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综合护理效果

2020-04-09 07:55梁传丽李宏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溶血性免疫性贫血

梁传丽 简 黎 李宏伟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 528403

机体的免疫识别功能紊乱,以至于自身的补体或(与)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1-2],破坏大量红细胞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临床称之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普通发病紧急,危险性大,必须及时采取输血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2]。为了提高自身免疫贫血的临床质量效果,本研究120 例患者均为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采用成分输血治疗,并比较了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研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20例,均选自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提到的相关诊断标准[3],表现为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依从性差、资料不全者。对照组60 例,男38 例、女22 例;年龄16 ~74 岁,平均(41.8±3.5)岁;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5例、继发性25 例,其中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7 例、继发性再生贫血障碍与继发性感染各5 例;继发性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各4 例。观察组60 例,男40 例、女20 例;年龄15 ~76 岁,平均(43.0±2.7)岁;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3 例、继发性27 例,其中继发系统性红斑狼疮5 例、继发性再生贫血障碍与继发性感染各6 例;继发性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各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0 例患者全部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首先进行灌注治疗,三洗红细胞用量为2 ~4U;然后使用地塞米松(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6794)进行冲击治疗,剂量20 ~30mg/d,连续治疗1 ~3d。

1.2.2 护理方法

1.2.2.1 常规护理 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动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若发现异常状况第一时间反馈给医生进行对症处理。输血结束,言简意赅的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1.2.2.2 综合护理 (1)心理干预:告知患者成分输血的重要性,耐心且专业的解答患者的疑惑,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安抚其忐忑不安的情绪,加强护患交流,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2)专项护理:委派专人取血,仔细的核对患者和血液的信息,用掌心稳稳的托起血袋[4],轻拿轻放,以免晃动破坏血液内的红细胞。(3)输血护理:①严格遵医嘱为患者输血,在体温不超过38℃的情况下进行输血治疗。②医生与两位护理人员核准患者的交叉培训报告,保证输血成分、血型、数量、输血时间和处理措施无误。③在仔细核查患者的个人资料后,遵医嘱输血。④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剂量50 ~100mL。⑤成分输血后的10 ~15min,是溶血现象的高发时段[5]。在输血治疗的一刻钟以内,将滴注速度调整至10 滴/min,仔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输血反应。一切无误,在输血15min 后,可适当调快滴速至20 ~25 滴/min。⑥输血全程,护理人员都要动态观察患者的小便量、小便颜色以及其他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发冷和腰背酸痛等症状。如果患者高龄,健康状况较差,则需要监测心肺功能,在出现不良反应的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必要时给予患者速尿治疗,缓解心脏负荷[6-7]。(4)输血后护理: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动态监测患者的尿液、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迟发性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妥善保管血袋,保存输血单据。

1.3 观察标准

1.3.1 护理有效率 以临床疗效作为护理有效率的判定依据:(1)有效:各项试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部分有效:血红蛋白水平>80g/L;胆红素水平≤34µmol/L;网织红细胞水平<5%;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3)临床有效:部分实验室指标正常,但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减轻。(4)无效:实验室指标与临床症状均没有任何改善[8]。总有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临床有效率。

1.3.2 实验室指标 于护理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等四项实验室指标[9]。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与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护理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指的是[10]: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而造成抗体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与自身正常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过早破坏最终诱发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早破坏可能发生在血管外或血管内,血管外溶血即红细胞被脾、肝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后破坏,血管内溶血是红细胞直接在血循环中破裂,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直接被释放到血浆[11]。若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且患者需要及时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所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输血质量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质量,有着较大的不安全性,在输血时必须检测抗人球蛋白急不规则抗体。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组别 n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1012) 网织红细胞(%) 胆红素(µmol/L)观察组 60 82.54±5.89 3.62±0.28 14.97±4.16 33.52±5.34对照组 60 67.12±5.37 2.73±0.82 18.76±3.94 38.76±6.63 t 14.985 7.956 5.123 4.767 P 0.001 0.001 0.001 0.001

成分输血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方法,通过成分输血治疗,让血液内的补体、白细胞含量减少,从而减轻溶血症状,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当然,在成分输血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而言至关重要[12]。

洗涤红细胞指的是采用物理方法处理全血,将血浆去掉。使用生理盐水反复的洗涤其余的浓缩红细胞,最终制成成分血,当然,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成分血中大约去掉了98%的补体成分、血浆蛋白以及>80%的白细胞[13]。洗涤红细胞输注患者身体后可明显减轻患者贫血症状,可能因与红细胞抗原和抗体在比例适当时对红细胞的破坏达到最高峰,间接Coombs 阴性患者血清中抗体水平较低,当输入较大量的洗涤红细胞后抗原比例增加,呈后带现象,从而使溶血减轻,产生免疫抑制[14-15]。洗涤红细胞因去除了大部分血浆和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细胞碎片残留物,具有较多优点,但不足也显而易见:首先因洗涤细胞去除了大量白细胞,起不到预防HLA 同种免疫和亲白细胞病毒感染的作用;经反复多次的开放洗涤,增加污染的几率;制备过程中丢失30%的红细胞,影响输注疗效;洗涤红细胞不能长期保存,在洗涤后6 ~ 8h 内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因含有少量白细胞,降低输血过程中加重溶血的可能性,与地塞米松配合使用,临床效果更加理想。

本研究对120 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红细胞等实验室指标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 <0.05)。充分说明综合护理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手段,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溶血性免疫性贫血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综合性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