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通讯员
编程、航模、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科普馆、地震馆、创客室……在武威城区第一小学,每到星期二下午,学校化身沸腾的海洋,每一个学生都会顺着自己的所爱,按照个人的兴趣徜徉于各类活动当中,或为机器人编程,或用无人机拍摄,或以乐高搭建工厂,或绘制汽车外形图纸,感受科技的魅力,每个人脸上满溢无尽的兴奋与喜悦。
“创客项目试点学校”“科学教育试点学校”“文明校园”“健康校园”……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打造智慧校园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各地建设和探索方兴未艾,武威市新城区第一小学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全局统筹、高位建设,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实现了学校的高起点发展,迈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坚实步伐。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喧闹的街角,值班教师正以直播平台将学生在学校路口的路况信息传递到班级群里,“交通安全云监督”也将家长关心的“上学安全第一步”实时传送到手机端,每个家长都能即时点击查看孩子的到校情况……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教师、家长和孩子的一天,便在这样的数字管理中开始。
校园安全工作,始终是事关每个学生健康、家庭幸福的大事,而校园安全的第一步在于“进门”。“传统的进校方式,是在值周教师、保安的管理下进入校园,容易混入外来人员,人员出入管理的压力很大,结合今年防疫工作,我们大胆革新,在校园出入口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以此实现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提升校园安保级别。”蓝聚林校长说。
目前,学校“刷脸”系统完成线上线下的所有安装,并投入正常使用。“除了本校教职工、学生,每位学生还可‘绑定’两位家庭成员信息。人脸识别系统,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校内安全,防止冒充学生家长人员进入,临时来访人员还可以通过刷身份证进入校园,这比以前进校门只在本子上手动登记要安全可靠得多。”学校保安陶明对“刷脸”系统很有感触。
刷脸系统
安全无小事,智慧校园建设带给学校安全工作的变化表现在方方面面。教学楼内,值班教师打开手机蓝牙正在进行巡查工作。传统值班巡检有很多漏洞,无法确保巡检的真实性,给安全、财产管理埋下隐患。学校采用钉钉“智点”巡检系统,实时收集、反馈值班巡检信息。当值班教师进入巡查区域,可第一时间提交异常情况的反馈照片。值班教师李雪梅说:“往日里的安全管理,多赖于各楼层的摄像头,出现异常情况不能更及时全面地提交信息,现在我们值班教师进楼之后,打开手机蓝牙,开启巡点应用就能最快速最全面地反馈问题,非常便捷。”
进入教室,只见教师们巡视一圈后,纷纷拿起了手机点点划划。“教师们并不是拿着手机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而是在录入学生的晨检信息。”蓝聚林校长说。除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学校利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还能做新生报名和转学等教务工作,教师考勤、请假、审批、班级量化评分、比赛评分、晨检午检、值班交接、公文审阅、师生信息采集、资料征集、教师专业培训、视频会议、来客登记等工作都可通过钉钉平台来进行管理。
课堂和学生,是智慧校园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借助于新兴信息技术及各种智能终端的智慧课堂,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实现更为开放的教室、更为开放的课堂活动。同时利用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立体化。
“当课堂实现一切靠数据说话,依据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进行分析与决策,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不仅让教师精准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也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评估,完成‘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蓝聚林校长说。
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每一位教师都在进行协同电子备课,实现导学案、教学课件、各类教学资源的共享,各年级组可以在线上对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辑,以更适合自己的班级教学情况。“教师在这个过程里不仅可以体会发现探究的乐趣,感受和亲历自我成长的脚步,体会成功的喜悦,还可以足不出户便可‘善用他人之长,勤修自己之短’。”学校教导主任李宝林说。在教导处办公室,他可以在电脑上观察各科任教师的教学数据,通过平台对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及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漏洞,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进程,以此来辅助教学管理进行更精准的教学评价,从而优化管理决策。
智慧校园对学校教学研究的深入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六楼录播室,正在进行一堂依托网络听评课系统开展的教研活动,教师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教学平台进行网上研讨评议活动和网上评课议课活动,从而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无所不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使校本教研更加扎实有效,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正在精准辅助着学校成为‘智慧’的校园。”副校长付程善对校园信息化技术颇有心得,他说:“我们学校在建校以来,大胆创新,积极学习新事物,先后组织开展各平台和软件作在线研讨活动,克服时间、空间限制,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使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作为凉州城区新建学校,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从办学之初起,就以构建智慧校园为目标,立足探索教育信息化强校之路。“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学校搭建网络,购置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办学四年来,已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万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教室全部安装智能交互式一体机及其他网络设备。”蓝聚林校长说。
这样的努力,为学校构建智慧校园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使学校在信息化强校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就教育科研来说,2017年学校申报立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2018年学校申报立项省级课题11项,2019年学校申报立项省级课题2项,2020年学校申报立项省级课题3项。“这样的成果,是信息化技术合理助力学校发展的最好体现。”蓝聚林校长说。
2020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肆虐着祖国大地。在疫情防控最严峻、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日子里,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进行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新学期新部署。
“延迟开学的那段日子,我校教师利用网络直播教学,学生则在家里认真地听课、提交作业。课后,教师根据观看直播的数据,随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动态,利用反馈信息,可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作业修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蓝聚林校长说。
线上教学在后期的单元检测中,学校教师及时应用电脑阅卷系统,利用网络平台创建表单进行分数统计与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答卷情况,大家真切感受到信息化技术下教学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跟踪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使得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做有效的调整和补充。
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而智慧校园则搭建了让人人更精彩的校园“平台”。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与学分析技术试验,建立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模型,加强数字化教学、学习、教研的模式与机制研究,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我们不断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工程’,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蓝聚林校长说。
校园管理平台、班级管理平台、家校沟通平台、学生成长评价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五个平台”解决了学校教学、沟通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共同构建了学校全方位一体的智慧平台。“家校通知”让学校通知能在第一时间发送到家长手机;“课程表”每天提醒学生需要准备的课程资源;“班级圈”及时展示学生的成长瞬间;“每日打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线课堂”实现了线上教学和班级活动的实时互动;“校园风采”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特色活动,对学校布置的工作更加理解和认可;“在线请假”让全校师生每天的出席率完全透明……
“现在,只要拿起手机,无论身处何处,我都可以了解学校和每个班级的运转状态,我们的家长更能对孩子在校表现一目了然,及时记录的相关数据为教育举措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信息化真是太方便了。”蓝聚林校长说。
更大的改变还在于,智慧校园建设让课堂不再“传统”,让“智慧”融入课堂,随之电子书包就来到了学生身边。对于学生而言,在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环境下,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全方位优化预习、上课、练习、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教学环节,突破传统教学环境下难以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蓝聚林校长说:“‘电子书包’能自动检查作业,比如所有练习题目完成后,系统会开始‘检查’,实现智能作业批改,大大提高了效率。”
学校在甘肃省电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与优质教学资源合作,搭建起稳定长期的电子书包课堂关系,同时利用各平台开展智慧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口头表述,还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即时性点评,家长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智慧校园建设让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创新出彩,常常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蓝聚林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良好地发展,仅仅靠课堂教学、靠传统思想和方式显然都是不够的,智慧校园丰富了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生活,做到了活动育人,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普活动,拓宽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有无限潜力。”
社团活动
VR社团是随着智慧校园建设兴起的,活动时间一到,学生便迫不及待戴上VR眼镜走进虚拟世界。四一班张爱岚兴奋地说:“大地开始剧烈地震动,天花板摇摇欲坠,窗户玻璃也逐渐破碎,我的内心既害怕又兴奋,我按照教师说过的地震逃生要点,赶紧到一张桌子下钻进去。大地摇晃的不那么厉害了,我开始出来往操场跑,一路弯着腰抱着头,感觉真的会有东西砸向我!”她参加的是VR“逃生演练”。该社团负责人邓飞介绍到说:“目前学校VR社团配备有六套虚拟场景体验设备,同学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全学科120个不同的虚拟场景,大家可以利用手柄参与到场景内部,获得神奇的沉浸式体验感受,拉近知识和现实的距离。”
“学校以工作室的形式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定时间、定场地、定人员开展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蓝聚林校长说。科技社团搭建了创新学习的广阔舞台,截至目前,该校已成立37个校园室内外社团,尤其设有机器人编程、无人机、3D打印、创客动画等依托信息技术的校园新型社团,深受学生喜爱,相关活动的持续开展既是天性的释放,也是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学生挑战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一方广阔天地。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全面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活跃了校园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每周固定的多彩社团活动外,学校每月都开展了主题文化节日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学生搭建培养、发挥特长的平台,我们在三月份安排了礼仪节,四月份安排了读书节,五月份是艺术节,六月份是科技节,九月份是体育节,十月份是朗诵节,十一月份是感恩节,十二月份是创新节。”蓝聚林校长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期间,学校安排教师在直播平台上通识素养类课程的网络教学,曹玉梅教师根据学校主题月活动安排,开设了家庭礼仪、餐桌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等相关课程。“在餐桌礼仪这一课中,曹教师风趣幽默的话语给学生做出一个个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学生发现熟悉的教师除了在课堂,还可以在屏幕上进行直播讲解,一样的教授知识,不一样的讲解方式,大家在欢笑中明白了事理,在快乐中接受了教育。”蓝聚林校长说。
科技节期间,教师和学生面对目不暇接的活动,热情如同骄阳般炙热。学校组织科学课教师参加了筑基教师公益培训项目之一的“中小学实验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参加了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暨甘肃省第五届科普讲解大赛武威预选赛。
汉字听写比赛活动
学生积极参加“画画画筑梦课堂汽车创意”评选活动,为汽车梦想添色;观看校外科普志愿者进行航空知识科普讲座及航模展示;制作参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的“我是小小科学家”短视频大赛;低年级学生可通过学习强国APP中的“科学家”栏目选取素材,加工、组织、形成具有感染力和典型性的故事,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中年级的学生自创有趣的科学实验或科技活动进行展示并讲解;高年级的孩子选取学校科技馆或科技长廊、地震馆中的任一设备进行解说、演示。
“整个主题月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再到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都达到了活动育人的目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蓝聚林校长说。除此之外,在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新城区一校学生的个人才艺短视频、规范字书写等竞赛,在人人监督的网络平台上都可以得到最公正的评选,学校教师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感想、读书心得、课堂资源等等。“‘智慧云平台’的构建,扩展了教育深度、扩大了教育范围,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整合现有资源,把“互联网+”拓展到“智能+”,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类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信息优化教学,构建“智慧课堂”,并充分开发学校软硬件设施,打破时空限制,积极对接示范学校,大力推动课堂教学直播和教师远程研训活动,形成有“智慧新城,魅力一小”特色的“互联网+教研”新模式。
如今,优美的教学环境、优良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校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学校迈上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带领全校师生不断进取不懈奋斗,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蓝聚林校长说。
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被评为国家级足球特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科学体验示范学校、甘肃省智慧教育标杆校卫生单位、快乐校园示范学校、STEM教育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健康校园,多次获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荣获了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甘肃赛区机器人暨创客竞赛优秀组织奖、“乐华维杯”第一届和第二届武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优秀组织奖,这是智慧校园建设最直接的成果。”蓝聚林校长说。
智慧校园建设在改变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成长。蓝聚林校长自豪地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我校7节课获部级优课,32节课获省级优课,52节课获市级优课,117节课获区级优课,这使我校教师成了教育信息技术与智慧校园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近三年,11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区级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质量标兵;多名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
蓝校长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在校园里传统的学习、工作方式正在被逐步取代,智能设备时刻围绕着我们,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工作中离不开的电脑,以及逐渐进入校园的智能报表、智能办公、智能会议室、安全校园、智慧校园、在线公开课、智能云打印等等应用服务,都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力量,为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便捷的智能服务,提高师生对智慧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凉州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发寿指出,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信念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建设,贵在思路,重在过程,关键还要有一批迎难而上、大胆创新、敢于担当的校长群体。杨发寿说:“新城区第一小学的探索与实践,为凉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示范,相信凉州区中小学会在这条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无限动力,更为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未来,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以更大范围的开放、共享、交互、协作让学校在智慧教育的路上奋力前行,用智慧教育惠及每一位师生,用智慧魅力点亮每个孩子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