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黎聪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在行业、企业、学校的影响下形成“智慧物流”与“冷链物流”分方向教学模式,针对分方向教学中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课程设置滞后、实训教学落后、师资队伍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区域产业协同视角下中职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紧贴区域产业,调整专业方向;与“行、企、校”共同制定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企、校”共建具有区域特色物流专业分方向课程;构建共享的现代化实训室,加强校企合作;打造适应分方向教学发展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中职物流专业 区域产业 协调发展 分方向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090-04
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职物流专业的单一培养模式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对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矛盾愈发显现。本文以广西物资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中职物流专业的分方向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
一、区域产业协同视角下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广西发挥沿海沿边区位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盟的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的广西,不仅改写了中国西部国际贸易的传统格局,而且加速了区域内产业聚合。产业的聚集,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人才的需求。
广西物资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进行人才培养和分方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其专业教学资源条件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广西物资学校隶属于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 5A 级物流企业,是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单位、广西冷链协会会长单位。广西物资集团致力于打造面向东盟的物流一体化龙头企业,以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供应链、网络货物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以物流园区运营、国内外贸易、多式联运服务,实现“物流+”运营。
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推动广西物流业发展重要的行业协会,为推动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给区内众多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广西物资学校与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广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广西物流企业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广西物资学校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成立了物资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仓储、运输和物资管理等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2002 年,学校开始申报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到 2019 年,学校成为自治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0 年,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入选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和广西职业院校现代物流商贸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在此背景下,广西物资学校抓住机会,与物流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转变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而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其自身优势,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二、构建“智慧物流”与“冷链物流”分方向教学模式
结合现代学徒制、广西物资学校现代物流商贸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和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见图1),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形成以“智慧物流”与“冷链物流”分方向的教学模式。
广西物资学校以物流产业链中的智慧物流和冷链物流专业为主,辐射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首先,智慧物流专业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中的物联网技术课程,提升智慧物流仓储和配送中智能化设备的运用、维护与保养,培养智慧物流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智慧物流的服务水平。其次,智慧物流服务于冷链物流的同时,结合广西区域经济中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海鲜等经济发展,从传统物流服务专业中通过分方向教学,打造更具有专业性的冷链物流专业。结合东盟物流发展,以跨境冷链物流发展为契机,实现国际商务及国际货代实务专业化教学。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则为冷链物流车辆运输提供车辆维护、车輛维修、车辆制冷技术和运输配送技术等专业知识。
通过专业群内专业的支撑和融合,以智慧物流和冷链物流分方向教学为主,引领专业群发展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形成具有物流专业特色的分方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北部湾港口的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经济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产业快速地转型升级。物流行业需要的是综合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结构产业调整,物流除了往智慧仓储、智慧物流、数字化货运平台等智慧化、数字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外,物流产业结构类型更多样化,市场需求也更加细分,比如划分为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港口物流等。电商物流需要的大多是中小件的仓储、分拣、配送、包装和物流方案规划等物流人才。快递物流需要业务运营、仓管、送货员等岗位人才。冷链物流需要的是具有专业制冷技术、制冷设备维护、智慧物流及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港口物流需要的是商务人员、码头操作员、设备维护和保养人员等。而智慧物流在所有物流细分方向都有所体现。基于物流方向细分趋于多样化,也越发精细化,对人才培养的改革要求更加多样化。
广西开设物流专业中职学校的有 58 所,绝大部分培养的是单一的、传统的仓储、运输服务类型企业的人才。从广西物资学校招生就业处获取的数据,从 2015—2019 年,物流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仅占 10% 左右,学生就业企业物流仓储智能化水平低,与物流企业小、散、乱的现象有关,物流作业环境不理想,导致学生进入传统物流企业流动性大,而细分的物流行业中有众多的需求岗位,但是却出现了有岗位需求学生却无法就业的状态。
另外,广西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很重要的区域,冷链物流需求量大。但是,从事冷链物流的行业人员中,冷链专业毕业的人员或者有过冷链物流专业培训的几乎没有,即便有学历也非常的低,影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广西区内中职学校设置冷链物流专业方向的学校仅有 3 所。
因此,单一的只培养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细分要求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在保有传统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基础上分方向设置了智慧物流和冷链物流。通过分方向教学改革,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做出调整,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课程设置滞后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基于传统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其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仓储作业、运输作业、配送作业等,几乎不涉及“智慧物流”与“冷链物流”等相关课程内容。在“智慧物流”方向课程中,应设置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线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有关的课程。“冷链物流”方向课程中,应设置与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冷链保鲜、冷链的冷藏技术有关的课程。在单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广西物资学校的课程设置以仓储和运输作为重点,围绕重点分别在每个方向均设置了一门或两门的课程,几乎物流的每个细分市场都有所涉猎,但是并没有做到专和精。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看似进行了物流行业很多内容的学习,但是主体并不突出,抓不住重点。传统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当中,课程涉及面广,课程涉猎的范围大而散,把物流上下游链条上的一些课程简单地融合在一起,也涉及部分物流信息课程,但是学生对课程仅仅限于基础知识的认知,并未进行深入学习。智慧物流课程几乎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和结构滞后,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三)实训教学落后
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实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物流专业校内实训是基于传统仓储和运输模式上设置的实训课程,实训设备大部分局限于传统的仓储货架、手动液压叉车等设备;实训内容信息化程度低,与智慧物流方向信息化教学严重不符。而冷链物流实训教学需要冷库、智能恒温设备等,除了要投入大量资金外,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维护人员。冷链物流受实训教学条件限制,难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尽管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借助企业平台进行校外实训,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计划安排与企业实践有冲突,校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校企合作模式还停留在进行企业参观或者只是为应急性的用工需求而进行的实训。
(四)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广西物资学校“智慧物流”与“冷链物流”分方向教学是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论是智慧物流,还是冷链物流,都要求物流专业教师具备物流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智慧物流和冷链物流行业专业知识,熟悉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等。近年来,“智慧物流”和“冷链物流”发展迅速,物流专业教师仅仅具有物流专业知识是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所具备的能力的,只有实现跨专业融合,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知识、智能设备维修与养护知识、国际商务知识等,才能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转型升级和能力的提升,除了对自身的能力考验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此同时,物流专业教师缺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缺乏对岗位的认识。相比较于行业的发展速度,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相对滞后,也是影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区域产业协同视角下中职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紧贴区域产业,调整专业方向
广西物资学校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形成以“智慧物流”与“冷链物流”分方向教学的模式,促使物流专业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从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分析数据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是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是多样性的,只有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满足人才需求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即便当前广西物资学校分方向教学以智慧物流和冷链物流为主,当港口的集群效应引起港口物流人才需求时,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就会重新修订,物流专业分方向会重新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就会重新进行改革,如增设国际货运代理方向或其他方向的教学模式。物流专业只有紧贴区域产业发展,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二)与“行、企、校”共同制定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企业或标杆企业,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物资学校“智慧物流”分方向教学选取京东物流、京东仓储作为合作企业,通过“京苗班”“巅峰实习”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物流方案规划型人才和智慧物流技术型人才。从前期甄选适合学生的工作岗位开始,促使学生建立信心,到学生熟练操作后的轮岗作业,从前期的师傅带徒弟到后期的独立作业,形成完善的管理標准。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方向和具体内容,共同开发智慧物流校企合作活页教材,制定学生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定岗、轮岗、考核,企业给学生颁发行业认可的证书和绿卡,让学生在受到行业认可的同时,再次参加同行业工作时能通过免试的方式快速开展岗位工作。
“冷链物流”方向可以通过广西冷链协会,与区内一些大型冷库开展校企合作,依靠广西冷链协会的平台,获取更多准确的人才需求信息和数据,以此指导冷链物流专业在与企业合作中,共同构建“行、企、校”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的培养目标,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制定行业标准,建立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实现“智慧物流”和“冷链物流”分方向教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三)与“行、企、校”共建具有区域特色物流专业分方向课程
通过邀请企业、物流行业专家或其他院校来共同参与制定以“冷链物流”和“智慧物流”分方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在学生入学确定方向分班后,公共模块课程学习统一设置在一年级完成。在二年级教学中设置分方向特色课程,如学生选择智慧物流方向,则设置与物联网技术、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AR 技术或无人机等相关的课程;如选择冷链物流方向,则设置与制冷技术、冷库设备维护、冷藏技术等有关的课程。也可以在专业群中共享学习其他专业的特色课程资源。在三年级课程设置中,学生个人则根据已选定方向选择实习企业,参与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通过确定方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选择个性化和实用性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提高,能力得到提高,毕业后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构建共享的现代化实训室,加强校企合作
广西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实训室的建设。物流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可以借助品牌专业群建设,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共建共享实训室,满足分方向教学课程设置的要求。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提供与智慧物流相关的课程:物联网技术、VR 仿真系统、智能系统操作、智能设备维护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中,则可以共享冷链物流则中车辆制冷技术、运输配送技术等实训课程和实训设备。通过构建共享的现代化实训室,学校既节省了实训室建设资金,又可以提高校内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广西物资学校与广西某物流公司合作,建设校内菜鸟驿站实训基地,由企业对教学场地进行文化建设,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实现真实工作体验。企业专家通过入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可以通过兼职和实习方式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目标。
另外,广西物资学校物流专业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智慧物流方向的学生可以通过进入网购企业进行校外实训。冷链物流方向学生则可以选择物流公司、冻品企业等进行校外实训。校企合作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能弥补实训设备不足的缺陷,借助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真实工作流程,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了解。
(五)打造适应分方向教学发展的师资队伍
1.转变思想,提升教学水平。分方向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教师要转变思想,接受分方向教学转变和技术能力提升转变等问题带来的挑战。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培训等形式快速提升自己,具备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水平能力。教师应能够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利用云平台解决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利用技术解决信息平台的一些常见突发的信息技术问题,培养具有物流技术同时兼具信息技术的人才。通过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地参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2.产教融合,提升教学能力。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感受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在掌握物流企业工作流程、认识工作岗位的同时,通过真实操作,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另外,教师通过与行业企业一起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编写分方向专业化教学的教材,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
3.跨专业融合,实现师资共享。加快专业群发展,实现专业群内师资共享,资源共享。群内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培训,引领专业群发展的同时,加强跨专业的知识学习,为分方向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引进分方向专业技术优秀教师的同时,物流专业内教师需要进行同步的学习提高。专业群内相关专业师资应共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课题,开发课程,整合专业知识,形成资源库。教师互助发展的同时突出分方向教学的核心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速,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会更多元化,更加细分,对教学改革分方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方向的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跟随着课程方向的调整而转变。因此,教师队伍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企业实践,强化自身的物流系统知识,适应区域经济变动而带来的改变,开展中职物流专业分方向教学的改革,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中职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彦龙,王东辉.基于区域产业的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2]李卫东,吴砚峰.面向东盟培养区域特色物流专业人才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
[3]杨晓楼.物流职教品牌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的分方向教學[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
[4]祝井亮.构建“重能力、分方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物流技术,2015(13).
[5]侯秋琚.物流专业对接物流产业分方向差异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西江经济带港口物流人才需求背景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9B119)。
【作者简介】周 洁(1984— ),女,讲师,现就职于广西物资学校,研究方向为物流服务与管理;黎 聪(1980— ),男,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物资学校,研究方向为物流服务与管理。
(责编 李 言)