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湘江河里挖水炭

2020-04-09 11:15
文史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炉渣江中箩筐

有谁见过从水里挖出的能燃烧的炭?这还真不是笔者虚构,40年前,在湖南岳阳湘阴县躲风亭公社(传说明朝正德皇帝南巡,突遇风雨,借此一避而得名,80年代初改名躲风亭乡)属下12个大队及邻近区域,挖水炭却是一种平常的活计。那时候人们的眼界有限,以为大凡河里都有炭可挖,及至而今,才知这是小区域内极具特色的事情。

挖水炭是一种已经消亡了的事物,因得天时、地利而出现,又因时代变迁而消失,估计永远也不会再现了,字典、词典中不会有它的字条和词条,历史文献,包括地方志中也不会有记载。如今我将它记录下来,一是从侧面反映洞庭湖区人民在艰难岁月里的生活,二是也想让人知道它曾经的存在。

在互联网上,虽找到“挖河炭”一词,但与本文所述挖水炭的内容是两回事,网上所述挖河炭是指我国北方从河湾处挖起富有肥分的河泥,因河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用来做栽培作物的肥料;而本文所述的挖水炭,则是扎扎实实从河湾里挖起能供燃烧的炭颗粒和木质竹质可燃物。

河里面有炭挖吗?有的。那是什么炭呢?

水炭的成分有三种,最主要的一种是已经燃烧过但尚含有碳成分的“沙炭”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如鸭梨,小的若花生,然均具蜂窝状,黑色,仍可燃烧,且火力旺盛,但不持久;另一种是黑色的木质或竹质可燃物,或块状,或棍状,或条状,偶可见树蔸之类;还有一种是很少见的块煤,外表有一种光泽,俗称“亮炭”,是完全未燃烧的,火力大而猛,且能持久燃烧。

那么水炭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要从湘江始有轮船通航说起。民国时期,湘江即开始通航以蒸汽轮机为动力的轮船,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这些煤炭在炉膛中燃烧并不充分,就被司炉工急急用铁铲抛入了江中,因为机舱内空间狭小,不可能有地方存放炉渣。同时,不经意间又有块煤混入炉渣一同被扔入江中。这些炉渣经由江水携带顺流而下,就有可能在某处水流平缓之处沉积下来。

湘江流淌亿万年,从上游至下游一路裹挟了多少竹木枯枝而来?加上历史上无数次的洪水灾害,沿途被卷进江中的各种竹木器具不计其数,经碰撞碎化乃至腐朽分解便成了小的木质竹质碎片,当地人称之为“浪材屑子”,也是可做柴火的。

挖水炭的地方,在当时属湘阴县躲风亭公社,具体位置在夹洲大队与双华大队之间的小河里,总长度不超过500米,凑巧的是,此处滩涂全为河沙,非常便于挖掘及淘洗水炭。

湘江流到此地,已近洞庭湖,江面变得十分宽阔,水流也变得平缓,江中竟然出现了两个洲,将江面一分为三,西边的洲称夹洲,洲上有常住人口,分为夹洲大队和德兴大队,东边的洲称为萝卜洲,无常住人口,只在枯水期间有人临时居住,主要任务是牧牛。而湘江的西岸便是躲风亭公社的双华大队。

每至枯水季节,大约在当年11月底至次年2月初,农事稍闲,躲风亭公社及邻近区域的农户纷纷涌向那条小河挖水炭。携带的工具也是专业且实用的,一是耙头,当地最常用的一种农具,平时用来挖土的,只有四齿,每齿长25厘米许,装有1.2米左右的木把;二是“爬罐”,本来是一种渔具,用竹篾织成,前宽,往后渐收拢,最后集束成结,上有把手可握之;还有就是扁担箩筐,用来挑水炭回家的。

这季节江水刺骨,人们下到齐膝的水里,一手攥紧耙头前部,一手握紧耙头把,将耙头齿用力压进水底的沙里,然后撬动着将挖到的沙和炭捋进爬罐,经爬罐淘洗,河沙全漏掉了,再将“瘤子”(煤炭完全燃烧后形成的结晶体,已不含碳)找出来扔掉,剩下的就是砂炭或“浪材屑子”了,将其倒入箩筐中。如此循环往复,箩筐里的水炭就越来越多了。

民国时期,湘江上的各色船只

运气好的时候,有时可能挖到“炭洞”或“柴洞”,挖到爬罐里的几乎全是砂炭或者“浪材屑子”,甚至还有一块或几块亮炭,很少有沙,只稍作淘洗便可。一个挖炭高手一天可挖到两担多,足有400来斤,往家里挑要走几趟。

挖水炭可是个累活儿,一天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双腿长期浸泡在江水里,上岸时皮肤都冻得通红。但为了生活,只能如此。我至今双膝患有关节炎,就是挖水炭留下的纪念。

午饭照例是带去的。中午时分,大家席地而坐,就着江风吃着冷饭,倒也觉得香喷喷的。那时能吃饱是幸运的,每个家庭面临的是粮食偏紧又缺柴烧的双重窘境。但对挖水炭的人,家里必定有优待,提供的饭食是最好的,也是最多的,皆因这活最苦最累,只有吃饱饭才能忍受寒冷,挖更多的水炭。

将水炭挑回家后,先摊开到院坪里晒干,100斤湿的水炭晒干后只剩下60来斤。之后就可做燃料了。

那年头,家家户户用风箱助燃,用的炉子也是适合于烧这水炭的,当风鼓起,炉膛内便窜起尺把高的蓝色或红色的火苗,煞是好看,而且火力很强,烧水,煮饭,炒菜均不在话下。当时,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要烧晒干的水炭200斤左右。

其时,农村里大都为茅屋,一年收的稻草除了盖屋,剩下的用来做柴烧远远不够,没想到聪明的湖乡人,竟然从河里找到了能烧的东西,化解了生存中的危机。

1978年冬,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在隔河相望的夹洲大队和双华大队之间,即在夹洲的南端和湘江西岸之间修起了大坝,小河被截断之后便无水炭可挖了;随后,采用蒸汽轮机动力的轮船全部被淘汰,主要的炭源也没有了。由此,自民国以来凡60余年挖水炭的历史彻底结束。

猜你喜欢
炉渣江中箩筐
TiO2 对高铝高炉渣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
低渣比条件下高炉渣脱硫能力及其机理
三种不同镍渣混合生产复合掺合料的研究
高炉渣对废水中Cu2+的吸附率和吸附行为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江中”大健康布局前路茫茫
大礼难还
第四章 暧昧之价(下)
2.皇后和子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