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 要:高效的课堂形式是数学教师的追求,而对趣味化的追求是儿童普遍的天性。为此,面对抽象的数学教学,教师应尽力迎合小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构建趣味化的课堂形式。让他们爱上数学课堂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教学高效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在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处于关键地位。如何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兴趣。还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趣味,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学生进行动作操作等。具体而言,数学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趣味性教学:
1.注意表扬学生,培养学生自豪感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心智方面还不是很稳定,做事也比较浮躁,但是对教师的积极评价却充满了期待。为此,数学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尤其要注重给予学生表扬。试想,一个备受教师瞩目的学生其自信心一定十足,对课堂自然充满了热情。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应体现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不受时空地域的影响,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坚持学习的信念。
记得在一次数学课堂中,一个学生抢答了一个问题,但是他回答得不正确,笔者没有批评或打压这个学生,而是给予了他鼓励:“没关系,这次没回答正确,可能是没思考周全,下次思考周全了再抢答。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更好。”经过笔者的表扬,那个学生感到了老师的鼓励力量,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学习信心,在后来的回答问题中更加缜密了。此外,在教学中,笔者还尽力肯定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让学生得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理解力
小学数学虽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经历不多,并且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只有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支持,才能唤醒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创设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理解力的基本形式,为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较常用的情境有实物情境、问题情境等,数学教师可以依据数学内容进行合理应用。老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对教材进行钻研,让问题成为学生思考的动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笔者通过一定的故事作为提问的起源:小熊在超市买了3斤苹果,每斤苹果的价格是3元,又買了4斤梨,每一斤是2元。那么小熊一共花了多少钱?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让学生帮助小熊算算账。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形式,而是将小熊作为了话题的主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为学生提出了思考的方向,并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思考和计算。在故事问题情境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计算的积极性突出,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动手操作课堂,加深知识记忆力
寓教于乐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今的小学生都有动作操作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既可以活跃学生的大脑,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领域的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中有了初步的空间感,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将这种轻松的课堂形式发挥到极致。通过游戏有利于学生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也能对小学生渗透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在《面积》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一定会感到课堂枯燥,对知识产生消极的被动记忆情绪。而如果教师采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则收到的教学效果不同。为此,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剪刀和纸,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剪切并测量的方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学生剪切图片成功并计算之后,笔者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比,看看谁剪切得正规、计算得又对。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明显感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往更高,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明显提升。由此可见,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以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值得数学教师思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追求,也是实现数学教学价值的基本体现。在追求高效果的课堂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思考的重要因素。为此,数学教师要对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重视起来,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特点,给予学生充足的表扬,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动手操作等。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气氛的轻松,才会带动学生的积极兴趣,从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正明.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 新 课 程 导 学,2012,(21).
[2]江展辉.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策略初探[J]. 未来教育家,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