧,郭熙煌.句法-语义启动的认知机制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孙颖,葛明贵(28)孙颖,葛明贵.句法启动的产生机制[J].心理科学,2018,(4).;许丽玲,王穗苹(29)许丽玲,王穗苹.双语者句子产生机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以及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问题(30)贾月芳,陈宝国.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J].心理科学进展,2009,(1).;徐浩,高彩凤(31)徐浩,高彩凤.跨语言构式启动中句法和语义的启动力研究[J].现代外语,2013,(1).,其中也有论文介绍了通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构想的建议(32)陈庆荣.句法启动研究的范式及其在语言理解中的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2,(2).;如陈庆荣等(33)陈庆荣,谭顶良,蔡厚德.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机制的眼动和ERP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11).,另一类是实验类的实证型文章,有33篇文献从实验的角度对句法启动进行了验证和探索,其中包括针对英语研究13篇,汉语9篇,针对双语和跨语言启动的研究11篇。

(2)研究材料以具有汉语特色的同义异构句为主。由文献可知,现有的句法启动研究主要涉及的语言结构包括:歧义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被”字句和“把”字句、双宾句和介词与格句等。其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有7篇,双宾结构共计6篇,与Kim McDonough和Pavel Trofimovich(34)Kim McDonough and Pavel Trofimovich.Using priming method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M].(2009).New York:Routledge.在2009年的著作中所提到的句法启动使用的实验材料应当尽量选用“可替换结构”(alternative structure)的建议完全吻合。

(3)研究对象类型多样。按照被试来源分,句法启动的研究涵盖了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其中以成人学习者为主。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主要包括高水平和低水平两个类别,也体现为CiteSpace关键词分析中出现的“不平衡双语者”。二语学习者的类型主要为英语专业的中国大学生和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个别研究中还有成人母语者和二语者的对比研究(35)徐维华.二语学习者双及物构式义习得的实验研究[J].外国语文,2013,(5).;赵晨,姜申君(36)赵晨,姜申君.二语句子产出中概念结构对句法启动的调节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3).。整体而言,针对中国学生英语二语习得中的句法启动研究构成了研究的主体(如谢元花(37)谢元花.中国学习者英语提升动词句法语义知识发展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薛琳(38)薛琳,潘猛,官群.中国学生英语句法启动效应:来自及物和与格的证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杨雯琴(39)杨雯琴,秦亚勋,李鑫鑫.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层级构型信息的跨语言启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2).)。

(二) 研究方法分析

Kim McDonough和Pavel Trofimovich(McDonough & Trofimovich,2009)分析了4种句法启动的常用研究范式:图片描述任务;句子复述任务;句子补全任务和同盟者脚本任务。回顾本文涉及的33篇实证研究,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大部分遵循了国外研究者通行的研究范式。列入分析的研究多采用图片描述和图片命名范式(40)姜琳.双宾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启动中的语义启动[J].现代外语,2009,(1).;雷蕾,王同顺(41)雷蕾,王同顺.双语句法表征——来自汉英不平衡双语者句法启动的证据[J].现代外语,2009,(2).;朱火红,郑海燕等(42)朱火红,郑海燕,金志成,等.中国4~6岁儿童口语句法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9,(4).; 王敏(43)王敏.语言水平及任务类型对第二语言产出中结构启动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9,(3).;姜琳(44)姜琳.被动结构的跨语言启动及其机制[J].现代外语,2012,(1).;曹贤文、牟蕾(45)曹贤文,牟蕾.汉语二语处理中句法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汉语学习,2013,(4).; 查芸芸,吴思娜(46)查芸芸,吴思娜.汉语句法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1).; 薛琳,潘猛等(47)薛琳,潘猛,官群.中国学生英语句法启动效应:来自及物和与格的证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近年开始有研究采用句子补全范式和同盟者脚本范式(48)赵晨.二语句法表征中的范畴化:来自结构启动的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夏赛辉、汪朋(49)夏赛辉,汪朋.句法启动与二语复杂结构学习[J].现代外语,2017,(1).;杨雯琴,秦亚勋等(50)杨雯琴,秦亚勋,李鑫鑫.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层级构型信息的跨语言启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2).。谢元花(51)谢元花,魏辉良.语义句法启动与英语提升动词的二语习得:来自有声思维的证据[J].外语教学,2016,(4).使用有声思维探讨了语义句法启动,张金桥(52)张金桥.汉语成语产生中的语法结构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12,(4).采用瞬时回忆考察了汉语成语的语法结构启动效应。当然具体研究范式的选择应由研究问题决定,很多研究都在借鉴经典实验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除利用行为实验收集和分析反应时并进行句子正误判断之外,有研究者开始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如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实验研究,尝试从神经机制角度探究句法启动。对于研究者而言,新技术的采用可以从新的途径获取实验数据,更精细化地分析语言产出和理解中的启动机制,探讨行为实验基础上的深层机制问题。数据分析软件多采用SPSS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近年来开始出现R语言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如前所述,句法启动领域涉及的研究问题集中在(1)是否存在纯粹的、独立于语义的句法启动;(2)动词是否一致对句法启动的影响;(3)学习者语言水平等因素对句法启动的影响;(4)句法启动的内在机制等方面。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结果普遍发现:句法启动效应确实存在于二语加工过程中,当启动句和目标句一致时,启动效应会得到增强(53)姜琳.双宾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启动中的语义启动[J].现代外语,2009,(1).,回坤、刘鸣(54)回坤,刘鸣.中-英熟练双语者英语语内句法启动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之处主要在于学习者语言水平与句法启动效应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学者们认为对英汉语序差异的一致性反应源于语言水平的不同,两种语言形式的匹配是第二语言表征形成的主要过程(55)李荣宝、彭聃龄、李嵬.双语者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与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4).。有研究发现跨语言句法启动只存在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不存在于高级阶段(56)李荣宝.跨语言句法启动及其机制[J].现代外语,2006,(3).;徐浩、高彩凤(57)徐浩,高彩凤.跨语言句法启动中内隐与外显加工的分离[J].现代外语,2008,(2).);薛琳(58)薛琳,潘猛,官群.中国学生英语句法启动效应:来自及物和与格的证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等发现二语抽象表征与句法产出能力在低水平的学习者中已经形成。但是张金桥和王燕(59)张金桥,王燕.印尼留学生汉语句子产生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4).发现对高级水平汉语二语者而言,主动句和被动句启动条件下均能产生跨语言句法启动;张金桥和王明月(60)张金桥,王明月.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2).对中级汉语二语者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句法启动效应。而夏赛辉和汪朋(61)夏赛辉,汪朋.句法启动与二语复杂结构学习[J].现代外语,2017,(01).的研究在证实句法启动效应确实存在的同时,发现语言水平并不影响句法启动效应强度。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我们发现导致这一分歧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对学习者二语水平的界定方式不同,使得研究间的直接可比性不足;二是由于语言水平往往与实验任务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句法启动过程,如王敏(62)王敏.语言水平及任务类型对第二语言产出中结构启动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9,(3).发现语言水平及任务类型均对结构启动效应具有显著性影响,徐浩(63)徐浩.双语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的研究也发现二语水平通过调节双语工作记忆对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产生间接影响。

五、结 语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本文梳理了国内核心期刊中关于句法启动的研究论文,阐明了句法启动研究的已有成果中表现出的以下主要特点:具有心理学、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的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涉及汉语母语的英语二语者和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研究成果以前者居多;研究范式以实验类实证性成果为主;高被引文献主要为研究问题与方法的创新型研究。通过与国际期刊中相关文献的比较,我们也看到:国内句法启动研究在趋势上表现出从最初的句子产生拓展到句子理解,研究技术从行为实验发展到眼动、脑电和核磁等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并且研究者已经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与国际研究的同步。但同时,国内本领域的研究在研究设计的精度、对复杂影响因素的分离、针对汉语句法特点创新研究范式等方面,都有待更多研究者们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